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划转院校作为我国科技资源的一个特殊的产出地,是许多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充分发挥行业划转院校推动行业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作用十分必要。目前行业划转院校普遍存在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不灵活、科技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效益较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合作平台,加强高校内部规划部署,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高效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优化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一个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三维结构系统,其实质主要是知识创新(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我国科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1年2月24日在北京公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0》数据表明,我国在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方面虽具有规模优势,但许多相对指标如效率指标、强度指标、质量指标方面,与主要创新型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科技创新与现行科研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制度安排合理性差,影响生产和资源配置效率;科技创新中我国企业积极性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活动中创新型人才供应短缺,是我国科技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及澳大利亚四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梳理,发现发达国家科研评价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以"目的"为主要评价导向,确立资源配置方式;以国家政策或法律为行动指南,建立科研评价国际标准;以"效益"为中心,追求"量"但更强调"质";以"学科类别"评价为基础,建立多元评价方法。这可以为我国完善和建设结构合理的"双一流"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未搭建、配置不科学等制约着我国科研技术的进步和资源配置的效果;基于此,首先梳理和分析了国外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经验和特点,从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吸取资源配置的经验,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方面的借鉴经验和启示,包括有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构建融资体系、搭建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设立科技资源公开服务平台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政府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外部环境、提高配置效率等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资源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要素。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各种创新资源加速汇聚、融合与共享,大量创新成果随之涌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我国如何整合、开发科技创新资源?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有益启示。近些年,我国科研设施和仪器的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价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2.4万台(套),  相似文献   

6.
高校聚集了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高端科研仪器、数量宠大的科研经费等优越科技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不高。因此,必须深化高校科技机制体制改革,打破现有的科技制度藩篱,应用市场经济的高效调控作用来配置高校科技资源,构建高校科技资源整合体系、服务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创新成果承载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7.
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研政策、人才政策、科技计划和创新环境是影响科研体系优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认真解决科研体系之间优化整合难、科研体系建设过分依赖科技计划、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科技法制建设不协调等问题,是加快国家高效科研体系建设必须要思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我国相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无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战略的成败。高等院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为: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有效整合和利用全社会资源;二是积极推进校内科研组织创新,搭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和制度激励作用,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智库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民族、教育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的公共研究机构。我国教育领域亟需建设一批专业智库。国家教育智库建设虽然有了前期的基础,但作为真正意义上为国家政策咨询服务的教育智库还有很大的差距。智库建设背景下的教育科研面临着创新挑战。首先,教育科研机制创新,需要建设开放的教育智库,汇集一流人才,强化联合攻关。其次,教育科研创新,需要转变传统的研究范式;再次,教育科研创新不仅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服务,更要引导民众、教育民众。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各国家和地区在战略导向、政策引领和加大投入、发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主体作用、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均做足文章,以期引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美国创新主要归功于民间蓬勃的创新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的运用。美国既没有明确的综合性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没有如中国由科技部来统筹运作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而是根据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实际需求和政策的目标导向,由各相关部门依据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由科技部、财政部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近期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无论按什么形式管理运行,对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创新(STI)资源广义指STI人才、资金、机构与法人、设施、成果、信息及政策等各类要素,狭义特指经费投入。财政STI资源配置指政府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对财政STI资源在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并进行配置。我国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包括科研机构基本运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站在全球视野审视,科技人才始终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研究型大学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中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发力。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表明,以聘用制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为主的专职科研队伍是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各校无不建有一支规模相当、层次合理、流转有序的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针对制约我国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建议国家制定宏观指导政策、改革经费管理办法、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管理、将专职科研队伍纳入高校人才体系,以加快我国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破解"科教矛盾"、释放创新活力、汇聚创新梯队、实现"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是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关键时期,科技投入作为国家战略性投入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幅增加,而大型仪器作为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量亦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科技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背景下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些大型仪器资源成为国家"十二五"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新命题。现结合我所具体实践总结了大型仪器资源配置与利用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今后的仪器管理工作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的集合,包括科技财力资源要素、科技人力资源要素、科技物力资源要素以及科技信息资源要素等所有资金、人才和科技条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新生态",要建立以战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生成机制,改变行政主导的科研管理体制和学术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建立健全开放的学术评价体系,为科研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过程管理和长效评估机制,进一步整合我国科技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16,(4):10-11
<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国家期望以科技创新促增长、增就业、度危机,科研投入不减反增,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在新一轮科研政策调整中,美国、欧盟、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哪些科研领域发力,拼抢制高点?无疑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参照的。美国:宣布抗癌"登月计划"为保持头号科技强国的地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两个任期内先后3次发布国家创新战略报告,从战略高度进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合理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推动高校科研产业化的关键举措。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阶段性和复杂性特征,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结合链式网络DEA方法,利用2011-2016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重点监测和对比分析中国各区域高校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上的动态演化和区域差异;投影分析的结果为非DEA有效省份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利于各区域科学合理地配置核心科技资源,为我国区域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丰富的成果,并成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以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仍然面临着各方动力和能力难以对接、长效机制缺乏、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够、人员交流障碍以及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政策落实,创新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完善产业创新链条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科技奖励的数据分析,窥探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并揭示其背后的政策启示。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研主体仍然是主要的获奖主体;以自然科学奖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方面,产学研合作较为薄弱,特别是企业参与尚十分缺乏;以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层面,产学研合作较为紧密,现有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政策已经产生较好的绩效。未来,国家应进一步推行和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政策,释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转变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主体,应面向国家需求,发挥多主体协同优势,推进有组织科研,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研究选题沟通不畅、科技资源分配有待优化等有组织科研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有效推进有组织科研的路径:优化顶层设计,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统筹资源配置,给予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长期稳定的支持;构建灵活的组织模式,促进多主体深度融合;完善组织运行机制,营造包容共享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