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燃料得与失韦冬泽①为了应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一段时期以来,研发生物燃料成了热门话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生物燃料发展目标。欧盟提出,到2020年用于交通的燃料中要有10%是生物燃料;美国2007年初在《国情咨文》中表示,未来10年要开发替代能源,将石油消耗减少20%;印尼也宣布将从2007年开始研发生物能源。不过,对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专家们最近发出了不同声音,给日益升温的生物燃料泼了些冷水。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和替代石油产品。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建设包括中国发酵行业的龙头老大——安徽丰原集团(蚌埠)在内的4家燃料酒精试点企业。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来源。专家认为,作为石油替代产品的生物能源和生物乙烯、聚酸乳等产品,是中国未来新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极大地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藻制备生物能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能源微藻在藻种选育、影响微藻产油因素以及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微藻综合利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各国在微藻能源开发方面的重要科研工作,以及微藻能源与低碳的关系,并对微藻能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优势及技术进展,分析了目前藻类生物燃料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并展望了微藻产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开发了微藻固碳制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系统,使学生独立进行燃煤烟气CO2的生物法减排转化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解决了燃煤电厂现场实验路途远成本高、高温高压设备操作具有较高危险性、制油过程中少量化学试剂有毒有害对学生健康带来风险等问题。学生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对生物能源的原理方法形成基本认识,加深对微藻固定烟气CO2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理解,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14,(11):4-4
中国能源领域首个企业牵头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分布式能源的网络系统基础研究”在河北廊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四家单位承担,甘中学博士任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07,(11):45-45
<正> 新华社洛杉矶10月11日电(记者高原)布什政府不久前提出美国将逐步利用从粮食中提取的乙醇来取代化石燃料,但美国专家10日警告说,"粮食换乙醇"计划将威胁美国的水资源安全。这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专家小组最近在对生物燃料计划与水资源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正> 杰拉德·肖特曼:毫无疑问,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以及生物能源,来自任何出处的任何能源我们的世界都需要。这是壳牌公司首席技术官杰拉德·肖特曼。人口专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大约70亿增长到90亿。肖特曼:对能源的惊人需求会继续显著增加,到2050年也许会翻番。肖特曼表示,对壳牌公司来说,天然气是研究的热门领域。他说,现代的  相似文献   

9.
胡 亮:1960 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到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从事同步辐射、表面科学的研究和教学,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技术专家。1993 年到1996 年,胡 亮担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1997 年,任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次年兼任上海浦东软件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界担心由于学生对科学缺乏兴趣缺乏认识,将导致将来科学家、科学教师、电脑专家及工程师的缺乏。有人预测这种现象,将于公元2000年出现。——物理学家认为:科学及技术的发展已对于美国正面临的许多问题造成冲击,如:经济竞争、能源政策、太空发展、国民健康及国家安全等。自1983  相似文献   

11.
胡铵亮:1960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到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从事同步辐射.表面科学的研究和教学,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技术专家。1993年到1996年,胡姥亮担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1997年。任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次年兼任上海浦东软件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2.
韩永飞,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博士。2000年6月,成立北京密安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国际信息和通讯安全学会执行副理事长(该理事会由17个国家的28位国际著名信息安全专家组成)、亚洲密码指导委员会理事、北京密安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是国际知名的密码学专家和信息安全专家,曾任马普科学院教授、Gemplus亚太区首席科学家、新加坡银行集团信息安全委员会主席。2005年,被6月份的美国《新闻周刊》中文月刊评选为“新一代IT领导”。与他同时入选的还有雅虎首席运营官丹·罗林温格、SunMicrosystems总裁乔纳森·施瓦兹等8位国际知名的企业管理者。自今年年初,美国《新闻周刊》对全球引导IT技术的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力图挖掘新一代IT的领导人物。他们在全球调查了千余家企业,经过六轮评选,最后选定了8位人物。这次评选的原则是:拥有的技术自主创新性;拥有的技术已对全球产业的领导性;拥有的技术对全球市场和社会影响;人物不超过50岁;技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很多国家都在反思与改进基础教育。继美国1996年颁布了《科学课程标准》后,我国也于2001年和2003年分别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力图促  相似文献   

14.
天津泰丰工业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丰公司),系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香港南丰集团、新加坡东方石油集团等于1993年7月共同投资创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2988万美元,主营业务为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销售及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及高科技等国家非限制性领域的投资;咨询与招商项目引进、合作开发与经营管理等。泰丰公司专注于高品质物业开发,涉及房地产开发、商业、能源、服务业等,以"专业塑造卓越,品质铸就品牌"为  相似文献   

15.
<正>学历与任职金睿,男,1975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模板与预制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BIM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世界原油储量极具下降,加之所引起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可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生物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然而,是否对于所有国家而言,都应该大力推广化学生物能源?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决定一国生物能源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藻生产有用物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从微藻中获取的有用物质及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认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采用生物反应器系统生产高价值的有用物质是微藻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微藻,藻类中的小不点儿,近年来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人类对它充满希望,把它作为最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资源进行着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生物奇观     
麻风树——生物能源的新希望据2007年7月13日《环球时报》文章报导,麻风树由于其高含油量及易于制作成生物柴油,已受到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麻风树又名小桐子,多生长在热带地区,其种子的含油量高达40%,一亩麻风树每年产干果约650公斤,每公斤干果可榨取约0.3公斤柴油,是世界上公认的能源树。麻风树在世界范围内迅猛推广是经济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欧盟要求到2020年汽车使用的燃油中必须含有20%的生物柴油,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以玉米作为生物能源的主要作物,却遭到很多国家反对,理由是把玉米当燃料是“汽车从人…  相似文献   

20.
王松 《神州学人》2006,(6):14-15
李宁:1991年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德小动物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农业水产尖端技术研究所学习、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五”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863”“生物反应器”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973”重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973”项目、“863”计划生物领域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欧盟第五框架计划PigBioDivII项目、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中法科技合作项目、中德科技合作项目以及全球最大的猪育种公司PIC合同研究项目等20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2000年、2001年两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个人”、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1项。2002年当选为WCGALP(国际遗传学应用与畜牧生产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