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环境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优化和利用环境因素,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是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与大学生创造性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环境因素不断得到改造,一些有利的环境因素较好地得到利用,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一方面的进展是主要的,应该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偏颇,出现了一些片面性和盲目性的倾向。例如,对创造环境因素关系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忽视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在发展大学生创造性问题上缺乏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行为量表,对大学生创造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创造性行为模式;即使在大学生这一智力水平较高的特殊群体中,创造性行为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各种创造性行为类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一到两个具体领域,只有少数个体在多个异质领域(比如艺术和科学)都具有创造性表现;就中国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同类型的艺术领域(如音乐、绘画等)似乎属于异质领域。在某一艺术领域具有创造性表现并不意味着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表现出创造性行为;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行为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创造性行为类型和大学生学业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行为量表,对大学生创造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创造性行为模式;即使在大学生这一智力水平较高的特殊群体中。创造性行为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各种创造性行为类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一到两个具体领域,只有少数个体在多个异质领域(比如艺术和科学)都具有创造性表现;就中国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同类型的艺术领域(如音乐、绘画等)似乎属于异质领域。在某一艺术领域具有创造性表现并不意味着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表现出创造性行为: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行为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创造性行为类型和大学生学业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包含着创造性潜能、创造性成就、创造性才能等侧面以及微创造、小创造、职业创造和大创造四种水平;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为主要目标,应该同时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认知、元认知、个性、动机和领域内知识的发展。创造性活动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顺序,自主性、生成性是创造性活动的本质特征。学校教育应该把发展创造性视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目标,把创造性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生成活动作为创造性发展的载体,遵循从一般领域向具体领域推进的原则。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需要营造支持性的氛围,充分利用生成活动,示范和褒奖创造性,加强创造性元认知训练,设置创造性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反馈。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具有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特点:想象力、好奇心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男生和女生的创造性倾向无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创造性倾向有下降趋势。高校体育教学应结合本专业特点,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覃杰 《教育与职业》2012,(14):115-117
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就要:整合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课外拓展,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陆韵葭 《幼儿教育》2012,(Z1):26-27
在研究专业戏剧教育过程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创造性戏剧"这一概念,强调在戏剧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表达能力以及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经过实践,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借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有益于想象、创造、表达、自省以及人际协调能力发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内隐观是创造意识的最初形态,有创造意识才能产生创造行为。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涉及认知方式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大学生对创造性价值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且对当前大学教育在创造性培养中的作用认可度也不高。有鉴于此,应从培养创新型教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发展、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对培养和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宝法 《数学教学研究》2000,(3):F002-F002,3,4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在全国实施和推进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备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1 思维的创造性与再发现所谓创造,一般是指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等.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从广义上说,创造性思维中的“创造”就是指相对人类而言首次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美育特有的内涵,认为审美教育蕴涵着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三大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动机的激发;有利于大学生保持旺盛的创造活力;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创造教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造教育是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的综合性的教育模式 ,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 (笔者认为 ,创造性可以作为各种创造素质的代名词 )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它应该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所有教育内容之中。本文就创造教育的目标、创造性的可教性、创造教育的方式等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阐述自己的思考。一、创造教育的目标问题我们实施创造教育 ,首先有一个目标定位的问题。简单地说 ,创造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创造性 ?具体到各级各类教育 ,具体到不同的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 ?(一 )目标要分级 ,大学与…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摘     
将“创造学”的一般原理,通过教育途径,较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这种教育叫做“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论述社会发展同创造发明的关系;训练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发明所需个性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人格是人的创造性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启动、导向和维护着人们的创造性活动。分析了创造性人格品质的心理结构,归纳、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具体的外显特征,并从以学生为本,改革当前教学环境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创造的目的性、动机性和意志性品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是一种人们普遍具有的人格特质。大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出有较高创造能力而创造个体差异性大、有较强创造意识而创造坚韧性不足、创造动机多样化而又具有内在动机主导的特点。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创造性培养作用的发挥以课堂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教师文化为载体。作用途径为:以特色教育理念抓住创新灵魂,加强创造教育的主动性;以特色校园环境突出创新主题,加强创造教育的有效性;以多元文化媒体把握创新精髓,加强创造教育的生动性;借助于规章制度打牢创新基础,加强创新教育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般说,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组藏着创造的潜力。而旨在开发人的创造潜力、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就是创造教育。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所进行的创造教育—中,一般都是采取这样一种形式:寓创造教育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开展创  相似文献   

16.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李小平 导师 文辅相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  2 0 0 0年 5月本文论证了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从而提出了大学创造教育的思想 ,分析了其内涵 ,并且研究了发展大学生创造性的科学依据和方法。前两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教育忽视和曲解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现状 ,从人的本质分析出发 ,提出了人的创造性的本质是人性与人力的统一。同时 ,笔者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造性的特征。以此为基础 ,明确提出了大学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 ,最后还提出了大学创造教育的目标构成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形容词核查表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以及对创造性相关问题的看法,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涉及个体心理的各方面;大学生最看重的是良好社会性、独创性和开放性等探索性因素;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有一定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创造性的社会意义认识比较客观,对其个人意义认识相对模糊,对大学生的创造性现状以及大学教育对创造性培养作用的评价不甚乐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及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创造性教育成为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参数之一,同时相应地也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在许多一般工科院校中,绝大多数实验性课程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重形式、重验证"的倾向仍然十分严重,现行实验课程教材及实验指导书中大量限制性问题的重复演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强化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在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非常重视对实  相似文献   

19.
王浩 《时代教育》2010,(8):80-80
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其中心工作在于开发和发展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艺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最高体现。创造力的发展决定了个体潜能的发挥,大学教育应全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着重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创造语言氛围;利用提问加强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