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交互匮乏,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协作、研讨和反思的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促进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和活力与结构设计正相关,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该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了审视,阐述了其与虚拟学习共同体架构的映射关系;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重点研究了"学习主体、课程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学习活动分工、工具、规则和共同体支撑平台"这七个主要构成要素,并基于这七个要素,设计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架构原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虚拟公司在"企业文秘英语"国家精品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学习共同体理论与虚拟公司的关系,阐明了学习共同体理论是虚拟公司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虚拟公司功能:虚拟公司促进知识的社会建构性;虚拟公司使学习者浸润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虚拟公司共享知识,完成复杂任务和发展认知;虚拟公司使学习环境连通真实的实践境脉.笔者还结合教学实践详细地阐述和分析了虚拟公司在"企业文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企业文秘英语"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参与虚拟公司的各项活动实现了意义建构及语言习得.本研究为外语教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也为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虚拟学习班级缺少活力,由师生共组的学习共同体欠凝聚力,缺乏有效的互动,师生尚未摆脱传统班级中权威-依存的层级关系,班级氛围不够活跃等问题,依托ZLMS(Z-Learning Managed System,上海卓浪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以课程管理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驱动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分别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习领袖的生成、班级活动的设计、知识共享城堡的搭建、班级规范的设计以及班级文化的设计等多方面构建虚拟学习班级,以期能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高度自治的、富有凝聚力的虚拟班级。  相似文献   

4.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训前自学-训中对话-训后反思"三个环节的层层递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关注理论类培训和实践类培训的区别,设计不同的培训模式,并积极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多样学习活动和多元评价方式,贴近成人学习特点、适合学习共同体建立、利于解决教师培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全新组织形式.它的内涵和特征,内在地决定了它对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起良好的作用.本文提出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涵义,还讨论了在网络教育中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形式和它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因子,师生在活动与交往中相互作用,其身份关系寻常而微妙。双方的身份关系应该在实践交往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主动构建,建立在平等互助、协调融合、关爱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育生活意境中。在"我—你"的关系中,师生朝着共同体的理想,让生命认识生命,并相互激扬生命,在"我们"的存在中,实现"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坚持学生立场,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灵活设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使课堂从"基于教"到"基于学"的转变,要构建以互动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并强调以生为本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然而功利主义、师生二元对立以及传统师生观念是造成导师与研究生沟通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秉持"以生为本""以导为基"和"教学相长"的精神内涵而形成,并具备包容性、批判性与生成性的特征.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先后经历启蒙、培育、自主与超越四个阶段,并通过基于能力、志趣和责任的三种维度展开对话,从而推动导师-研究生之间的对话回归教育性,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与设计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日益丰富。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逐步引发教育改革者的思考。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基础,在对话精神的指导下,以培养"学习共同体"为目的,随其发展逐渐成为新课改教学的主流。文章以对话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将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目光聚焦在课堂,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对话教学的课堂学习共同体,以期为一线教师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把教师和学生从一种"客位"的生活状态转向一种"主位"的生活状态.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应该具有: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有序性、成员行为的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等特点.课堂,就是教学主体通过交往和对话构成的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舞台,是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性软件成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支持,虚拟学习社区成为人们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微博,作为Web2.0时代社会性软件的代表之一,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值得我们探讨。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高校微博群展开研究,通过量化微群成员间的交互关系,分析大学生在微博群这一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人际网络的结构和特征,考察成员间的交互情况。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虚拟学习社区整体结构松散,凝聚力差;(2)社区整体交互模式呈现网状结构;(3)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Web2.0的概念和核心理念,提出基于Web2.0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模型,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系统模型,对探寻将Web2.0技术应用于虚拟学习社区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使虚拟学习社区真正成为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A Web 2.0 environment that is coupled with emerg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 tools can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eam learning outcomes. Today, technologies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emotional interaction, and virtual communication are introducing new forms of collaboration that are profoundly impacting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a Web 2.0 learning space designed to promote and support project-based group learning. Three different group reflection (GR) methods (i.e., self-reflection, GR, and instructor-supported reflection) were implemented for a micro commun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leting a team project.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promoting and supporting ‘deep learning’ through GR is essential for team project learning in a Web-based community. In addition, effective instructor intervention is a crucial component leading to better group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group learning evaluation rubric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revealed that the level of activeness in online contributions may not be as important as the evidence of collective reflec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team learn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4.
目前,虚拟学习社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非正式学习的需要,但是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社会化语义网对解决虚拟学习社区存在的缺陷具有技术优势.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案,并以“数据结构课程虚拟学习社区”为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做了简要阐述.该研究为虚拟学习社区等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a range of Web 2.0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for a newly formed Land Trust on the Isle of Lewis, in NW Scotl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text, audio and video has several purposes: informal learning about the area to increase tourism, community interaction, ‘ownership’ of the Trust's website and pride in the local landscape. The paper provides background theory related to informal learning and Web 2.0 technologies and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hem to a sparsely populated rur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6.
Web2.0改革了传统的学习方式,Web2.0不仅支持协作学习、分布式学习还有利于建立学习共同体。web2.0时代的教育教学对教师和学习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2.0技术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阐述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Web2.0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种尝试——建立课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建立教学博客、创办虚拟教学公司、构建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数字化单元教学平台;指出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博客(Blog)、信息聚合(RSS)、百科全书(WiKi)、社区及圈子等自主的、个性化的网络参与方式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认为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前提保障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师学科文化素养,改革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基于课程资源的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来辅助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分析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型框架和功能模块,并将学生建构学习、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互动等因素作为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理念,模块化地介绍社区构建方法,对社区平台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协作与交互在网络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论坛作为网络课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者进行协作-9交互的重要工具。针对当前网络课程中学习论坛存在的问题,以教学设计论坛为例,阐述了在实践中运用ASP技术、ADO技术、ACCESS后台数据库等设计开发功能完善的学习论坛的过程,旨在改变当前学习论坛倍受冷落现状,使学习论坛真正成为网络教育中学习者有效的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Web 1.0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和Web 2.0的师生双向互动交流,Web 3.0时代在线课程的最大特色是在多感官智能交互环境下师生平等合作解决问题。在线课程是实现Web 3.0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成功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实施在线课程需要具备无缝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进行学习空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体系化变革。这种要求无论是对物理空间的学校教育还是网络虚拟空间的学生学习具有同样的适用性,并且相互推动形成开放式、混合式的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