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美狄亚和赵五娘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和高则诚改编的中国古典悲剧《琵琶记》中演绎的两位弃妇形象。她们虽生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国度与文化背景之下,但同样都有遭受家庭破裂、丈夫抛弃的惨痛经历。她们是如何走向婚姻的失败,又各自对命运做了怎样的抗争,这两位禀性迥异的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女性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表现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但雷同中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近期重温《孔雀东南飞》,再度被刘兰芝形象深深感染,且忽而意识到:深入剖析刘兰芝形象,并让广大男女朋友对照古人反省自己,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刘兰芝究竟是怎样一种女人?有哪些地方值得男人珍爱?下文试图分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对话语言塑造了刘兰芝的形象,用铺陈、排比对兰芝性格进行了刻画。  相似文献   

5.
刘兰芝与祥林嫂,一个是精妙世无双的大家闺秀,一个是零落如尘芥的奴仆乞丐;一个为了爱情举身赴清池,一个因不能确信灵魂的有无而想死却不敢死的飘荡于阳间的幽魂;一个再嫁前以死抗争,一个抗争不成无奈妥协最终落得孤苦无依。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的原因,传统的解读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主要是门户不当被遣、婚后未育遭遣和婆媳性格偏执的矛盾等,这和人们当时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鑫 《语文知识》2012,(2):82-8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在传统的认识中,一直被视为不向封建礼教妥协的进步女性形象。将刘兰芝视为不向封建礼教妥协的进步女性形象这一传统认识值得商榷,刘兰芝不但不反对封建礼教,而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在粤教版高一新教材的“古典诗歌”这一单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弃妇”形象,《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前者为“情感的弃者”,后者为“婚姻的弃者”。本文试图从深层意义上解读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霍小玉、美狄亚同是痴情女子,都面临着心爱的人的负心背叛.同为弃妇,两个人在痛切之余均选择复仇,但是由于中西方道德观念、中西方婚姻制度、人物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复仇激烈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使负心人终日惶惶而终;美狄亚则用断绝子嗣来惩罚负心的丈夫.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其以繁简交错的剪裁方法,生动传神的对话,以及托物起兴、铺张排比等手法展示了刘兰芝、焦仲卿从相爱到相离直至殉情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和吃人的本质,热情歌颂了人们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与人生幸福的伟大精神。该诗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应借鉴丹宁勋爵的婚姻家庭法学思想,在居住权方面给予被遗弃的妻子特别的保护.付出多年家务劳动的妇女应当获得一份家庭财产.夫妻购买一方单位出售的公房获得的所有权由夫妻二人共有,法律应当允许并提倡在合同或房产证上写夫妻二人名字,离婚时应优先照顾子女和妇女权益,对夫妻个人和单位同时享有部分产权的公房在夫妻离婚时可以在三方同意下以面积为准折换为二.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婚姻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弃妇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示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4.
妇女对悲剧命运的抗争在文学史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各种压迫面前,女性表现出相似的反抗态势.美狄亚、费德尔与繁漪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域空间相异,但她们的遭遇与不幸、反抗与斗争却十分相似,在各自的婚姻爱情体验中都存在相似的精神压抑与极大的苦闷.  相似文献   

15.
对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悍"之成因,评论界多停留在社会因素层面和伦理道德层面上。联系美狄亚所处的历史环境分析,其"悍"之成因有三:第一,与古希腊时期世俗人本精神的张扬有关;第二,与古希腊时期尚武的价值取向有关;第三,与作家推崇"酒神型"审美观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部《废都》,毁誉16年。初版本《废都》被禁或被人鄙弃、非议原因众多:知识分子群体反对;老作家的抵制;新锐批评家的酷批酷评;国家行政机构的介入干预等。新版《废都》实施“加减法”,尊重文学文化艺术发展规律,适应消费社会市场变化,显示出文学文化场域逐步趋于成熟,大国受众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刘三姐文化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刘三姐形象传播与接受的时空范围不断被拓展。作为艺术符号的刘三姐形象的物态符号发生了由神祗偶像到明星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变,符号所指发生了由神巫到政治符号及消费符号的嬗变。刘三姐形象相应地发生了从歌仙到平民英雄到世俗歌者的演变。建国后刘三姐文化被纳入国家话语,成为政治文化的表征并成为壮族文化的象征,刘三姐形象的重构要返魅其应有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论肇始于《周易》,成熟于唐代。而处于之间的刘勰对审美意象论最终铸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勰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耳濡目染中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而对其文艺美学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儒道两家。本文从意象本体论、意象创构论以及对唐代意象论产生的影响三方面对刘勰的审美意象论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吉尔伽美什》是人类最古老的史诗,伊什妲尔作为其中复仇形象出现,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其求爱失败后的复仇间接导致了恩启都的死亡和吉尔伽美什走上永生之路。美狄亚也是欧里庇德斯笔下的复仇女性形象。其复仇是全剧的中心,表现出狠毒的特征。二者在复仇母题上的相似性,使其有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鉴于此,拟梳理和辨析两位女性复仇的动机、方式、地位以及其复仇结果表面与本质的对立,从而进一步解读二者复仇背后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20.
欧里庇德斯的《米蒂亚》以米蒂亚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爱情、亲情与权力之间的复杂矛盾相互交织,充分暴露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男权制度的缺陷。它也揭示了人性本身的悲剧:当爱欲被推到了极端而瞬间落空时,亲子关系也随之毁灭。亲子之情的毁灭成了婚恋关系走向极端的无辜的牺牲品。这一古希腊的人伦悲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中西文化比较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伦理现状之反省也有诸多启发。对该剧的主题一般有三个理解角度和进路:一是社会学,二是女性主义,三是心理学。从现象学的视角出发,透过贯穿全剧的时间结构——过去(奶娘)、现在(米蒂亚)、未来(信使)——剖析它的戏剧张力、人物性格及人性突围的主题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