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谈及课程时,往往是指不同意义上的课程:从界定课程即教学科目、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或是学习经验,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的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这是由于课程经历了好几层的转换,如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课程决策者、编制者到教师和学生。周此,我们在探讨课程时应注意到,既然课程存在于不同层次,若我们只注意某一层次而完全忽略其他,则不但见不到课程的全貌,更有扭曲课程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清末以来,官方、学术界及实践领域对“幼儿园课程”概念的理解,发生如下变迁:课程目标从获得知识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课程内容从相互孤立、学科化到综合化、整体化、生活化;课程实施从灌输注入式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方法;课程编制从高预成、高计划到园本化、个性化,并具有生成性、灵活性。幼儿园课程概念的变迁是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建构的过程。官方的、学术的课程概念最终要在实践层面被认识、被理解,方能被践行。前瞻未来,在“以儿童为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必将向着更“儿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融合型综合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融合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一个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科专家之间、教师之间、教育管理者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综合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为此,文中提出从人以外因素和人本身两个方面来解决利益冲突,为融合型综合课程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教育的各项政策、法律、文件及领导讲话可以发现,从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到其制度的逐步完善,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从2002年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启动到2007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成立,从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外部监控到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内部监控,均彰显出政府从关注教育到关注课程的转变轨迹,更凸显了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趋势。政府应拓宽视野,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构建出系统、完善、合理、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课程由蓝本向文本的转向,即意味着一个从知识中心到人本主义、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封闭的知识体系到开放的意义结构的转变过程。同时,面对这种转向,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方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近年来都获得了迅速提高。但是,其课程设置却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智障教育工作无时不在思考:“弱智儿童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现代的生活?”对培智学校课程的改良也无时不在进行:从最初采用筛选、简化了的普通教育课程,到生活技能、职业训练课程的增加,再到各类康复课程的创设,培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别于普通初等教育的特色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7.
实践与理论都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表”到撰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有效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我们在对学校课程进行九年一贯规划的基础上,组织与培训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不加解释的引用课程实施的概念,到认识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再到对课程实施进行多侧面的理论思考与探询,二十年来课程实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却表现出研究热情不高,研究范畴不清,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课程实施研究应该以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出发点,将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改革的整体研究之中,使之成为课程改革研究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改已全面展开,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理念,从教材编写原则到内容选取及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等等都做出重大变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新价值理念,对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提出更高要求。想要更好地驾驭开放程度更大的新教学体系,要求教师适应新形势,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然而在这个系统性的工程中,教师的素质及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急需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研究型课程,从认识到实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知识探求到能力培养积极推进研究型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位西方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是,进步终究需要变革!”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人一个重要时期。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变革。课程目标,从一味追求“行为目标”到重视实现“体验目标”;教科书.从有利于教师教的“教材”到有利于学生学的“学材”;课程评价,从有只重视结果的“量化评价”到也重视过程的“质性评价”……与此同时,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中,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长期成为职业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从国外引进的各种先进课程模式,对国内职教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始终没有停步,从“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到多元整合课程、行动导向课程、实践导向课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从2001年颁布至今已有4个年头。当同家规定的课程逐级落实到学校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带着这个问题,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允都日前率领课题组,对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学生具盒里的小小课程表入手,了解课程执行的真实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具盒里的小小课程表,透视出课程方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国家课程方案在执行中走样。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媒介技术的变迁史,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课程随着技术发展经历口传课程阶段、经典课程阶段、教科书课程阶段、云课程阶段和智能课程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将引发课程的革命性结构变革,主要表现为:从“职业人”到“自由人”的课程价值,从既定知识到素养深化的课程目标,从固定统一到私人定制的课程内容,从静态单一到动态灵活的课程形态,个性化、混合性与体验性的课程实施,游离性、即时性与精准性的课程评价,从“课程知识的传授者”到“课程意义的建构者”的教师角色以及虚拟生活化且无边界的课程场域。在未来,随着人工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凸显个体意义在课程中的建构,文化适宜性在课程中的表达以及课程的创造性组织与再组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课程知识观的核心要素,从课程知识选择、课程知识组织和课程知识呈现三个维度梳理了柏拉图、夸美纽斯、斯宾塞、杜威、布鲁纳和多尔课程理论内在所反映的课程知识观,并以知识观视角解析了课程知识观演进特征,提出了课程知识选择从普遍真理到存疑情境、课程知识类别从等级层次到多样分类、课程知识编排从普适确定到开放建构,以及课程知识呈现从抽象绝对到多元描述等趋势,以期助力大学课程内容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历经了从理念到实践,从设计到实施,从示范指导到自主开发的实践探索,其整个课程实践的概貌正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走向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从而正式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之能力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8.
马健 《小学校长》2006,(5):40-41
小学《科学》实施以来,使我对科学课程的认识从新奇到感兴趣,从教学实践转变为教学的探究,从教材的使用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本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是怎样在科学课程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实现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形式课程到实质课程、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的转变,高度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如何迅速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李社荣 《广东教育》2005,(12):13-13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存在着三个“落差”,即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的落差;从文本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落差;从实施课程到学生学习成果的落差。实验中,我们处理、缩小这三大落差的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