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方方 《学语文》2008,(2):43-43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其散文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明白易晓的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它渗透于欧阳修的各体散文中,尤以抒情散文见长,《醉翁亭记》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2.
委曲和委屈     
委曲:1.有弯曲,曲折延伸之意。汉·应劭《风俗通·山泽·阜》:“今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2.声音抑扬不绝貌。唐·白居易《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3.形容文辞曲折而含蓄。清·黄宗羲《〈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艳丽而出之委曲。”4.委婉,婉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或可允从。”5.事情的原委,底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唐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6.成语“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春秋》,历来以为是孔子所修,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另一部儒家经典《孟子》[1]。司马迁祖述其说,在《史记》中亦表达了一样的看法。[2]孟子和司马迁说的“孔子成《春秋》”,“因史记作《春秋》”,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修订、删订”《春秋》的意思。西汉以后,虽有今文、古文之争,但关于孔子“修《春秋》”的说法,没什么评议。到了唐代,几个学者开始怀疑“孔子修《春秋》”的传统看法。刘知几在《史通·惑经》中记载说: 观汲冢所记,皆与鲁史符同。至如周之东迁,其说稍备,隐、桓已上,难得而详,此之烦省,皆…  相似文献   

4.
宋词用典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现,驱遣自如,不见痕迹;用事而不为事所用,委曲深致,言简意赅。姜夔便是用典的高手,下面以《扬州慢》为例,作简要分析。1.序①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维扬即为扬州,《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截取“维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6.
传世的黄帝《巾几铭》至少存在3种,史源比较清楚。南宋罗泌所录《巾几铭》主要取自《左传》,杂糅《史记》之文而成。明代杨慎所录的两种《巾几铭》,第一种取自《六韬》之文,第二种则是将“五帝之戒”中“黄帝之戒”与《淮南子》所引《尧戒》拼接而成。稍后董斯张所录《巾几铭》,自注称出自《帝王世纪》并不可靠,实则与杨慎所录第二种《巾几铭》雷同,并且出处存在刻意造伪的迹象。以上各种黄帝《巾几铭》,皆属于晚出文献,应当是后人附会旧说制作,而少数学者将其视为《黄帝铭》六篇之一则属于臆测。因此,应当将其从《黄帝铭》遗篇中剔除,不宜再将其作为探讨黄老思想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7.
“怒”的词典释义情况如下:《说文》:“怒,恚也。”即“怒”就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怒”的释义,基本都列有以下几项:①生气,气愤;②气势盛;  相似文献   

8.
教学余暇,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几年前给儿子买的《十万个为什么》,从书中的“文学艺术卷本”中读到“为什么晋代作家左思的《三都赋》会引起洛阳纸贵”这一典故时,联想良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母婴世界》2013,(10):114-115
广义上来说,“国学”泛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狭义的“国学”则特指《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众所周知的中国经典名著,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了解“国学”的入门著作,在中国古代是蒙学教材,在现代则是孩子初步感知“国学”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10.
薛艳 《语文天地》2010,(10):22-24
近日翻检《李清照集校注》,品味精妙字句,获益良多。念及《武陵春》一词,其中有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觉其似有所本,然又不甚明了。复忆起与宋初郑文宝诗《柳枝词》末句相似,于是笔者又翻找《宋诗选注》,幸得其然。钱锺书先生还于注释中提供出几处“载愁”之例,只周邦彦《尉迟杯》、石孝友《玉楼春》、王实甫《西厢记》、陆娟《送人还颓安》四处,仅列例句,叙述简略。为了弄清“载愁”的来龙去脉,笔者又查找了一些其他诗词,并作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1.
含蓄品简析     
文章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含蓄一品的内容作了分析和阐述,总结了含蓄品的主要特色,并对含蓄品与委曲品作了比较。以期有助于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了几则《辞源》对《周易》经传中词语释义不当和不符合原意者进行商榷。不确者如“戋戋”,《辞源》释义为“众多貌”,而“戋戋”应当是少貌。不符合原文者如“盍簪”,《辞源》释义为“聚首。盍,合;簪,插于发髻或连冠于发的长针;指衣冠会合”,而“盍簪”之“簪”训“疾”、“速”,不是女人用的“簪”。希望能对《辞源》的重新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4.
窦桂梅老师是“新生代”特级教师的领军人物。短短几年时间,从《再见了,亲人》《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到《晏子使楚》,从“三个超越”到“三度”,窦桂梅老师越来越成为争议人物,毁誉不一。就在《晏子使楚》之后的座谈上,窦桂梅老师又语惊四座——“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招来一片非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不囿于成说,不迷信权威,唯真是求。通过用《七月》本及其他相关的献,对当今几成定论的《七月》“奴隶(农奴)作”与几被推倒的“周公作”二说,进行多角度的、事实求是的考辨,从而得出:前不能成立,后确然无误。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亲”、《竹影》中的“爸爸”、《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  相似文献   

17.
(一)警史华章杜牧的《阿房宫赋》,以汉语独富的情采。剖析中国君权大一统史上一次关乎兴衰存亡的严重教训.显露出年轻作者卓越的史识与风发的才华。其外甥裴延翰遵嘱为之编《樊川文集》作序时,论其文学成就只取一赋一诗:“其谲(委曲讽谏,即‘主文谲谏’)往事则《阿房宫赋〉,刺当代则〈感怀诗》。”可见杜牧本人一生都以此赋自负自重。唐代是诗文名家迭出,群星丽天的时代.社会公众鉴赏力极高,尤可证此赋决非等闲可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方言角度,解释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几个词语,如“旋”、“淹”、“虫蠛”等,以明此书在方言词汇研究上的价值。同时,文章兼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19.
张曲 《初中生》2007,(12):10-11
我一直为自己的浅陋而苦恼。小时候,虽然也读过诸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句子,但并不懂深意;读过几本《作文通讯》、《儿童文学》、《小溪流》之类的刊物,至于名著就只翻过几遍《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一位“80后”送我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红色经典》,是她就读研究生期间在老师指导下编著的。此书对《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代表作的创作过程及其影响、流变作了翔窦记录,据说颇为畅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