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何去何从,如何进一步进行改革,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现在语文课越教越不会教了”,“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是好的,怎样是不好的,请拿出一个标准来”。这些牢骚话,实际上正是一种厌倦情绪的反映。大家渴望语文教学从长期存在的散漫状态中解脱出来。近年来,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知识的传播,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基本方法的推广,如此等等,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积极地反思。尽管我们对这些教育科学理论的认识,还只是一知半解,但传统的习惯思维所经受的冲击巳十分沉重有力。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深深吸引了我们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改革者。他们执着追求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程序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教学评估的标准化。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就是设想编写一套中小学语文学科分年级的教学目标,从坐标的横轴上排出语文知识讲解的内容,从坐标的纵轴上列出语文能力训练的条目,使教、学、考三者都有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新教改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完整的课文肢解了;有人说传统的语文课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或是问题满天飞的“满堂问”,或是放羊式的“满堂讨论”。不介绍背景,不分析内容,不传授基础知识,语文到底该教什么?讲不行,问不行,讨论不行,语文到底该怎么教?很多语文教师很茫然,不知所从。很多语文教育专家、教师都提出过自己对语文课的看法,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一位教师推出一堂各方都认同的示范课。有人说语文课就是“导学课”,关键是把握好各种方式、方法的“度”。但这个“度”的标准是什么?应怎样把握?…  相似文献   

4.
钱文波 《中学文科》2005,(11):71-72
基于母语教育,作为历史上引发争议最多的学科教育的特殊性,语文课改从开始之日起就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该最简单、最易操作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一直被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争论包围着,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被逼发出一阵阵无奈的叹息:这语文真的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迷途的语文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困惑不堪的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语文课堂: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文章的无情肢解、答题的机械操练,而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被激活;学生得到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学生比以前爱学语文,“恐语症”、“厌语症”正渐渐远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此,尽量少教多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是最让语文教师烦恼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教育教学得失的反思。人们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现象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了。因此我认为.教育技术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会让人茅塞顿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此,采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当语文教师面对文本时.可以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有很多。选择、确定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怎样的理据?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样评价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合宜、有效?……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僵化、随意的状态.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语文课程目标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为被广大语文教学者所认可和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了经验。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各教师、教育学者众说纷纭。但对于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落后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的缺乏,造成较大教学困难。结合边远山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这些年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可以明确,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入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把这三个问题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利于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跨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日益扩大,语文教育功能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使得语文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挑战。近期,围绕“语文课改改什么”“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等主题,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二百多位专家、教师齐聚华东师大二附中, 共同探讨语文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两个问题是“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学内容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实现“省时”、“高效”。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再精致、再精彩,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奇怪的话语,即“把语文当语文教”。并由此衍生出~系列的相关话语,“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文学当文学教”,等等。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些正确的废话,通过这句话不仅会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工作“没有把语文当语文教”,“没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研究者著书撰文表达对一线教师教学的忧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3.
语文备课“三步曲”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子弟学校刘爱琴怎样教好语文,这是语文教师常在探讨的问题。要教好语文,首先要备好课。如何备课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语文课备课的“三步曲”:即先当“学生”,再当“作者”,然后联系实际,设计教案。一、当...  相似文献   

14.
时常听到有老师慨叹:“语文到底怎样了?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些许尴尬。可不是吗,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语文课堂可谓花样辈出,热闹非凡,让人眼花缭乱。但静心审视,可以发现语文课堂有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草盛豆苗稀”的虚假繁荣,语文的本体往往会被游离于教学内容的热闹场面所遮蔽,使人越发觉得语文课似乎又失去了它的本真。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该要干什么?这些看似清楚的问题,如今却变得有些模糊了。这些命题看似简单,却关乎着语文的本原和本质,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追思,去探寻。  相似文献   

15.
<正>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竟越来越不知道怎样当老师了!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话令笔者不禁想起,以前的语文教师总是说越教越顺手,越教越  相似文献   

16.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7.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天津第二南开中学赵汝生我坚持教学改革已有多年,虽有一定成绩,但一直为效率低而困惑。我经常想:语文教学到底应怎样教,才能适应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本应怎样处理,才能真正起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的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同时,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笔者用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9.
胡立根老师的文章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有语文教师”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为什么要有语文课”一起,构成所谓“语文科立科合法性辩护”。“为什么要有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有语文课”的问题,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看:一是语文科本身的特殊性,二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本身做得怎么样。语文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容易做“无用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也没有做好,做的事大都属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该教的教了无数,该教的又没有教”这一类情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进一步教好语文课,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正在关心和研究怎样进一步教好语文课的问题,以便不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文学课,这是十分及时而必要的。这里,根据了解的一些情况,对怎样进一步教好语文课谈点个人意见,期与同志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