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十分独特,对高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在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30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的影响极为明显。气候变暖导致山地冰川加速消融退缩,引起冰湖溃决和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3.
1 普若岗日冰原科学考察的意义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研究证实[1— 5] ,全球的平均气候变化信号在青藏高原会被强烈地放大。因此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幅度远大于其周围地区。这样 ,无论气候变冷还是变暖 ,在青藏高原都会比其它地区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周围及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从而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影响 ,则更是全球地球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之一。中国对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季风演化的研究 ,在老一辈科学家诸如孙鸿烈、刘东生…  相似文献   

4.
崔航 《青海科技》2021,(3):51-55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由于其较高的海拔导致其气候变化更为剧烈,海拔高度的不同必然导致温室气体通量发生变化.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处的泥炭地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拉萨河谷、隆宝滩湿地和纳木错湖流域温室气体生长季排放通量的对比分析发现,高海拔区冻融过程更为剧烈,青藏高原泥炭地CO2和N2O...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屋脊的沧海桑田,青藏高原的冰雪世界,已经在全球变暖之下出现消融迹象。而西藏地区古建筑遗迹"伏"于青藏高原之域,若高原冰雪消融,会首先受到影响。西藏民族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探索要双管其下。全面监测青藏高原冰雪世界、保护西藏古建筑遗迹,迫在眉睫。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聪华教授致力于西藏地区科技发展数十年,他认为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全面监测高原冰雪环境,采用数字化保护技  相似文献   

6.
气候环境     
正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湖泊的遥感研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水环境遥感学科组,与美、英研究团队合作,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对四个时期(1977、1990、2000、2014)青藏高原的湖泊进行空间制图,并整合气象资料、冰川和冻土文献数据,深入探讨区域湖泊变化及其主控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论文发表于Remote Sensing。与我国北方干旱区和极地地区不同,近40年间青藏高原整体上呈现气候变暖变湿、湖泊面积和数量增加的趋势,但高原内部湖泊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  相似文献   

7.
天文、地学     
<正>北半球中高纬度植被生长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减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朴世龙教授及其合作研究团队,系统地分析了过去30年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半球植被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时空变化,他们发现:1982年到2011年,北半球植被生产力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显著地降低,表现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气候变暖显著促进北半球植被生产力,但最近15年其关系并不显著。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气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对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文章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多年冻土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对活动层厚度、地温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藏高原不同站点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地温升高以及活动层底部土壤含水量增加。从区域尺度来看,1980—2018年多年冻土区降水和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文过程、湖泊面积变化和地表形变等的主要原因。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多年冻土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为冻土与水循环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为寒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作为"亚洲水塔"重要组成部分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有助于识别"亚洲水塔"的主要储水与供水区域,这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出"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在昆仑山西部和帕米尔高原地区亦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分布在这些区域以外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山地冰川近期大多处于加速消融状态;同时,阐明了近50年来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状况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指出,要系统开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的调查与观测,建立气候-冰川-水文过程耦合模型,准确评估变化环境下的冰川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敏感多变,是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山洪、雪灾、干旱和冻胀融沉等灾害的多发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沿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成带状分布、地带性分布、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灾害活动呈现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与地壳运动活跃的环境背景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逐渐加剧,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不断增加。进而分析了当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成灾机理、灾害防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灾因素变化与灾害发育的区域规律、自然灾害动力学过程与灾变机理、气候变化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巨灾演化规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适宜高寒区特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11.
西藏境内许多公路穿越崇山峻岭,许多路段受泥石流威胁.特别是近年来,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西藏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是青藏高原板块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地震也易诱发泥石流.本文以国道219线为例,浅谈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全球变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极其关系,并说明了全球变暖的基本事实,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变暖对我国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全球气温增暖和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霜芝  俞连根 《科技通报》1996,12(5):262-267
近40年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但区内各地气候变暖存在着较大差异,华东北部变暖最为显著,而南部则不如北部那么明显。在季节上,冬季增温明显,夏季有变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喜马拉雅山脉白色山峰耸立云间的瑰丽画面也许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将只能出现在明信片上。这条分隔中国和印度的山脉拥有9座世界最高峰,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分布着4.6万座冰川,占全球总量的近15%。然而,与地球另外两极一样,喜马拉雅山脉的冰雪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消融。  相似文献   

15.
正近50年来,西藏高原变暖加速,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两倍,正处于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这是中国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科学评估报告所得出的结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西藏高原是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和主体,雅鲁藏布江、怒江、恒河等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它是20多亿人的水源。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西藏高原的环境问题也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组织  相似文献   

16.
迎接青藏高原研究的最佳期国家攀登计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自1992年启_动实施,经过4a来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现将青藏高原研究项目的部分结果简介如下,迎接青藏高原研究的最佳...  相似文献   

17.
张莉 《科学中国》2006,(8):14-15
最近科学界指出,多年冻土和海洋中储存的“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可释放大量甲烷,从而加速气候变暖,并且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下,全球变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观点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该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封存的甲烷释放→气候进一步变暖→土壤与海洋中的细菌,微生物等更活跃→分解有机物使二氧化碳与甲烷释放更多→气候更暖→多年冻土更快融化(尤其是北极圈),最后导致气候变暖呈失控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状况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核心任务。青藏高原物种丰富但受威胁物种多。近15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格局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整体趋好,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均得以提升,生态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对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受气候暖湿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仍然面临退化草地面积大,以及冻土面积萎缩、沼泽湿地减少、部分生物栖息地退化、外来物种入侵、局部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风险。为了进一步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议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群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加快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余建斌 《今日科苑》2006,(11):26-26
2006年11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引人注目的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近日结束,中外科学家们在地质、冰川、生物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对“世界屋脊”有了新的重要发现,作出了一些新的科研论断: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不会再长太多,已大致接近其最高点,几百万年后可能还会下降;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冰川在千年内也不会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