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胜国 《青年记者》2008,(12):96-97
县市报自2003年退出党报序列后,依然担负着为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重任.在政治需要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县市报一版的改革和创新不妨以"变"应"不变",以"小变"应"大变".至于如何变,目前没有规律可循,只能结合各报的实际,从"报道变软"、"版面变活"、"质量变精"等方面人手,尝试县市报一版的突围和转型.  相似文献   

2.
嘉兴日报社与嘉善、平湖、桐乡县市委联办嘉兴日报嘉善版、平湖版和桐乡版的工作,于1998年底成功启动。原属内刊的嘉善报、平湖报、桐乡报刊号相应注销。联办后,三家县市报社名称暂改为“嘉兴日报××县市版编辑部”,实行刊号共同、报纸共发、网络共享、队伍共建,以达到事业共荣。这是中共嘉兴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新闻改革和加强新闻管理的一项创新之举和积极尝试。近一年来,联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正继续采取一系列联心联利联动措施,使联办逐步完善,努力以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嘉兴日报社与嘉善、平湖、桐乡县市委联办嘉兴日报嘉善版、平湖版和桐乡版的工作,于1998年底成功启动。原属内刊的嘉善报、平湖报、桐乡报刊号相应注销。联办后,三家县市报社名称暂改为“嘉兴日报××县市版编辑部”,实行刊号共同、报纸共发、网络共享、队伍共建,达到事业共荣。这是中共嘉兴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新闻改革和加强新闻管理的一项创新之举和积极尝试。近一年来,联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正继续采取一系列联心联利联动措施,使其逐步完善,努力以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4.
吴骞 《新闻记者》2001,(11):58-59
嘉兴日报社与嘉善、平湖、桐乡县市委联办嘉兴日报嘉善版、平湖版和桐乡版的工作 ,从1998年底成功启动到目前逐步完善 ,已经快三年了。联办后 ,减少了原属内刊的嘉善报、平湖报和桐乡报 ,三家县市报社名称改为“嘉兴日报社××县市分社” ,实行刊号共同、报纸共发、网络共享、队伍共建 ,达到事业共荣。这是中共嘉兴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新闻改革和加强新闻管理的一项创新之举和积极尝试。此举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张德江认为“嘉兴日报联办县市版的改革方向是正…  相似文献   

5.
戴虹红 《新闻实践》2012,(11):44-45
进入浅阅读时代,作为最基层的媒体之一,县市报也同样面临版式革命。因为强烈的地缘性、亲近性、权威性,县市报在当地一般都能生存得不错,但还是会时不时受到上一级地市、省级报纸以至网络媒体的冲击。面对这种自上而下的挑战,内容为王依然是任何一张新闻纸不变的内核,而原本纯属绿叶的版式正悄悄发生着“变异”。在几家县市报的基层实践工作让笔者越来越感受到:版式之于内容,已经从单纯地服从与被服从,发展到互相补充、互相辅助,在极致的情况下,版式甚至可以喧宾夺主。如今的县市区域报脱胎于当初的县市党报,虽然和过去相比已有较大改变,但从内容到版式依然保留着强烈的党报烙印。特别是版式,从头版到内版,始终中规中矩。要想从形式上帮助县市报有所突破,外力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中,改版是许多报纸愿意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特别是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了对市州县区(含市州报地方版)实行限版、限量、限价出版发行的整改意见,这无疑对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报、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提出了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耐人思考的依据提出县市报在面向群众报道上值得思考,并非“乱放炮”,意在于促进县市报的新闻改革。笔者由于主编《县报信息》的关系,常与一些县市报的老总们交换看法,也经常拜读兄弟县市报。总的说来,在面向群众宣传报道方面,许多县市报是重视的。但是,也确有部分县市报对此有所忽视。笔者在翻阅华中、华东、华北三家办得较早的周二刊县市报发稿情况时,作了粗略统计。今年五月,这三家报纸一二版共发稿273篇,其中县里各种会议报道34  相似文献   

8.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是县市报人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明确区位职能抓住地方新闻县市报作…  相似文献   

9.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县市基本上都有了广播电台(站),一部分县市还有电视台。在县报、县台齐全的县市,如何办好县报!我认为,其中的一条良策就是,县报要视县台为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合作中当好“喉舌”,在竞争中提高质量。不分“老大老二老三”,破除“同行是怨家”的思想。近几年出现一种说法:“电视是老大,报纸是老二,广播是老三”,加上“同行是怨家”的旧习,许多县市  相似文献   

11.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12.
如今,我国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几十版。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报纸变厚正成为一种趋势。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对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造发展的优势,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把握报业趋势,走出具有县市报特色的扩版之路近年来,有不少县市报,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报积极运作扩版…  相似文献   

13.
与大报相比,县市报在客观上存在一种优势,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县市报的地理接近性所决定的。但是,对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县市报就会像水中的浮瓢,与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和基层的广大群众还是贴近不起来,也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怎样改变这种“浮瓢现象”,真正发挥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去年9月至12月,本报开展了一次“来自基层的新闻”竞赛,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办出一张有特色的县市报纸?笔者结合《随州报》的实际,谈点一孔之见。做好“当家菜”所谓做好“当家菜”,就是发挥采编人员的“烹调”技术,办好一版,重点又是做好头条新闻这个当家“菜”。头条新闻是一张报纸的旗帜,只有选择那些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的“生存、市场、办报”问题是新形势下县市报迎接挑战、夹缝求生的基本问题。 一、充分认识县市报存在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县市报办成党和人民的“传声筒”,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报已达到500多家。县市报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文明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在大是大非面前,县市报都能发挥自  相似文献   

16.
与大报相比,县市报在客观上存在一种优势,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县市报的地理接近性所决定的。但是,对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县市报就会像水中的浮瓢,与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和基层的广大群众还是贴近不起来,也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怎样改变这种“浮瓢现象”,真正发挥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去年9月至12月,本报开展了一次“来自基层的新闻”竞赛,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  相似文献   

17.
县市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以“三个”为主,即服务对象以“农”为主,新闻来源以“土”为主,文章格局以“豆腐块”为主。服务对象以“农”为主。县市报的主要读者在哪里?在农村,是农民。一个县市人口少的有几十万,多则百多万,但80%以上居住在农村。根据许多县市所提供的信息表明,订阅县市报的农户占总订户70%以上。我们知道,县市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农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县市党委机关报报业发展的一个盛期。本文所述的浙江省县市报的“办报热”不过是全国出现的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 一、县市机关报“办报热”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80年代,浙江省仅有3家县级党委机关报,即诸暨报、江山报和永康报。进入90年代,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如今实现了县县市市有党报;个体、私有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县市也办了党报。  相似文献   

19.
张全  王冬敏 《新闻实践》2012,(11):38-40
乐清日报自2011年3月改版后,专门开办了评论版,每周三期。设有“乐清观察”、“经济走笔”、“众议”、“巷议”、“140字”、“画语”、“政论”等栏目。到今年8月底止。刊出评论版240多期,发表评论文章近1700篇,其中由本报记者、编辑和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本地评论310多篇。在国内县市报中属评论版刊出频率较高、系统性较强的报纸。乐清日报评论版的闪光点,在于对本土评论的操作。因此在读者群中建立了较高的公信力,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