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元杂剧的一般演出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因此有“末本”(男角主唱的剧本)、“旦本”(女角主唱的剧本)之分。翻开关汉卿的剧作集,就会发现“旦本”多于“末本”,在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中,“旦本”就有十二种之多。而这些“旦本”戏大部分反映的又是妇女的遭遇,可见关汉卿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自称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碗豆”。他通过对众多妇女形象的塑造。倾吐自己抑郁愤懑的胸怀。揭露和鞭笞了黑暗的恶势力,悲苦的妇女和歌颂她们的抗争精神,是对女性价值的重新认识。即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赞美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六十多部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 ,他或是描绘元代社会政治的黑暗 ,或是表现人民生活的悲惨 ,或是歌颂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 ,或是表达对英雄人物业绩的向往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其较高的思想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在元杂剧中,关汉卿针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对被压迫者寄予深切的同情,歌颂他们的善良品德和反抗精神.作者以新颖别致的构思,朴实鲜活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巧谨严的结构,波澜起伏的情节,变化翻新的戏剧手法,创作出多种极富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的戏剧作品,为元杂剧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世界进步文化名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个剧本,就数量上说,甚为可观。但更重要的是,在其作品中充满着强烈的斗争精神,对元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抨击,对被压迫被损害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且热情地歌颂了他们高贵的品格和不屈的斗争意志。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描绘了元代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和人民生活悲惨的种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杂剧中蕴藏着深刻的困境意识,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历史剧中的英雄因具有神性与人性的双面性而陷入两难的处境;公案剧中的清官面对权显势要的压力,同时渴望保持社会良心主持正义也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这种困境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摆脱的精神梦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针对关汉卿剧作研究中出现的美化现象,力图通过对他的人生经历、价值倾向、创作背景、全部作品以及同时期作家的综合比较分析,探求他杂剧创作的真实动机,还其真正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所具有的女性意识是以前文学作品很少触及的,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关汉卿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环境和文人边缘化的社会环境是促使他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但由于他自身的男权意识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其女性意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关汉卿所处的元代的特殊时代背景,在他的杂剧中浪子形象频频出现。他们或放荡不羁、不受约束,或劣迹斑斑、臭名昭著。而这两类浪子形象在反映关汉卿这个现实生活中的浪子和批判黑暗的现实、腐朽的官场的作用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关汉卿是蕴羁风流,放荡不羁的浪子,那么马致远则是怀才不遇,温文尔雅的书生;关剧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传说中民众比较熟知的故事,语言当行,通俗易懂;而马剧则倾向于状写历史人物的浮沉或传说中神仙道化的内容,引经据典,情深意浓.二人在主体价值与社会关照上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但二人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在杂剧创作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元代曲坛上影响深远的大家,关汉卿与马致远的杂剧创作既呈现出时代所赋予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总体来讲,关汉卿杂剧较为密切地观照现实生活,充溢着浓烈的战斗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马致远杂剧注重观照自我,其剧作抒情达志多于故事的演绎,是名副其实的“案头之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剧本。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十八种,其中以妇女作为正面形象的就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钱池》、《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四春园》等八种之多,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妇女形象人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代表,其剧作体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进女性意识,本文探讨其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杂剧创作中以关公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充分反映了宋元以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关公崇拜文化现象,并展示出鲜明的"华夷之辨"题材倾向,在艺术表现上则以通俗、生动见长,有"曲尽人情"之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关汉卿杂剧在明代的传播和接受的考察,我们发现明代的文人并不十分喜爱关汉卿及其剧作,这既和关汉卿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滑稽佻亻达、玩世不恭的个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其杂剧作品具有过于浓郁的俗文学品性,与明代文人在戏曲创作中崇尚雅化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与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 ,关汉卿笔下的妇女形象有哪些超越呢 ?该文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杜牧是唐代诗坛上灿烂的晚霞。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将近五百首。其中,以妇女为题材的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可惜的是,对这类占有相当比重的诗作,历代论者几乎都持否定态度,或不屑置之一辞。“牧之诗淫媟者,与元白等尔,”“平心而论,牧之诗冶荡甚于元白。”现当代研究者,虽对杜牧诗重新进行了探讨,但也大都囿于其政治诗、写景抒情诗上。因此,本人不揣学浅,试对其妇女题材的诗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哭存孝》写了一个因小人陷害而导致英雄遇难的故事,作者揭示的,不仅仅是宵小弄权的现实黑暗,更是人际往来中内外亲疏的世俗成见,以及这种成见下人们的善恶因缘。追究剧本对人物心态的细摹,以及戏剧结构的特殊处理,都可以发现作者的这种深意。  相似文献   

20.
碰撞与交融:关汉卿杂剧的家庭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现存杂剧内容丰富,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或间接涉及了家庭关系及伦理道德,反映了家庭伦理与亲情、法律两方面的关系。家庭伦理是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既出于人的自然感情,也出于社会对人的道德约束。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剧中家庭伦理和亲情、法律产生了碰撞和交融,理性的超越和感性的升华在矛盾中达到了和谐。此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