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以暗示。比如,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谈论,“我的孩子太调皮,总是坐不住。”“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肯吃蔬菜。”等等,这样的暗示是消极暗示,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2.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宠物,或者大活宝。为了逗孩子玩,家长随心所欲地和孩子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如三口之家中,妈妈对儿子说:“宝宝,爸爸不听话,你打他!”  相似文献   

3.
当你带着孩子串门或路上遇见熟人时,内向的孩子或许不敢说话,甚至不敢抬头。这时候父母经常说的是孩子胆小、怯生、不爱说话。朋友们的回应往往是孩子还小,大点就好了。可是,这样的孩子即便长大了也很难改变胆小、怯生的毛病。原因就是父母给孩子贴上了胆小、怯生、不爱说话的标签。正是这种消极的语言助长和巩固了孩子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暗示?心理学认为,暗示是通过语言、手势、表情、暗号等对某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可以改变接受暗示的人的心境、情绪、意志、兴趣等。一个人做一件事,不但受本人的性格、智力、能力的影响,还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孩子,因为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孩子出生时,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随着他的长大,他越来越爱从各个方面模仿他人。因此,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参考》2006,(4):25-25
网上保险公司esure.com在100名“白领”的鼠标上安装了里程表,以记录鼠标被点击的次数以及被移动的距离。结果发现:如果以每周工作35小时计算,每个鼠标平均每小时被点击73次;移动约128米。这就意味着,每个鼠标一生被移动679公里,被点击高达37万次。  相似文献   

6.
给孩子以伙伴徐国静(中国初中生报编辑部副主任)人是群体存在物,离开了群体,人便无法展现自己,无法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总是借助一些对象来认识和发现自己,这个对象就是不同时期的不同伙伴群。问题之一:孤独、孤僻、不合群。独生子女本身就注定了孤独。在...  相似文献   

7.
案例:有一次上语文课,有位学生在不停的玩电话磁卡,提醒过几次仍不听,我为了让这位学生听讲,就没收了他的电话磁卡,随手就放在讲桌上,继续讲课了。下课后,我急着给学生批改作业,就把刚才没收电话磁卡的事忘记了。等下午放学后,那位学生找我要电话磁卡,我这才恍然大悟,急急忙忙去讲桌上找,可是怎么也没找到,我就问全班学生,学生都说没看见。当时心想:找不到,要不先赔给孩子一个电话磁卡算了,可是这样做不行呀,会养成学生不好的思想品质和坏毛病,我要调查清楚,培养孩子诚实和主动认错的思想品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和爱护他们的自由发展。 一、宽容儿童的自由 笔者以为,要使儿童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需要教育艺术的导引,从根本上说,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输入“家长会“三字在goolge上一搜,竟有数千万条网页,标题充斥着“家长会,能否远离语言暴力“、“家长会能否阴转晴“等字眼.《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9日登载了一篇题为《家长会究竟谁的教育理念有问题》一文,开头说“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点,一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木雨 《家长》2011,(7):36-37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幼儿,尤其需要大人给予亲切感,所以父母和保教人员都要注意。如:孩子得意地拿着刚画好的图说:“妈妈,你看,我的轮船大吗?”这时妈妈应该认真地欣赏孩子的画,同时可高兴地说:“真大,是上次我们乘的那艘‘江申’轮吗?”或者说:  相似文献   

12.
萨 特“ 他 人 即 地 狱 ”的 名 言 ,在 20 世 纪 曾风 行 一 时 ,虽 有 偏 颇 ,却 也 不 能 不 说 在 某 种 程度 上 折 射 出 人 性 的 底 蕴 。古 代 中 国 人 对 此 深 有感 悟 , 因 此 注 重 保 持 人 与 人 之 间 恰 当 的 距 离 ,儒 教 伦 理 ,主 要 便 有 感 于 此 。 与 西 方 人 的 决 绝不 同 ,中 国 人 更 懂 得 兼 容 ,这 么 一 种 处 世 态 度似 乎 逐 渐 得 到 西 方 的 回 应 。 现 在 单 亲 家 庭 增多 ,同 居 现 象 普 遍 ,主 要 是 一 部 分 人 希 望 有 一种 较 为 疏 离 关 系 的 缘 故 。 这 个 问 题 ,成 人 们 关…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曾对某校的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而后一律撇开测试结果,随意在各班点了20%的学生,并告诉这些学生说他们有很大的学习潜力和发展前途。一年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他们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4.
酸甜苦辣均是营养,如果大人承担了一切,什么都替孩子做了,那就等于把什么都过滤了,孩子尝到的东西便没有味道了,也就体会不到真正的人生,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古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曰:慈母败子。”当今的孩子,大多不缺乏爱,家长们一个比一个爱得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何去爱孩子,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却因家长们的理解不同而各异,我认为应给予孩子以理智的爱。1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意识”,不要让他们缩在卵翼之下。培养孩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能力。孩子在尚未确定自己的世…  相似文献   

15.
16.
读了<皖西日报·社会周刊><爱心·平等·依存>中的案例颇有感触.年轻的母亲顺从爱女的要求,买了两只雏鸭给孩子.孩子虐待雏鸭,她非但不制止,还跟着大笑,并对作者的善意劝告报以恶言.这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其中想得最多、最深的还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爱的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健雄 《宁夏教育》2005,(10):69-69
现在的核心家庭中,一个孩子长到十几岁,父母仍无徽不至地关怀,其用意当然是好的,却也无意问堵塞了孩子自由思想与活动的空问。譬如现在一些家庭往往细微到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都要过问,还要干涉这样的生活环境即使物质上再优裕,孩子也是很难忍受的。再力口上学校应试教育,从七八岁起,孩子就陷入无趣的题海战术中,很少有与社会及自然接触的机会.个人自由发展的余地很小。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一代人,  相似文献   

18.
尚秀云 《班主任》2015,(2):66-67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性,每位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只要爱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对孩子的爱要有理智,要讲科学,而有些爱却是盲目的。正是这些盲目的溺爱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案情重现】我曾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张明(化名),16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他的父母都是科技公  相似文献   

19.
读了《皖西日报·社会周刊》《爱心·平等·依存》中的案例颇有感触。年轻的母亲顺从爱女的要求,买了两只雏鸭给孩子。孩子虐待雏鸭,她非但不制止,还跟着大笑,并对作者的善意劝告报以恶言。这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其中想得最多、最深的还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爱的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现在的家庭中,一个孩子长到十几岁,父母仍无微不至地关怀,其用意当然是好的,可无意间却堵塞了孩子自由思想与活动的空间。譬如现在一些家庭往往细微到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都要过问,还要干涉。在这样环境中生活,即使物质上再优裕,也是很难忍受的。加上学校应试教育,从七八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