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部分是通过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6,(1):109-114
目的:用自编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问卷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进行调查。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广东、浙江和安徽的多所学校105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在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年级、区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独生子女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t=2.189,p<0.05);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私立学校的(t=10.941,p<0.001);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小学阶段的(t=-5.066,p<0.00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t=-8.688,p<0.001);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30,p>0.05)。结论: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在独生子女、学校类型、年级、区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学生感恩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以此为提升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相关建议。采用中学生感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对29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感恩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2)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3)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学校要对中学生进行感恩能力的培养,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并学会领悟家庭支持、教师支持及同伴支持,从而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为考查流动儿童集体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选取71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总体集体自尊、成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总体集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转学次数越多,其总体集体自尊和私密性集体自尊水平越低;(4)流动儿童集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具体体现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5)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集体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为36.4%.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市某三所打工子弟学校随机抽取301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流动儿童施测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学校归属感问卷以及城市适应问卷,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特点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适应好于男生,初中生在兴奋与好奇、震惊与抗拒、探索与顺应上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生。(2)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与城市适应呈显著相关。(3)学校归属感在人际交往能力对城市适应四个维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中的震惊与抗拒和探索与顺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和特点,抽取贵阳市流动儿童548名,采用胡韬编制的《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领悟到来自学校和同伴的社会支持较少;流动儿童女生领悟到的社会欺负与歧视少于男生;初中一、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都较低;家庭和睦有利于流动儿童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1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同伴关系外,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六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年级;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坚毅、领悟社会支持、学校适应与城市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坚毅量表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825名城市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1)城市流动儿童坚毅、领悟社会支持、学校适应与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不仅在坚毅与城市流动儿童生...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归属感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主要表现在于身份边缘、遭遇拒斥、教育不公、备受歧视、适应困难、文化混血等方面。全社会应从提升关注度、消除城乡二元壁垒、营造家庭氛围、缩短学校适应期、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帮助流动儿童建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资源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考察流动儿童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建立三者的关系模型,选取511名流动儿童,运用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适应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素及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与自尊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学校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证明流动儿童的自尊存在高自尊异质性现象,流动儿童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与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流动儿童后续的发展与成长,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课外阅读存在家长观念有偏差、情感氛围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改善当前状况,应打造学校阅读文化,加强家校共育氛围,盘活社会支持力量,多元化地搭建起适宜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社会支持是影响城市流动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应建构由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个子系统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培育管理、教育关怀、帮教服务、防护接纳等四级功能系统来维持和保障流动儿童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抽样,对泉州市431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男生的生理适应显著好于流动女生,流动女生的人际适应显著好于流动男生,流动女生比流动男生感受更多母亲的支持和同学的支持。(2)流动时间在2-5年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越长的流动时间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有利。(3)自评学习成绩优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感受到社会支持好于优以下自评学习成绩的流动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差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感受到社会支持低于优以上自评学习成绩的流动儿童。(4)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母亲是流动儿童主要的社会支持源,其次是老师支持,而同学支持和父亲支持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影响较小。研究结论: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心理适应性,不同性别、流动时间、自评学习成绩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谭诤  刘洋  涂鹏 《中学教育》2021,18(1):73-80
采用父母自主支持、 学习投入和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475名公办学校流动儿童进行测评,探讨流动儿童感知到的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自主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正向预测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基本心理需要在父母自主支持和流动儿童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概念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本文分层整群抽取贵阳市混合招收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2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18个班的1 000名学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在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支持、歧视与欺负和学校支持因素上,以及在除自我批评因素外的自我概念各因素上都低于城市儿童;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相关显著,家庭支持、歧视与欺负和学校支持可预测自我概念变异的30.1%.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依恋特点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中社会度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亲子依恋的总分与心理韧性的各维度、心理韧性总分与亲子依恋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安全型流动儿童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四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的流动儿童,恐惧型流动儿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尽管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因素对其心理韧性有预测作用,但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其心理韧性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和成都509名流动儿童和245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显著正相关,与学校环境和教师行为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