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对社会平等具有促进作用,是社会信息平等的重要工具,是教育平等的重要补充,是文化平等的重要形式。提供保障、平等服务是图书馆促进社会平等的方式。图书馆平等服务的实质是不断追求结果平等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因而.传播媒介被称为“现代社会教育的重镇”。在传统社会.青少年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教育主要是由家庭和学校完成的.而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所起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电视作为在所有传播媒介中影响面最为广泛、青少年接触最多、对青少年也最有“磁性”的大众媒介.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更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闲聊者,闲扯也,原指的是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这里所说的“闲聊”,不完全是这样,而是指彼此间消除思想顾虑、平等对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因为在这样的“闲聊”之中不仅能发现有效的新闻源,而且还能拍摄到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同一首歌》自2000年创立开播以来,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第一娱乐传媒品牌,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政府搭建了一个对话、沟通的平台,实现了与家庭、社会、政府、公众、媒介的对话、沟通与理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朱江丽  郭歌 《中国出版》2023,(12):53-57
从电视问政到直播问政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媒体直播问政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双重要求下的媒介实践,通过“事前”凝聚相关利益群体,“事中”打造公共协商空间,“事后”保持对话与监督落实,助力治理媒介化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深化治理媒介化,通过提高政治逻辑媒介化水平,深化媒介逻辑媒介化程度,提升用户逻辑媒介化素养,创设常态化社会治理协商氛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双起事件入手,探讨了公权力组织及公权力人物与媒介的关系,并就公权力人物主张私权利成立要件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从起诉行为的社会评价角度,说明了评论和评价都源自公权力的赋予者——社会公众。公权力组织和个人起诉主张自身的私权利这一行为并没有错,但其中需要注意起诉的条件。我国要成为法制国家,追求以法治国,必须成为一个宪政中国,尊重并保护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协商对话制度。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说:“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互相理解。”所谓协商对话,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平等相待、真诚坦率。“对话报道”体现了这一要求,成为一种新的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催生的媒介竞争不断加剧,收视(听)率已成为节目成败的主要考量因素,打破长期根植于主持人内心的以"传者为中心"的观念势在必行。主持人与受众实现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提升收视(听)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自身主持经验的总结,阐释主持人与受众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探究实现主持人与受众平等交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媒介影响力经济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媒介影响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媒体内在运行规律所决定的 ,是媒体本质特性的外在表现 ,是新闻传播机构存在的价值和目的。本文阐述了媒介影响力的概念和理论 ,并指出媒介经济的实质是由媒介影响力大小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媒介影响力可分为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两类  相似文献   

11.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1):54-57
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赵金:刘研究员,您好!说到“性别平等”这个概念,大家更熟悉的是“男女平等”这个词,与之相连的是“女性意识”、“女权主义”等,您能否解释一下“.陛别平等”与“男女平等”有什么不一样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云海辉 《新闻界》2006,(4):31-31,29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在受众和社会中积淀、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公信力集中体现了媒介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信力已成为传播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力,是树立媒介品牌的关键”,①是衡量媒介“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樊葵 《当代传播》2003,(5):51-53
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对受众决非一视同仁,他们总是偏爱某些阶层的受众而忽视甚至歧视另一些阶层的受众。本指出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实质是一种传媒歧视,并着重分析了它的基本形态、深层成因和严重后果。从长远来看,传媒歧视将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破坏社会的平等公正原则。不仅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男女平等、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是全球潮流,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推进性别平等主流化也因而迅速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新闻媒体在性别平等主流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曾被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视为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共存的“第四权力”。尽管新闻舆论并不是一种国家公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司法在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文萃     
《视听界》2004,(2):92-94
新闻采访权是独立的社会权利张振亮在《新闻大学》(2003年冬季号总第78期)刊文《论新闻采访权的法律解析》。文章认为,新闻采访权是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享有的不同于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特殊的社会权利。它已超出了传统私权利与公权力的范围,除了特定情形下的法律限制外, 它作为独立于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特殊社会权利可以对抗私权利的滥用与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新闻采访权作为独立的社会权利以追求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其根本价值目标,不仅在于保障社会公众基本的知晓利益,而且对私权利无限制的滥用具有监督、制约意义,对公权力的过度膨胀、扩张也具有监督的意义。作为兼具有私权利特征和公权力特征的新闻采访权既涉及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涉及非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  相似文献   

17.
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是人类社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其影响力足以颠覆人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很多金科玉律。信息社会的到来,已使传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与信息具有同等的价值.大众传播媒介即是信息社会本身。而这一切,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  相似文献   

18.
妇女形象的扭曲传播如“刻板印象”等研究曾经是早期传统媒介与社会性别相互建构不平等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伴随跨学科交叉分析模式的深度推进,传播新科技与其他权力轴心构成的权力矩阵如何制约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理论与实证探索势如破竹。本文将全球视野与在地经验分析结合,借回溯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领域的关键环节之际,聚焦到社会性别问题如何构连网络平台的资本扩张逻辑,如用户以开放性与参与性的产消模式遮蔽了传播新科技与资本联袂操纵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重塑,一方面女性主义贯穿两性关系的平等诉求被消费主义浸透而沦陷为“伪女性主义”,另一方面厌女症、厌男症骂战成为拉高流量的利器,误导青少年的婚恋观。本文将图绘传播新科技与社会性别议题的相互建构路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洞察社会性别平等在技术赋权语境下为何既有丰富的解放潜能,但又在迈向两性平等的前路上依然迷雾叠嶂、关山难越。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feminism的概念来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它泛指主张性别平等、男女平权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它竭力主张女性在公共事物中的同等参与,向旧的传统思想挑战。女性主义传播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在媒介宣传上得到应有的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营造多元的传播空间与传播视角,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近几年来博客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的弥漫与家喻户晓,已经将个人——互联网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又有提议调整公共厕所男女蹲位比例,向西方国家学习“厕所平权案”用以解决“女公厕永远排队”的现象。这无形中在提醒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等”里的不平等,表明社会管理者在制度建设时忽视了男女的差异,深刻地反映出了人类的不平等基础,也由此说明文明的进步既是以男女的相互平等为基础,也是以男女相互尊重为前提的。貌似平等的不平等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