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春夏之交,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疫情袭击安徽阜阳.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琳是此次疫情上报的第一人.她的报告迅速引起了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最终查清了病源,从而挽救了众多如花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13日,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京颁奖,河南演员王红丽“梅开二度”。早在1994年,她已捧过梅花奖的奖杯。得梅花奖不易,“二度梅”更属凤毛麟角。王红丽,人称“豫剧小皇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省级民营剧团,也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剧团。王红丽的传奇并不仅仅在于她的成就,更在于她特有的经历。14年前,她就被《文艺报》誉为“豫剧小皇后”;11年前,她从豫剧团“下岗”,卖起了烤鸭;10年前,身家百万的她重返舞台,创办中国第一家省级民营剧团。  相似文献   

3.
"情书"     
三十年前,一幢公寓楼的三楼新搬来了一户人家:大卫是这户人家的独生子,高中刚毕业,说是将要报考医学院.大卫好像是一个书迷,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附近一家小型图书馆里.图书馆里有一个名叫莉莉的女管理员,年轻漂亮,说话柔柔的,脸上的表情常是笑眯眯的.小伙子们都喜欢她.如果他们有找不到的书,总会请她帮忙,她也会乐意地停下手头的工作,为他们服务.她是一个很敬业的人.  相似文献   

4.
孙家正 《出版参考》2006,(29):34-35
匡老辞世后,我去看望匡老夫人丁莹如教授.她向我讲述了匡老病重之际仍然牵挂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些情景.我对她说:"匡老是为'评传丛书'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许会活得更安逸一点,更长久一点;然而,如果不是这套丛书,他的晚年也就不会如此充实,如此的有意义."丁先生轻轻地叹了口气,答道:"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她,结婚才84天就遭遇人生变故;她,高位截瘫并高位截肢却写出11万字"生命日记";她,感动得网友给她捐赠了笔记本电脑;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却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顽强的毅力与死神抗争.人生厄运:结婚84天新娘遭飞来横祸  相似文献   

6.
阿新 《档案时空》2007,(9):20-23
她只是初中毕业,却自学"催乳术",并留学取得"催乳师"洋文凭回国创业;她是一个下岗工人,却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催乳"专业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她灵巧的双手总是与乳房打交道,她手里的乳房托出的不仅仅是喷薄而出的乳汁,更是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健康和希望……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催乳师"李虹.  相似文献   

7.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8.
两千多年的苏州充满风韵古城,苏州以她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在向世人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但当她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她依然是那样楚楚动人,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风韵.……  相似文献   

9.
新管上任先"洗脸" 1999年,张宁同志10年媳妇熬成婆,机遇把她推上了局长的位子.但她面临的工作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10.
避免"残忍"     
有一位电视记者做了一条"为了一个美丽的心愿"的长篇报道,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得了绝症,她父母在痛苦之余,想到女儿的眼睛非常漂亮,决定将她的眼角膜捐赠出来.  相似文献   

11.
曲辰 《档案时空》2007,(5):18-18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当时国民党甘肃省主席贺(光夭)祖的妻子倪裴君和人民群众一道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思想逐步被"赤化"了,她十分钦佩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献身的精神,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党组织碍于她的特殊身份没有批准,但她毫不灰心,仍矢志不移地为党工作.  相似文献   

12.
她的采访对象多是文艺界大师、学者、专家,她的采访对象令多少记 者可望不可及,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马季……在她面前,时而 放声大笑,时而凝神沉思,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她的人物专访见报后,好评 如潮,同时也成为报纸、电视台争相采访的明星。但是,如果以为她是某名 牌媒体的大记者,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与大师对话、与媒体“亲密接触”的人,今年只有13岁,她,就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的张苗同学。采访秘 张苗最近一次作为记者在媒体露面,是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 目,荧屏里的她,活泼可爱、大方利落,…  相似文献   

13.
吴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影剧界进步演员,她是南国社、电通影片公司、青岛剧社、业余剧人协会和上海救亡演剧队的活跃成员.在夏衍编剧、司徒慧敏导演,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自由神>影片中,吴湄扮演女主角,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很高的评价.她主演的独幕剧<小丈夫>、进步戏剧<女子公寓>、<阿Q正传>等也颇受赞赏.她参加中共地下党和文艺界左翼人士组织的活动,以戏剧为武器,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妥协投降;"孤岛"时期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募捐、义卖、办难民收容所等;上海沦陷后坚持隐蔽斗争,办进步文艺沙龙,进步刊物;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坚持地下斗争.可是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在上海与蓝苹(即江青)的一段交往,在十年动乱中,一场弥天冤案,给她带来了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鲁艺的学生到城里开大会.散会以后,鲁艺的队伍走出城门,爬上校舍所在的半山坡.莫耶和几个同学站在窑洞前的土坪上,远望着一队队抗大的同学从城里走出来,他们的歌声和口号声清晰可闻.这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血流加快了,胸中涌起了潮水.来自朝鲜的音乐系同学郑律成,站在她的身边,看出了她的心情极不平静,就对她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相似文献   

15.
尹永铸 《新闻三昧》2006,(10):23-25
第一次知道田金珍是在去年湖南一家电视台做的一期她的专题。这个利用农闲时间拣破烂以贴补家用的农妇,曾遇到了两个饿昏在路上的女孩,她们是去矿山寻找在外打工的父亲。田金珍被这件事情震动了,她太了解并同情这些孩子了。在她的家乡,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凄惨故事不胜枚举;仅在她的村子,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几乎占了一半。她决心为这些孩子拍一部电视,以提醒那些在外的父母们。看了电视以后,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对于千千万万进城的农民工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在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父母、孩子又生活得怎么样,应该告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同事去采访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女儿长得端庄大方,成年后,嫁给一个日本人.感情不和,后改嫁新西兰农村.语言不通,最后又回到故土.此时,女儿已身心疲惫,精神失常.记者采访的是母亲,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是在一次通话时发现女儿情况不妙的,女儿在电话里竟然跟她说起自己非常隐私的那些事,做母亲的立即设法将女儿接回来,知道她一定已经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17.
从1990年杨澜作为一名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起,她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创办了杨澜工作室,采访的对象是国内外顶尖的商业人士。她和她的丈夫吴征一起,耕耘于卫星技术、网络传输、收费电视、宽带内容提供,以及房地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2001年夏天,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9月,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相关链矮] 侯莉君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生在旧社会,父亲早早病故,为了维持生活,十二岁就拜师学艺,饱受旧社会对艺人的凌辱和欺压.新中国诞生后,她毅然走出家庭,参加了评弹协会,成为人民艺术家.她演过祝英台,唱过赵五娘,起过秦香莲,扮过孟姜女.为了抒发对这些被压迫女性的同情与爱怜之情,她在传统曲调(俞调、蒋调)中,不断化进悠长低回的京昆唱腔,融会贯通,化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委婉动听的"侯调"流派唱腔,深受广大听众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19.
木东 《今传媒》2006,(8):51-53
程秋萍,51岁,现为《武汉晚报》主任记者、“新闻148”栏目主持人,曾被武汉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及“维权卫士”称号,武汉市政法委授予她“优秀执法监督员”称号,被群众亲切称为“太平绅士”、“民心记者”。二十二年,她从未离开过新闻职业。在此期间,她接待来访者近20万人次,澄清或纠正大小冤假案近千起,借助自己的笔帮助过成千上万的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太平绅士”、“民心记者”……平常,她乘电梯上下班,同事总问她“忙什么”,她最平常的回答为“还不是穷人的事”。正因为忙多了穷人的事,别人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傻大姐”……她将…  相似文献   

20.
周晴 《编辑学刊》2002,(4):65-66
和郑春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那时,我刚刚进少儿社,在<巨人>杂志工作,记得那时<巨人>上,将发表她的一篇低幼文学作品<贝加的樱桃班>.那年我23岁,才出大学校门,而春华已经小有名气了.我是拿着稿子去请她修改的,以我当时一个大学生的眼光,提出了文章中的一个细节让她改一下.我至今记得,那细节中,她写手指受伤的贝加将手指跷得老高老高!而我认为,生活中男孩子应该不会这么夸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