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图形”第一课时P40~42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朱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形王国。(屏幕显示动画片)你们在画面上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生: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师点击课件)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你们每个小组的篮子里也有多种形状的物体,请你们按形状分一分类。(学生先小组合作,然后汇报交流)生1:我们组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分成了一类。二、动手操作,感受特点1.摸物体的面,说感觉。师:请你们…  相似文献   

2.
一、巧设矛盾。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请用手比划1个单位的长度。 生:用米比较合适(比划)。 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 生:用厘米(比划)。 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 生:用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 生:(动手捏) 师:(微机出示放大的橡皮图)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从上边到下边的距离是橡皮的厚度。请同学们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够1厘米吗?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常常见到由图像来反映实际生活的例子,如股市的大盘、个股走势图,医院里的心电图,电视台的收视率图,人的体温变化图等。同学们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用图像来反映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评〗课前收集图像的活动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创造了直接经验。从学生已有实际经验出发,有助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从学生收集的图像中展示几幅反映温度变化的图像,引出课题:“温度的变化”。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观察上述图像,交流你们发现的问题。学生小组交流,教师…  相似文献   

4.
师: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所以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放在这个箱子里(教师手指教桌旁的一个纸箱),请各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到箱子里来摸,摸到什么礼物就算我送给了各小组什么礼物。每个小组的代表只能摸三件。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把这些礼物放进水槽里,它们会漂在水上呢?还是沉在水里?再实验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现象符合吗?(学生猜想、实验、观察。)师:谁给同学们汇报一下?生:我们把这些礼物放进水里,看到塑料小象和小瓶子漂在水面上,玻璃球沉在了水底。这和我们猜想的一样。生:我发现橡皮泥老虎沉在…  相似文献   

5.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集中到这里了,刚才同学们摆出可能出现的图形,有的同学还发现重复了。我们可以把这些图形进行处理,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用电脑课件显示出来,并把这些图形编出序号。师:同学们看,我们可不可以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呢?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师:好,别急,请每个同学先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跟小组的同学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归纳出小组的意见,好吗?开始。师:刚才,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发现每个同学都能大胆地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我很欣赏,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生:把①、②、③、⑤分为一类,④和⑥分为一类。师:为什么? 生:因为①、②、③、⑤他们摆出来的都不相交,④和⑥是相交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特点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生答略)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下面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可能是好朋友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师出示一个黑塑料袋,里面装了几个圆柱体模型,每小组摸出一个模型)师: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生:这是一个圆柱。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相似文献   

8.
[案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结伴,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读了对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 (师出示一个黑塑料袋,里面装了几个圆柱体模型,每小组摸出一个模型) 师: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这是一个圆柱. 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相似文献   

10.
邵琴 《陕西教育》2004,(9):16-16
案例:《认识物体》 ①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积木,看看,你都认识哪些形状的积木?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 生:(互相说。) 师:能不能用这些积木搭成有趣的东西呢?同组小朋友一起搭。  相似文献   

11.
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 ,会画画 ,会捏泥娃娃 ,还会剪纸。今天 ,我们要向在座的老师们展示我们的另一种才华 ,是什么呢 ?请大家一起用骄傲的语气告诉老师们——生 :(齐声骄傲地 )我——会——拼——图。师 :(指大屏幕 )你们看 ,这位小朋友自己剪出了圆片、半圆片 ,拼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也准备好了拼图纸片 ,那你会拼什么呢 ?请告诉我。生 :我会拼乌龟。生 :我会拼坦克。生 :我会拼大苹果。师 :我相信大家都很能干。那我们现在开始动手拼图 ,拼完了就送给小组的伙伴瞧瞧 ,大家互相评一评 ,不理解的可以问一问。哪组会拼又会…  相似文献   

12.
金艳红 《湖北教育》2003,(11):39-39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橡皮泥,好吗? 众生:好!(兴趣盎然)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块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学生很快动手完成) 师:观察你们手中的圆柱体,谁能说出它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栽蒜苗”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师:前些天同学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能说说你栽的蒜苗的生长情况吗?生:前几天蒜苗长得比较慢,后几天长得比较快。生:我栽的蒜苗15天长高到17厘米了。师:同学们把自己所栽的蒜苗15天的生长高度收集上来了。用什么方法能形象直观地表示蒜苗的高度呢?生:用画格子的方法。生:把这些数据填在表格里。师:那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要想制成条形统计图(以下简称“条形图”),首先要做什么呢?生:要把测量的结…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创设情境,探 究千米 师:课前我们一起体验了- 下100米,下面我们来回顾- 下。(播放百米体验录像)你们能 根据走100米的经验来估一估 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步 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完成,填 好记录单。 组:我们走100米用了1分 43秒,走了160步左右,走1千 米大概要用十几分钟,1600步。 师:那1千米究竟有多远 呢?请同学们和张老师一起坐车 体验一下。(课件演示)这是哪 儿?谁来猜一猜,沿着迎泽大街 走,走到哪儿是1千米?那么我 们究竟猜得准不准呢?一会儿就 知道了。…  相似文献   

15.
赖杉 《四川教育》2001,(10):22-22
一、比比谁最高 师:小朋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班级歌咏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统一定做服装。但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怎么去买衣服呢? 生:我们自己量身高。 师;真能干,那你们测量自己的身高时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生:用米或厘米作单位。 师:真聪明!现在请各小组长负责本组组员身高的测量工作,组长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一组组织得最好,量得最准。先测量完的小组还可以量一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正”字做好记录。 师:请看黑板,班上…  相似文献   

16.
<正>有幸听了一年级老师的一堂数学课,通过这堂课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只要老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情景,学生就会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得出你意料之外的结果。(节录片段)老师创设情景:买书。师:学校图书室新买来28本故事书,4本连环画,谁能算出学校一共买来多少本书?怎样列算式?(在讲桌上摆出书)生:28+4师:同学们列得很对,那么一共买来多少本书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小棒,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8+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上课伊始,教师请同学们将桌上的物体(数学课本、粉笔盒、水杯、笔筒、茶叶罐、铅笔盒、水桶)进行分类——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学生分类后,教师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小小的圆柱体上有哪些奥秘呢?拿着手中的圆柱形学具,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们看谁发现的最多,好吗? 生1:我感觉咱们拿的都是比较“规矩的圆柱,上下粗细一致。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是圆柱上下粗细一致是怎么回事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教学:探究能否围成三角形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你们能用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合作用小棒围三角形)师:请各小组同学汇报一下用小棒围三角形的结果。(生答略)师:是不是什么样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那么,什么样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小棒不可以围成三角形?……【评析:这次组织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一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然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柳静  刘北荣 《山东教育》2003,(28):47-47
[教学内容]这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柱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上的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辽宁师范大学出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第十课“神奇的种子”。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用水泡过的黄豆、花生、红小豆、玉米等;学生准备蔬菜、水果的果实。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拿着一粒黄豆)怎样才能看到黄豆里面的秘密呢,谁有好办法?生:把黄豆泡在水里。……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我也觉得用水泡过的黄豆更容易观察。瞧,我为大家准备了泡好的黄豆、红小豆,请每位同学各拿一粒,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告诉小组同学。(学生动手观察。)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学生展示。)(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