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方向,认为,就现状来说,研究的领域、对外交流的范围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产生了一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成果;在方向上,要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研究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研究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影响,研究工程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本质特点。文章接着分析了工程教育改革的内涵,认为当前所谓工程教育改革,是指我国在实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头,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较全面地学习国外成功经验的新一轮探索,包括宏观层面的改变和教学改革上的大量具体行动,其中,实践教育和继续教育是两大重点。最后,文章从工程教育学内容的设想、学科形成的依据和渊源、学科组织与队伍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程教育学科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富》杂志 2 0世纪最后一次“全球论坛”选址上海 ,主题鲜明 :“中国 :未来 5 0年”。全球工商巨头纷纷抢滩上海 ,世界政界要人频频亮相申城。《财富》总编声称 :“此次论坛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商机 ,这个幅员辽阔、魅力无穷的国家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位居全球 5 0 0强之首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直言 :“当今世界未来 10年或 2 0年里 ,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能形成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 ,创造出如此众多的增长机遇。”《财富》为此次论坛公开提出“欲称雄世界 ,先逐鹿中华 !”的口号。面对挑战 ,我国何以应对 ?中国最高领导人面向世界郑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教育应加速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必须制订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工程教育标准,建立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国际通行的工程师注册体系,这是国际工程学位和工程理由资格相互承认的重要基础。它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和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开发国际教育和工程的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现代工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界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也愈加殷切,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手段在“大工程”的环境中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工程科技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国的核心竞争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表现为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教育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教育投入大幅提高,教育质量有所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不断推进。同时,我国工程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供需之间存在矛盾、学校发展目标与模式趋同化、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不适应工程特点、创新与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薄弱。未来将多管齐下,改善上述不足,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7.
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的本质属性内在地决定了工程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工程的本质、历史沿革、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工程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提出了未来工程教育五大发展与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8.
“教育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是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全球流动”、“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等三种具体形态,深入研究“教育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历史进程和动力机制等问题,抓住现阶段“教育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制定和实施“全球定位战略”,对于确保国家中长期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产生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了应付这种挑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其适当的对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了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需要作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全面工程教育"引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提出"全面工程教育"(To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的理念,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角度聚焦中国的工程教育.全面工程教育包括整个工程教育和专业培养体系,包括从小学、中学、大学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实施全面工程教育,是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包括: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进行的通识性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教育,为适应技术前沿发展与全球化要求的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已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从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印发的文件可以看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追求是:追求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我们应纠正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认识与实践的不足,以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现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等服装教育主要存在办学层次比较模糊、毕业生缺乏创新思维、教学体制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与产业界的合作偏少等问题.因此,应注重培养目标层次、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学分制、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队伍、与产业界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等,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反思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质疑关于中国模式的提法,并分析了这一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一是效率优先的发展观,主要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二是在实现方式上强烈的行政导向,政府用看得见的手的直接干预;三是用工程思维、科技攻关的方式提升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需要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建立新的教育评价,它应包括发展水平、教育公平、教育品质和质量以及政府治理四个不同的维度,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9):13-14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各工科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人才培养新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工程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其应按照时代发展的规律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程教育问题探源--朱高峰院士访谈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原籍浙江宁波,1935年5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1951年就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3年被选送到前苏联学习,195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文凭。历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邮电部第六研究所总工程师。1982年起任邮电部副部长、主任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任副院长。朱高峰院士长期从事电信系统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主持通信载波技术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该项目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由他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通信技术的封锁。80年代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总体设想,推动了通信网络技术理论的发展。90年代组织制定了我国长途网络规划,在“八五”期间我国22条光缆主干线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邮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些年来,朱先生在密切关注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工程教育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有关的讲话和论文在工程界和高教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管理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发展策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教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义在于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其基本途径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有序改革与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是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系统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化不足的表现和原因,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基于工程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作为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建造性、人文性、生态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特征。因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克服目前存在的学术化、学科化倾向,担负起工程自己的教育的使命,必须回归工程本身,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传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工程伦理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本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在以前发表过的文章中已有论述 ,是老生常谈了 ,但由于问题没有解决 ,尽管是老生常谈 ,也还要不断地谈。联系到近几年形势的发展变化 ,做了一些新的展开 ,愿与关心高等工程教育的同志们共同探讨。我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 ,也没有主管过教育工作 ,所以是圈外人。但我接受过教育 ,所以感受还是有的。 1 996年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 ,当时我是副院长 ,要我兼教育委员会的主任 ,说是圈外人也有好处 ,可能会有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也就勉为其难了。这样接触教育就多一点了 ,与张维、张光斗、柯俊先生他们共事 ,学到了不少东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