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是公元758年春季,由于受李璘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在去白帝城时遇赦获释的归途中写的.全诗描写了沿途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始料不及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给三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了中外科学工作者前去考察.如今,更为千百万的游人所向往.那么,是谁最先撩开三峡猿啼面纱的呢?几年前,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实地考察并用现代化的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原来,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母猿每隔两三年就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  相似文献   

2.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下注“深水荡漾清猿啼”中的“清”为“凄清”。对此,笔者以为不妥:1.景是为情服务的,所谓景随情迁,公理也。如:同是三峡猿啼,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者,凄清也;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以猿声的清脆激越来衬托放还的愉  相似文献   

3.
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知道这首轻快的诗篇是谁写的吗?乙:这你考不倒我,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甲:那猿猴叫为啥称啼呢?乙:这很简单,雄鸡清晨打鸣称啼,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三册第五单元《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对句中“裳”字的读音和词义 ,教材没有单独加以注释。对“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的解释是 :“(人们听到猿猴 )的几声哀鸣 ,泪水就要沾湿了衣裳。”据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他的《浪迹丛谈》中,认定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错的。因为据史书记载,三峡猿只生长于南岸。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寒风,猿猴不宜生长。有人从南岸捉猿放到北岸,这猿最后还是跑回了南岸。于是,这位好事的学者据此理直气壮地将诗改成了“南岸猿声啼不住”,他自以为这样一改,诗才合乎情理,不致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李白这首诗千古流传,众人皆知。此诗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壮美情景,你看,早晨白帝城的彩云,说明白帝城山高和雄伟的气势;千里江陵,说明长江的蜿蜒曲折;两岸不停地啼叫的猿声以及绝壁险峰,既恐怖又壮丽,让人想像到三峡两岸山深林密的情景,还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就在这猿啼声中,轻舟已经过了万重山!此情此景,令人难忘。这首诗不但写出了诗人的艰苦历程,还写出了诗人在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心情。千里之外获赦,江陵“一日还”,写的就是诗人回家的感觉,写出诗人…  相似文献   

7.
对范仲淹《岳阳楼记》(以下简称《记》)中“虎啸猿啼”一句,历来的选本及教参统译作:“(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或“到处听到的是老虎的吼声和猿猴的悲啼”。应当说,原文及译文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一些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某报《读书札记》载:“范仲淹知邓州,应友人滕子京之约写《岳阳楼记》。邓州在今河南省邓县,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南北隔绝,水远山遥,没有生活体验,故有‘虎啸猿啼’之语。  相似文献   

8.
主题导引:三峡,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诗篇,以表达对它的热爱。这里有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情,有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三峡之树,郁郁葱葱,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三峡之水,汹涌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三峡之山,高大巍峨,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观和宝藏。  相似文献   

9.
猿虽是得道的,有仙性的,但却只能留在人间。猿可看做是鹤留在人间的沉重肉身。猿不是"仙猿",而是本质上的"谪仙鹤"。猿的这一意象恰恰让李白看到了自己,成为李白自我的一种镜像。李白是仙人,但却是一个"谪仙人"。他是一个不幸的凡间仙人,他找不到重返青冥的路。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1979年出版)把小语五册36课《早发白帝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解释为:“诗中描写了由白帝城到江陵的沿途美丽景色和舟行的迅速。”“用猿猴的啼叫,回声四起,突出沿途长江三峡一带壮丽的景色。”对这一解释持相同观点的版本也颇多,如《唐诗一百首》(上海出版社1978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导语】李白,作为中国诗坛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他的英名与他的诗篇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也融进了千百年来中华乃至世界无数景仰他、崇敬他、迷恋他的人的心中。中国只有一个李白,中国有没有李白不一样;世界也只有一个李白,世界有没有李白也不一样。所以,李白身后说李白,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14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独有偶,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过与李白相似的故事。据传,秭归人繁知一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他听说白居易将乘船经过三峡,高兴地想:白居易过三峡,一定会游览神女祠,我得想法诱发他的诗情,就可以读到他的新…  相似文献   

13.
二、课堂实录 1.导入初读 师: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李白生平)。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板书)不错的,李白一生诗酒相依。因为有了酒,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因为有了酒,诗人增加了不少灵感;因为有了酒,人类也增添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与酒有关的诗篇。请同学们自由地出声朗读这三首诗。(屏幕出示《将进酒》  相似文献   

14.
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睛,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气息,也是如此?从近几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来看,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的比例。文化内涵,已成为高考优秀作文的得分亮点。[灵感来源]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李白、苏轼。[点击]李白和苏轼的人生如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幅画、一个传奇。巧妙地将他们的诗歌及人生遭际融入高考作文,不仅丰富了作文素材,而且使作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请看“李白”材料在2005年高考作文中的运用:●有多少文人墨客期待受命于朝廷,又有多少落魄才子明珠暗投而落下感伤的泪,更…  相似文献   

15.
初语五册《岳阳楼记》中有句“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历来选本及现行教学参考统译作“老虎吼叫,猿猴悲啼。”或“到处听到的是老虎的吼声和猿猴的悲鸣。”我们认为这样解释欠妥。岳阳楼为岳阳市西城门楼,位于巴丘山下,滨邻洞庭,遥望君山。文中的“远山”显然指的是君山。史书记载,君山有许多名胜古  相似文献   

16.
在《李太白全集》中,关涉邠州的诗篇共四首,其中三首写于邠州,这些诗歌均没有注解.那么李白何时来到邠州,所作诗篇如何理解?笔者不揣浅陋,作一番解析.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说,猿猴之“猴”本来就是“候”,也同“侯”。而且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所以当楚王命由基射白猿时,白猿就抱着树大叫起来。它觉得危险来了。  相似文献   

18.
探访诗之河     
虽然我喜欢李白的诗歌,但却不清楚他竟写过十七首《秋浦歌》。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包括《秋浦歌十七首》在内的45首瑰丽的诗篇,故而后世把秋浦河誉作“诗之河”。  相似文献   

19.
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睛,那么一篇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又会怎样呢?从近几年的高分、满分作文来看,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的比例。文化内涵,它已成为高考优秀作文的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这其中,李白、苏轼更成为关注重点中的重点。熟悉它,运用它,必将提升您的作文品味。灵感来源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李白、苏轼事件点击李白和苏轼,尽管二人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两位的人生如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幅画、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让诗幻化成了他们的精神与魂灵,与血脉紧紧相连,相生相伴,完成了他们的诗化…  相似文献   

20.
小岛 《小学生导读》2014,(10):16-17
正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背过许多李白的诗,也都知道李白的《秋浦歌》,其中那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是人人耳熟能详。《秋浦歌》是写给秋浦河的。你知道李白有多宠爱这条河吗?从唐天宝八载到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到761年这13年间,李白曾5次到过秋浦河,泛舟河上,留下40多首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秋浦歌》十七首。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条河享受过诗仙李白这样的宠爱,这条河是李白留下诗歌最多的河,是一条流淌着诗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