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栖心子 《武当》2005,(7):10-12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中的入门桩——太极桩,其主要的养生作用是恢复人的脏腑功能,补充人体精气,调节神经,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作用极为显著。一、太极桩与“生精”  相似文献   

2.
王辉璞 《精武》2007,(4):40-41
桩步又叫桩功,因桩功是拳术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基本功夫,所以它既有强壮身心(能使体内的中气保持中正安舒)之功,又有稳定平衡之能。太极拳中有很多桩步练法,这里只介绍吴氏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四种桩法。  相似文献   

3.
张树新 《精武》2003,(3):36-36
大成拳浑元桩有三种层次:一、初级浑元桩,它是一种换劲桩,又名养生桩或健身桩;二、中级浑元桩,它是一种摸劲桩,又名技击桩;三、高级浑元桩,它是一种包含了矛盾桩、降龙桩、伏虎桩、撑抱桩、托宝桩、扶按桩、提插桩、推托桩等综合桩法内容的,融人体筋肉、骨骼、气血、精神与身外假借等综合因素于一体的浑元桩法。  相似文献   

4.
正道 《武当》2013,(11):62-63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神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精武》2009,(5):50-50
在大成拳桩功之中,降龙桩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桩法。其他桩法不管桩式是高是低,间架是张是缩,全身关节骨骼肌肉皆顺势而为,无有悖于松顺自然之处。只有降龙桩脚步别拗,身法拧错,练时不易产生舒适之感,所以,练大成拳的人,能坚持站降龙桩的较少。  相似文献   

6.
孙宏建  李照山 《武当》2006,(7):24-25
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大成拳之所以把桩功放在首位,就是因为站桩能获取技击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站技击桩,则可达到培养锻炼“内劲”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音韵、造字、考古、历史、民俗等方面,以武术人类学视角,探析了桩功之“桩”的原始名称、本质特征。结论:桩功之“桩”的原初是表示巫师在旋转而舞,用"卍"符表示;桩功之“桩”的音韵是“uo、uan、uang、ong”等“合口呼”音韵;桩功之“桩”的声母是“z、c、s、zh、ch、sh”舌尖前、后声母;桩功之“桩”字是“卓、蹉、傞、蹲、桩、戳、串”等动词性质的形声字,用来描述武师(“卓”描述舞师,“蹉”描述巫师)发出雷音;桩功之“桩”来源上说并不是木桩之“桩”;桩功之“桩”的本质特征为心身聚变——变化要素为神人敌,变化标志是流畅感,变化效果是聚体能。  相似文献   

8.
少林桩功     
曹洪涛 《精武》2003,(1):27-27
少林桩功是少林拳术中重要的基本功练习法之一,其内容主要有功法桩(四平马步桩),技击桩(实战桩步),短马桩(南派少林又称“地盆”),梅花桩(五根木桩组成)、七星桩(七根木桩组成)和独木桩(一根木桩)等等。  相似文献   

9.
黄景文 《精武》2009,(9):20-23
技击桩有很多种,为方便研习,我们将其归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基本桩,如浑元桩、矛盾桩、托婴桩、降龙桩、伏虎桩、独立桩,这是大成拳入门常练的六个桩法。第二类为应用桩,如撑按桩、托天桩、小天星桩等;这是供个性不同、喜好各异的习者选择研习的各种桩法,有的适用于某种拳技,有的适用于推手,  相似文献   

10.
郭振亚 《武当》2007,(6):27-28
八桩是刘派八卦掌之入门功法,主要培养人体外在的协调拧转之能,撑筋拔骨之功,内在的鼓荡圆滚之劲,周天横行之功。一、夹(夹马桩)  相似文献   

11.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12.
李照山 《精武》2004,(10):19-19
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把大成拳的练习步骤分为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和技击桩法。如果把技击桩法归纳在站桩功法中,则主要有四个练习步骤。在现在流行的"七妙法门"中,站桩亦为首要功法。由此可见,站桩是大成拳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功法,但桩功的重要性,也误导了不少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听到一种怪论,即"桩功万能论",意思是只要练好桩功,就什么都有了,也能成为技击高手,你一出手,即可置人于死地。在此论调下,有人过分延长站桩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杨树藩  车星辰 《武当》2005,(2):24-25
八卦形神功,是九宫八卦拳桩功系列(静桩、动桩、行桩)的静桩功。原传名为“扎根功”,由扎根、挖山、挤桩、落地、收丹五式组成,后发展为八式。它以意念传神,穴位“呼吸”为法。主要修炼内功和求取意中之力:练习时后天的口鼻呼吸应以自然呼吸为佳,主要体会两手心“劳宫穴”的呼吸开合与吞吐收放.  相似文献   

14.
王冬文 《精武》2005,(8):16-16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合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相似文献   

15.
何树礼 《武当》2006,(7):22-23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乍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也。挈之于精气说,岐伯亦曰:“营卫者.精气也。”营以滋养,卫以润泽。精气相济,营卫调和,以强筋壮骨,清利炎节,致密腠理,扶正避邪,健康人,仁。若精气不济,营卫失调,则邪气入侵,致使体弱多病,殆至衰亡。  相似文献   

16.
萧丽娇 《武当》2003,(5):35-35
气功之术为我国古代祖先所创始,是祖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练之防病祛病,健身益寿,青春常驻。 “内劲一指禅”站桩功就是根据《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原理来的。马步桩、蛇形桩、龙形桩就是“独立守神”的练功方法。马步桩和龙形桩与其他各流派站桩不同  相似文献   

17.
(0)无极桩 属阴阳合德,动静未分之桩。真气内收,神不外驰,精不妄伤,气不轻浮。真相不露,以静待动,其攻守之意存乎一心。劲主柔,形为合,架式为高桩。因此式适用于养气延年,故又名“养气桩”。此式旨在集意凝神,安定心神,所以又称“安神桩”。 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灵枢·本神篇》说:“两精相搏谓之神”,即男女两精结合形成生命时,形成先天之神,后天则依赖水谷之精气不断滋养,才能使神生化不息。  相似文献   

18.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荣庭  陈瑜 《武当》2004,(4):6-8
“北斗桩”为闾山无极门重要功法之一,包括筑基功与活步功两部分。活步功以筑基功为基础,强调步法的变化。步之用在于转运身形,巧夺地利;游走靠桩,以求技击实战之妙用。此功属武术硬功类,内强脏腑,外壮筋骨。必须内外兼修,不可偏废。其中内功以气内养,开五脏之气机,逐六腑之邪气。以调理为主,外练靠桩刺激大脑神经,  相似文献   

20.
吴宪民 《精武》2006,(8):20-20
所谓桩功者,即立身如桩之深埋地中之意也,故名。桩功在心意门列诸法练习次第之首,向无文字记述法要,属口传身授之艺,非心意门入室弟子鲜窥其径,今就个人平素验证,略陈端绪,与有志者共之。盘法每日不拘时间,择空气清新之地,静心敛气,束身侧拧蹲踞。鼻尖,膀尖,足尖,三尖相照成龙身之势。谷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