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8年奥运会男女短跑项目获得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前参加比赛的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参赛的时间间隔、参赛的次数以及参赛成绩变化的规律性。为我国优秀男女短跑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大赛前的比赛安排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如何安排田径运动员夏季比赛,是国内外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对1987年世界锦标赛和1988年奥运会决赛参加者两年参赛的次数、成绩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探讨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赛安排和竞技状态发展的趋势.这对于完善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竞赛体系,合理安排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比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蹦床运动在美国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比赛以来,现代蹦床运动已走过了60多年的赛事发展历程,期间不仅创立了世界蹦床锦标赛、世界杯蹦床系列赛,而且成为世界运动会和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共有29个国家或地区的蹦床运动员分享28届蹦床世锦赛和奥运会蹦床比赛的奖牌。在追溯世界蹦床运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届蹦床世锦赛和奥运会蹦床项目参赛国家(地区)、运动员以及奖牌分布等参数进行统计,剖析世界蹦床强国的历史性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参加第4届城市运动会(1999.西安)男女标枪比赛运动员29人次投掷步技术现场摄像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第2~3步躯干后倾角则相对较小,以至交叉步的动作幅度受到影响;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下肢前移幅度不够的技术问题;投掷步第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左侧支撑无力是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该技术环节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根据自身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战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对第23届和第24届奥运会、1986年全国游泳比赛和第六届全运会获胜的游泳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研究,了解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特点及其差异,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不足,为我国游泳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我国110m栏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通过收集的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跨栏步在起跨攻栏阶段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性差异,但下栏距离明显偏长而使跨栏步腾空时问耗时多于对方0.5s,占两组比赛成绩差值的85%;另外,虽然全程速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与世锦赛选手大体一致,都呈“~”型,但栏间最高速度、保持速度的能力以及终点加速冲刺的能力均明显差于对方,这些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今后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优秀标枪运动员比赛技术以及国内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技术图片的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训练体会,对投掷标枪左侧支撑技术在最后用力过程中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透过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年度参赛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处于该阶段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成长提供参考。结论如下,年度训练周期安排以“板块”小周期训练为主,采用赛练结合的小周期训练模式;赛间训练是网球运动员训练年度周期划分的一种灵活方式,训练内容、时间与强度与比赛强度和成绩有关,比赛强度越大,调整和恢复训练比重越大。比赛获胜时,运动员更容易接受教练员安排的训练内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17岁进入职业过渡阶段,其完成职业过渡阶段路径可归为普通型、数量型和效率型三种类型,这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打法类型有关,高大型运动员以参赛效率为主,而身体条件较好的选手以参赛数量为主。根据运动员的打法特点,选择性参加快速或慢速场地比赛,且尽可能参加高级别赛事。运动员通常以2~3站比赛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参赛密度逐渐增加,高级别数量增多,效率型运动员全年参赛级别呈“倒U型”分布,普通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性最小,数量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冠军运动员Tomasz Majewski多年参赛情况的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在大赛前后的参赛次数、参赛间隔天数、比赛成绩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了解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及变化规律,对指导我国运动员在大赛前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九运会、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2001年世界锦标赛以及2003世锦赛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圈、球、棒、带四项成套动作,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难度与器械技术结合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奥运会和世锦赛田径项目设置演变历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各类学校体育的田径理论教学和奥运会、世锦赛田径项目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奥运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非规范性的田径比赛项目,现今奥运会和世锦赛均设置47个比赛项目.其中,奥运会男、女走跑类项目演变经历了60年和80年时间,世锦赛女子跑类项目设置演变经历了22年时间;奥运会女子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设置演变均经历了72年时间,世锦赛女子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设置演变均经历了16年时间;奥运会男子投掷类项目设置演变经历了12年时间;奥运会男子全能类项目设置稍晚,女子项目比男子项目晚近80年,世锦赛男、女全能类项目在第1届世锦赛就已完成设置.奥运会、世锦赛田径项目设置呈现女子项目向男子项目相统一、相规范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世界田径三大赛上获奖较少,整体竞技水平较弱,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女子竞走、马拉松和投掷个别项目,而男子田径运动水平除了个别项目有较大提升外整体竞技实力较弱,田径项目整体结构失衡,传统优势项目滑坡。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田径竞技发展的不足之处,为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以及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心理定势在当今的健美操运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京世锦赛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的成因进行归纳,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比赛事例,提出健美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时期应具有的心理定势和平时应采取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的前8名运动员进行年龄特征、洲际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揭示新拳击竞赛规则条件下裁判员的执法特点和目前世界拳坛格局的新变化;概述我国拳击运动员在第16届世锦赛上暴露的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备战伦敦奥运会,结论提出:提高我国运动员临场的技战术应变力;增强心理能力;认真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指导思想;提升中近距离的对抗能力;突出重点、全力保障邹市明的备战训练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日两国在1952-2016年参加体操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中的男子比赛成绩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中、日两国男子竞技体操发展历程,分析中、日两国男子竞技体操各阶段发展的异同点,目的是为中国男子竞技体操今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男子定向运动员WRE短距离成绩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获得2005年世界定向排位赛暨中国定向冠军赛,短距离项目奖牌获得者的成绩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得出中国优秀男子定向运动员,与外国优秀男子定向运动员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定向技能方面,其成绩差距随着比赛路段定向技能难度的增大而加大。影响中国运动员定向技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定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定向技能训练方法不新、手段不多;运动员参加高水平比赛机会少;其关键因素是缺乏高水平的定向教练员。  相似文献   

17.
以雅典奥运会及其之前的两届世锦赛为资料,对中外男子体操选手单项体适能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子选手的鞍马、双杠和单杠三个项目的专项体适能稍具优势,而吊环、跳马和自由体操三个项目的专项体适能稍显不足,提出继承优良传统和采用科学训练方法等增强弱项体适能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身体形态条件是成为世界一流铅球运动员的基础;在滑步开始阶段奖牌获得者就具备了较高的身体重心速度,滑步和最后用力阶段与其他运动员没有太大区别,过渡阶段要高于其他运动员;过渡阶段奖牌获得者的肩轴和髋轴平均角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两者之差呈减小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奖牌获得者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和加速度;出手速度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运动员各自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录像解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田径世锦赛男子50km竞走项目前八名参赛选手的分段成绩和分段比赛速度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50km竞走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变化形式有"前快后慢"、"波浪起伏"以及"全程匀速";世锦赛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基本上是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匀加速,至30km-40km,达到最大速度,最后10km速度开始下降;竞走战术安排对50km竞走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男子50km竞走的运动员主要采用"跟随走"和"领先走"的战术安排。  相似文献   

20.
摘要: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竞技健美操实践在与评分规则的互动作用下,成套动作的创新编排与完美展现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比赛成套动作的最大化价值,是运动员角逐竞争的方向。本研究运用录像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2006-2014年连续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所有项目决赛成套进行多维审视,基于世界格局发展探明竞争态势特点,为成套动作训练和世锦赛参赛战略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研究表明,提升成套动作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高分值难度动作的选用与成功完成,保障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避免参赛风险及成套实施控制的关键。此外,竞技健美操参赛成套发展需突出艺术观赏性,同时还需鼓励女运动员参与三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充分把握并发挥各项目核心竞争因素优势,赢得最佳竞争因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