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礼记》中的孝观念在西汉社会得到传承,对西汉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与规范作用。这种传承主要表现为:孝亲与敬亲,即物质上赡养父母,精神上取悦父母;克己与尊长,包括爱护身体发肤与尊重长者;承志与复仇,即继承父辈之遗志,与血亲之仇不共戴天;慎终与追远,即注重丧葬和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2.
《礼记》郑注对一些同义词进行了揭示和辨析。本文分析和归纳了《礼记》郑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这对准确理解古书有帮助,对现代汉语的同义词辨析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4.
王新丽 《文教资料》2008,(28):112-114
避讳是我国古代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在周代,统治者已把避讳作为"礼"的内容之一纳入到周礼系统中,<礼记>中有许多关于避讳的规定,如公讳和私讳、取名和称名的避讳、史书记载的避讳、讳与不讳、避讳的学问和管理等.避讳在古代社会的承继和发展,对我国古代经传子史书籍的书写和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隋书.经籍志》的相关记载并不能成为《礼记》并非戴圣所纂集的证据;汉代今古文之争多为利禄之争,而非学术之争,所以戴圣纂集《礼记》时收入古文经作品是完全可能的;《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记百三十一篇"便包括《礼记》四十九篇。  相似文献   

6.
"报本反始"观念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生发于人们心中,至《礼记》则正式拈出了"报本反始"这个词,分别见于《礼记·乐记》《礼记·祭义》《礼记·礼器》和《礼记·郊特牲》中。其中,《祭义》《礼器》《郊特牲》重点阐释了"礼"的"报本反始"内涵,《乐记》在礼之外,则突出阐释了"乐"的"报本反始"精神。它从人体、他人和集体、天地自然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礼乐的"报本反始"意义,给后世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70-72,159-162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相似文献   

8.
何晓青 《文教资料》2013,(26):10-11
《礼记》的论者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借助比喻化陌生为熟悉的功效,将抽象的礼学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本文从《礼记》比喻表现形式进行初步探讨,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再对每一类分别从本体、喻体、喻词的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礼记》饮食与礼仪规范性主要表现为规定饮食礼仪、尊重长者、克己待人,节制饮食。《礼记》饮食思想所反映出的尊重长者,宽于待人,严于律己,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札记》强调人之饮食要乎时序,从而能更好的保养身体,健康成长。《礼记》对于以人为本,呵护生命以极好的借鉴。《礼记》饮食文化提倡的孝道,对于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社会风气的形成以一定的向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礼记>是我国战国至秦汉之际儒家学者解释经书<仪礼>的文章辑录,其广博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儒家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思想,是古代儒家文化典籍中的精品.<礼记>的美育思想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深入挖掘<礼记>美育思想遗产,去芜取精,为当代美育实践提供借鉴,推动当前以美育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礼记>的美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一、以伦理美为系统的美育架构.将人伦关系从日常生活泛化到国家的政治治理中,主张在政治统治中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善化民心、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二、以和谐美为核心的美育理念.追求人与社会乃至自然天地的和谐,表达了儒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按照天地运行的法则行事的传统理念,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以和谐为美的育人理念.三、以礼乐美为手段的美育途径.通过美的礼乐教化万民,引导人们向善,让人们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认同礼义的合理性,使治理国家变得审美化,达到和谐的"大同".  相似文献   

11.
12.
《礼记》认为,礼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通过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对社会成员的身份和等级进行确认,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札记》认为,礼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中庸之道则是在实行礼治的过程中所应持有的原则。《礼记》并不是主张回到大同之世,而是以礼治为立足点,努力实现小康之世,这才是儒家理想的和谐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3.
大、小戴《礼记》在自然进入审美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夏小正》最先将自然从神灵世界剥离出来,《月令》等建立起伦理化的自然审美观,它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鬼神信仰和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是先秦时代的普遍观念,作为"显学"的儒家学派不可能置身其外。《礼记》作为儒家的经典,其鬼神观与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多有共同之处,但亦体现了儒家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的礼制创造,更代表了儒家的政治设想和关于社会的理想建设,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邱亮 《文教资料》2013,(31):85-87
自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后,《三礼》实为“郑学”,而江永常常搜罗百家之说而立以己意,忠于经文而颇有见道,或从或否,择善而从,择疵而否,于深奥芜杂处阐发旷世之说。今以江永晚年所成《礼记训义择言》一书,探求江永治礼之道与清初《礼记》学渊源。  相似文献   

16.
《礼记》中的礼乐与礼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礼记>如何强调"礼乐"和"礼制"的作用进行了深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大标点本《礼记正义》乃呕心之作,嘉惠学林。然整理者因文字误读、误解语词、句法分析不当、不察古代名物、不详古代典章等,而影响了对典籍的正确标点,以致瑕疵尚存。本文勘正其书存在的问题14处,并进行考证,以期该文献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8.
《礼记》修辞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是反映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展现上古书面语言艺术魅力的珍贵文本。作者善于捕捉事物之间的相似点,选择形象而富有意趣的喻体来形容、描绘抽象事物;大量使用排比句,使语言铺陈细致、音韵和谐、语势强烈、感情充沛;顶真修辞的运用收到了语势连贯、音律流畅、论证缜密、逻辑性强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龙作为人把握世界过程中想象出的一个特定客体,在不同时代不同诠释者的理解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礼记》中龙的内涵比较集中,多体现在君主出行及殡葬的应用上;《庄子》中龙的形象相对丰富,既有自然界的游龙、水中的蛟龙等,也体现在人的体态及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园园 《文教资料》2010,(36):23-26
由于编写《康熙字典》工程浩大,且出于众手,引文时有讹误。今逐字检核《康熙字典》十二集引《礼记》部分,与阮刻本《礼记正义》一一对校,重点考校王引之《字典考证》、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未出校者,拾得遗误若干条,依其次序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