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专业类别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类别毕业生择业焦虑的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在择业焦虑问卷和焦虑源分问卷上得分差异显著。结论:不同专业类别毕业生在求职技能、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和就业环境等4个因子方面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旭 《华章》2011,(20)
对山西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在我们的就业环境和学历水平下同学们的择业价值观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方法:对山西大学20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根据前人研究编制的自制量表调查择业价值观,焦虑用从“状态——特制量表”取出的状态焦虑量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同学们普遍对个人发展和晋升空间大,收入较高,符合个人兴趣比较看重,由此引发的焦虑水平普遍为中度焦虑,其次为轻度,最少的是重度.结论:山西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与焦虑的关系不显著,大多学生处在正常焦虑水平,对就业保持必要的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3.
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就业焦虑水平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其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在专业类型、所属类别方面的差异显著。结论:师范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情况,以后应加强对学生(尤其是艺术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采用<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选取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均分高于女生;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择业焦虑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2003年甘肃省农校应届毕业生择业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在甘肃省随机抽取五所农校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46份,回收率为91%。 通过对农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取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农校学生的就业观。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本届农校毕业生89.1%的来自农村地区;男生占51.3%,女生占48.7%。农校的生源主要在农村,其服务对象是农村,这是农职教育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职院校应届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以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为工具,随机抽取5所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447人,调查发现:影响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因素是就业环境、职业预期、求职技能,其余依次为职业能力、求职资源、一般能力。据此,提出五点应对策略:加强对农村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心理辅导、社会-家庭支持和社会实践与实习指导,以缓解农村毕业生的择业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择业期间焦虑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10名毕业生择业期问焦虑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性别、学历、专业、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业焦虑和应对方武在学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择业焦虑与积极应对方武成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和大学生就业焦虑源调查问卷对新疆师范大学的部分维吾尔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焦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就业焦虑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维吾尔族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主要来源是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自尊在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结果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在性别与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而状态焦虑在学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择业效能感在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66;状态焦虑与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自尊对状态焦虑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择业效能感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3。主要发现:自尊在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下,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容易产生择业焦虑情绪.研究者们对择业焦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对择业焦虑的概念界定、现状分析和原因探索等等,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建议,主要涉及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方面,以期为改善大学生择业焦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汪泓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13-114,1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办学点五年制高职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对毕业生的择业动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及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大学生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就业受到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容易产生择业焦虑。引起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用人制度,消除择业焦虑要使大学生认清形势,客观地评价自己,掌握就业技巧,积极面对挫折,保持良好心态,主要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邢颍在《出国与就业》2010年2月(1)期《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一文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性别、学历、专业、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不适当的高焦虑会使人产生精神上的负担,降低效率,因而要进行及时的调适。择业焦虑是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最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择业对毕业生来说的确是一场危机,可是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毕业生就是在这场危机中成长的。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择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情绪。毕业生应该明白择业中的阻碍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在“十五“期间择业与就业情况的调研,提出毕业生择业愿望满足率这个概念.通过毕业生择业愿望满足率的研究,从毕业生择业愿望方面初步定量地分析了目前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程度或差距,并对“十一五“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在"十五"期间择业与就业情况的调研,提出毕业生择业愿望满足率这个概念.通过毕业生择业愿望满足率的研究,从毕业生择业愿望方面初步定量地分析了目前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程度或差距,并对"十一五"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沧州师范学院465名2011届专科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1)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不同性别、来源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2)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较高;不同性别、来源、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3)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择业效能感对就业压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可以通过调整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来缓解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现高校毕业生出现择业焦虑的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及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理状态问题:接着针对学生出现的择业焦虑采取了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机制,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及其实施方法,分析了其实施方法对于缓解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原理所在,说明了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机制可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帮助其正确面对择业问题.本文认为,焦虑心理在高校毕业生进行择业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焦虑心理可使学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各大高校都适当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机制,以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正确面对择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林秀  杨丽  陈多才 《考试周刊》2013,(49):159-160
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是其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程度,对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结果影响重大。本研究以择业效能感水平为标准,将600名高职毕业生区分为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并对高效能感组和低效能感组的就业率的差异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能感组的就业率显著高于低效能感组的就业率,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对其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临近毕业的阶段是青年学子即将走出学校大门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乍的社会角色将发生转换,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以及“我将去向哪”等与自身概念有关的人生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将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在毕业之际,大学生们又会遭受来自于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研究显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普遍...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2009届大学毕业生择业问题相对往届毕业生的新特点是择业观出现了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要求的变化,以及择业意愿与现实需求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择业地区接受力上已趋于相对现实和理性.本文通过对西安四所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调研,力图用数据统计结果来真实反映择业现状,为教育以及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制定招生计划、完善学科建设和加强就业指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