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民 《考试周刊》2007,(24):100-101
俄国形式主义主要代表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通过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陌生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陌生化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实现陌生化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南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认为.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陌生化"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艺术能够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从而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拟从陌生化的角度,通过对《等待野蛮人》的写作手法和梦的陌生化的解读,来说明老行政长官实现了艰难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在西方美学中是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把它作为美学与艺术本体论的根本问题提出,后来又经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加以发展。“陌生化”的精义在于使审美感知处于新异状态。本文以“陌生化”为分析散曲的切入点,指出元散曲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化”倾向。如叙述视角的独特、意象“陌生化”、语言“陌生化”等等,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来透视元散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俄国形式主义反对当时文坛以内容为主的倾向,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是纯形式,是材料之比,而非现实主义的反映。他提倡艺术的目的就是形式的陌生化。虽然,以上观点有些偏激,但确实抓住了文学创作的特质。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陌生化即形式对于内容的审美建构过程,陌生化是文学创作的一般手法。  相似文献   

7.
论埃兹拉·庞德《在地铁站》中的陌生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铁站》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成名之作,该诗奠定了庞德作为意象派诗人的地位。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艺术能够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从而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此论文试从陌生化的角度探究《在地铁站》给读者带来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读者对事物的感知难度,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从而恢复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无尽的审美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就是善于运用陌生化手法的高手,其作品《霍尔斯托梅尔》通过叙事视角的改变、独特的情节描写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将读者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引发人们对惯常生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文中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玄学影响下的魏晋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从而证明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女主人公爱米丽悲惨的一生。本文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解读,指出了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在结构、情节、语言以及玫瑰花的喻意上表现出的“陌生化”效果,增加了审美的难度,延长了审美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审美快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的对象是文学作品,陌生化的概念出自形式主义文论,文学性体现在作家精心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上,它强调是作品的形式方面.我们分析的陌生化手法指的是那些作者有意识创造的、能给阅读过程制造难度从而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审美享受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需要译者运用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俄国著名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观点,陌生化是通过增加对艺术形式感知的难度,延长审美的时间,从而打破人们对传统和已知事物固有的观点,恢复人们对生活的新鲜体验.该文以迟子建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中文化陌生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意象,文化传统,文化负载词三个方面讨论该作品英译中的文化所属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理论是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陌生化理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审美诉求的文学话语,俄国形式主义者为其标举了陌生化理论,但陌生化并非文学话语的唯一元素,陌生化必须以熟悉化为背景,熟悉化规范着陌生化,陌生化又丰富了熟悉化,文学话语的生命之树就是在陌生化与熟悉化这两种维度中繁衍更新。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这里借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上,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教学过程的惯常定式,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学"陌生化"的实施,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并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探究与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教学途径,提升课堂效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教学"陌生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而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突破了传统的情节逻辑和语言规则,运用陌生化叙事手法,使故事显得荒诞、离奇.文章以形式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探析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陌生化",感受小说中情节、语言和叙事时间的陌生化,体会余华小说的叙事风格,增添对余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最初是用以描述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名词,指对译语文本中所保留的新奇内容的表达和接受的一种理论。陌生化翻译往往通过人为地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推动主体从新的角度"感受"译作,从而强化译者对源语文本的文学艺术的独特发现和表达。就翻译过程中对"陌生化"这一概念认识的常见误区加以澄清,并对陌生化理论在诗歌翻译中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Defam iliarization)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将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艺术处理,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美感。这一原则可以很好地概括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艺术追求,同样也适应于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所创作的散文。以《悖论》(Paradoxes)为例可以阐释玄学思维和陌生化表达在约翰.邓恩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一个文学主张,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常见的事物失去敏锐的感觉,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产生了所谓“自动化”的现象。而艺术则不同,它应当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使人感受到这种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人知道这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艺术技巧。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湘南学院学报》2019,(1):77-80
陌生化意在延长感知过程和审美过程。在文学批评领域,陌生化理论产生了新的文本解读角度。以此理论为基础,分析陌生化技巧对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