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身国共治”既是道教养生的重要范式,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并以道教经典与重要人物为线索展现了道教“身国共治”思想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张三丰道教内丹理论的前研究张三丰内丹理论,必须确立其研究的基本历史前提,一是张三丰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且证据凿凿;二是他作为一个内丹理论家,必须有著述传世,成一家之言,而非伪作;三是他身为一个道教内丹理论家,必须有其修炼、研究、著述的环境,有产生其思想的文化土壤,而非幻想臆测.这些是构成研究张三丰道教内丹理论,形成论纲首要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唯物主义前提.l、张三丰作为道教理论家、内丹学家、武当拳宗师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据《明史》卷299《列传》第187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  相似文献   

3.
从隋大业十二年出生到唐高宗显庆年间被征入宫,再到开元二十七年春二月唐玄宗御撰《叶尊师碑铭》,唐代杰出的道教宗师叶法善这位出身寒庶的天才道士百余年的人生历程,给后世留下了无数谜团。本文就叶法善被征入宫缘由及时间作一探讨,以期使这一困扰学界和道教界人士的问题得到更多关注,最终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历史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的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正一派”道教的祖庭,所以,龙虎山自西晋以来就成了道教的中心。正是由于龙虎山天师道在道教中的显赫地位,因而天师道音乐一直被尊为“正一”派的正宗道乐。作者分析了产生天师道音乐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及对道人的结构与素质的剖析等方面论述了天师道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道教经史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民歌村六奇——湖北武当民歌村考察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吕家河民歌村”歌手多而集中 ,歌曲众而曲调丰富 ,风格柔中有刚 ,题材广而史蕴深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山野奇葩”。其产生原因 ,与地理环境、历史特征、民俗传统、道教氛围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家与道教     
笔者在带领学生依据《历史学习》“跟我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在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遇到了“道家非道教”这句话,便设置了一道“道家与道教的区别”的问题进行了提问,结果未有一位同学能回答上来。而教材中的介绍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笔者就查阅资料,得知道家与道教的区别大致如下:一、道家与道教产生的时代不同道家学派是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我国奴隶制崩溃和封建社会确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学派。道家学派以谈“道”见称,“道”是其学派体系的最高范畴,后来人们就称这个学派为道家。道教的初创时期是在东汉明帝的时代。东汉末年,神…  相似文献   

8.
《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战国至魏晋的道教理论和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内篇》的本体论思想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分析了“玄”作为宇宙本体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玄”、“道”、“一”三个概念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关系,论述了葛洪本体论思想对老子、文子、关尹子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以及早期道教中的本体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宗师,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大家巨擘。《老子》一书作为道教的“圣经”,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拂去其高邈虚玄的烟雾,其中的内容亦博大精深,言近旨远,使人大彻大悟。老子所阐发的大多是喻君王治世安民之道、正邦修身之德,但其思想的光辉,穿越几千年时空  相似文献   

10.
《大宗师》篇所描绘的“寥天一”人生境界,给人以心灵羁绊大解脱的慰藉愉悦,假使单就这意义上看,《大宗师》置于内篇之中,自有其独特性,似乎不可或缺。但以《大宗师》篇文字与内外各篇相较看,就如读没一字无来历之诗,通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重出者如“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大宗师》)与“瞽者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和衍化。  相似文献   

12.
“道家”一词的起源,时间下限当在汉文帝继位之前,时间上限难以确考,最晚也应当在战国末期,基本含义应当是“道术之家”或者关于某种“道”的专门学问、技艺等,对象指向存在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西汉时期主要是指后世所称道家学派或治术及黄老等;至晚在东汉初年又可以指称“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快速发展,对道家学派形成一种覆盖态势,但是“道家”观念在道教群体内部并非流行概念。相反自东汉晚期开始,佛教群体亦大量使用“道家”一词,用以作为佛教自称,外道代称,在佛、道二教论争的语境中亦使用“道家”指称道教。而最晚在汉魏之际,“道家”一词的主要对象指向都已经形成,隋唐以后逐渐成为世俗学者及儒、释二教对道教的专称而沿用至今,但是其他用例并未废止。  相似文献   

13.
武当武术是以道教理论为基础的。武当武术的“拳法自然”、“拳法阴阳”、“守柔处雌”、“后发制人”等理论都源自道教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与道教     
先秦的老子是道教的“教祖”,称“太上老君”,这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似乎已成为无可疑义的定论。可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却向我们证明,老子和道教并没有内在的本质的必须联系。老子是哲学家,无神论者,而道教是宗教,是以崇拜神鬼,鼓吹迷信为主旨的宗教组织。所谓“教祖”、“太上老君”云云,只不过是后人,主要是道教宣传者们,出于道教本身的需要而强加在老子身上的。 一、老子是先秦诸子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巨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敦煌藏经洞出土道教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教的仪式、方法、技术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祈福禳灾所依据的主要知识与技术;(二)道教的数术方伎背景,使得以阴阴五行为核心的宇宙观念、宇宙的自然运行和人生祸福相同一的观念、由此决定的秩序观念,通过道教的大众化传播,成为敦煌大众普遍奉行的指导生活实际的观念,是敦煌大众知识与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敦煌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三)道教建立的区分信仰者“善”与“恶”的教义、戒律、规则等,由于其与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一致性,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伦理知识与思想观念,影响着敦煌大众的社会生活;(四)由道教的“承负”观念引发的道教“功德”思想及善恶报应思想,成为人们积累功德、获得福报的信仰力量,因而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基本的道教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教与基督教的社会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危机的解决从根本上说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连。道教的“承负”说已涉及到代际公平,基督教的“尽义”也是信徒对待社会的道德规范;消除贫困与不公是道教和基督教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道教倡导“少私寡欲”、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基督教主张“节制”、“现世”的禁欲主义价值取向;道教的“太平”与基督教的“和平”观念的核心内容是人、社会、自然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7.
北魏前期的宗教特色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北魏前期是中国历期中“最富有宗教趣味的时代”,它在祭祀系统中突出了对“天及自然神”和“女性祖先”的崇拜,并将道教提高到“准国教”的地位,同时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佛教的命运“一会儿被斩尽灭绝”,一会儿“几乎与道教一样取得准国教地位”,北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把僧官系统归入中央行政体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一、泛论神仙学说的性质和葛洪的评价 随着人们对探究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特色的兴趣的增长,道教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眼下学者们谈道教,不能不谈葛洪。但是葛洪与道教之间,到底有多少关系? 生活在公元三至四世纪的葛洪,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知识分子。《晋书葛洪传》称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但是他的学术遗产,千百年来很少得到恰当的理解。因为他“不成纯儒”,“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历来被人看作神秘的道教宗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的化解需要宗教的参与,“道教生态学”的兴起便是宗教回应生态危机的积极成果。道教凭借其“道法自然”、“贵生恶死”、“天人互盗”等思想观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乐爱国先生的《道教生态学》一书便在这方面作出富有开创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论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诚信”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武当道教继承发展了早期道教和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诚信受赏、欺诈遭罚的教义,而且在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中对之也多有体现,武当清微道派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行雷法的根本。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还体现在历代信徒香客将武当山称为“灵山”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