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求助是大学生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求助,解决心理困扰的专业途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状况的研究分析,旨在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的心理求助,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心理互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互助是指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能培训的学生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同学当中开展心理帮助的活动.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符合大学生心理求助意向,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符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这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现实主客观基础.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互助的有效模式中健全心理互助组织体系是基础:提高心理互助员的助人技能和素质是关键:规范心理互助工作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6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学业求助呈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年级上,大三学生表现出最少的执行求助行为;在学校类型上,非师范生比师范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求助行为以及工具性求助行为;在专业上,艺术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其回避求助行为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业求助行为中的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回避求助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受性别、学校类型影响,执行性求助受年级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回避求助受专业类型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4.
王威 《职业技术》2010,(2):73-73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查男性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心理求助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简化版本(GRCS-SF)、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污名问卷(SSPPH)、心理求助态度量表(ASPPH),对武汉4所高校的360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心理求助公众污名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高的个体有更高的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公众污名,其心理求助态度也越消极。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心理互助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求助意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及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互助活动的初步探索则形成了大学生心理互助工作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和《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还比较倾向采用工具性求助;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大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所学专业,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极其不适应。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对学业求助产生相应的影响;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对学业求助和专业适应性产生相应的影响。学业求助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学业求助的三个维度都进入了总专业适应性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居民对心理求助的观念、态度及行为特点是实施心理卫生干预的第一要务。采取访谈方式对浙江省居民的心理求助观念与求助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36.7%的人选择自行解决问题而不是向他人求助。主要是居民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缺乏了解、对专业心理求助效果缺少信心、心理咨询机构收费与普通家庭经济收入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影响个体的心理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9.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文章在介绍心理求助的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求助是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有效方法,编制相应的测查工具是评定大学生网络求助的重要基础。通过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搜集反映大学生网络求助行为的问卷项目,然后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确定问卷结构,最后编成了大学生网络求助行为问卷。问卷包含20个项目,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其中只有少数人主动寻求帮助,且学生的个体差异、事件特点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求助行为的发生。因此,要促进大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心理求助,需要从创造咨询预约渠道、丰富咨询形式、加强中心宣传、提升机构专业性、普及健康知识以及强化多方力量等方面提高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编的技校生心理求助行为问卷对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3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技校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为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影响技校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自我隐藏与自我揭露、自我效能感、已往咨询感受、归因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心理求助行为的外在模式和影响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以及个体人格特点等因素的研究,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的成果,并针对已有结论提出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了解高职学生心理求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提高学校心理服务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超过2/3的高职学生需要心理帮助但没有付诸行动;亲朋好友是高职学生求助最多的对象,而作为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则较少被求助;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心理求助对象时也存在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心理求助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高校和谐平安校园环境,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与心理危机离不开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心理求助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心理求助存在求助意识不强、求助比例偏低、求助方式不合理、求助途径不正确等特征;影响大学生及时、科学、有效进行心理求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针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特征,加强大学生心理求助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依据对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选择求助对象的倾向性分析,寻求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及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生活事件、个性特点和个人的应对方式等。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抑郁的策略主要包括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筛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和有效求助的意识和能力;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对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总之,大学生抑郁的发生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的预防和干预也应从多途径多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南开大学306名在校本科生的心理求助倾向及妨碍其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建议,即:帮助大学生积极构筑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利用校内心理咨询中心,加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从改变大学生主体认知入手,提高校内心理咨询中心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远因和近因进行分析,对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行为的异化进行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剖析,运用调查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将勤工助学趋利行为危害进行了解析。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三级管理,四部门联动的应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