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魏 《考试周刊》2008,(15):239-240
旅游地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必定能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促进旅游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的企业集中往往易被误认为是企业集群。在对比分析旅游地企业集聚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集群相似之处的基础上,以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文化根植性、增长机理、组织结构与参与性质、创新动力与能力、对负向效应规避能力和对域内外合作网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分析旅游地旅游集聚区与企业集群存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不能简单套用企业集群理论来指导所有旅游地的发展,应系统性地研究旅游目的地及单个企业之间环境集聚关系,深化旅游产业集聚研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文化自觉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变迁及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将中国的旅游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这其中,民族旅游地的文化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力量。民族旅游地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少数民族地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带动了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加强了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变化。由旅游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成为社会学者所普遍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旅游地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各种影响,运用人类学中“文化自觉”理论,从少数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提高自身意识出发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关中地区中东部若干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作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分析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中东部若干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正确认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意象与旅游地竞争力关系密切,从旅游地意象感知的视角研究旅游地竞争力是旅游地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旅游者对内蒙古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草原旅游地竞争优势属性主要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价值、草原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环境、草原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三类,劣势属性为涉及旅游购物场所和商品、草原旅游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草原生态和物种的认知项目。在旅游者最想去的草原旅游地的感知中,存在着明显的旅游地意象竞争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同时也是旅游影响的最直接感受者.景区和政府开始越来越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技术培训、社区发展等问题,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以生态旅游社区为例,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文化的感知与态度的现状问题;其次,分析了影响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加强对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感知与态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邓敏  王艳 《教书育人》2012,(33):26-27
一民族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一)民族旅游的涵义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域被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域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的旅游经历。强调的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范围,旅游目的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民族文化[1]。民族旅游往往具有民族性、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原则性的特征。民族旅游的发展往往依托了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地往往因为其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8.
文化身份的研究对于探究旅游劳工移民的本质,理解旅游移民文化和社会融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大理古城旅游劳工移民文化适应过程的考察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文化身份是在对移居地的文化适应中建构起来的;与其他移民相比,旅游劳工移民文化身份的建构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自致性和边缘性特征。文章可丰富旅游移民社会文化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并为旅游地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对民族旅游地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前人对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民族旅游地居民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即是要“延续民族文化历史纵向上的遗迹,寻找与当前文化多元化横向上的共生空间。”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促进民族旅游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能极大地推动地区及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但也会给旅游地的环境、文化和社会方面带来不可弥补的负面影响.目前,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始终侧重于其经济作用,社会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开展包括文化遗产旅游、民族及民俗旅游、历史及宗教旅游、艺术旅游、村落及城市旅游和节事旅游等形式在内的文化旅游地更是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完善并创新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调整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调整规划是旅游地规划的一种重要类型。旅游地调整规划既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际应用,又是旅游地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旅游地调整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可使旅游地功能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利用,新开发旅游产品,或重新组织与包装旅游产品,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充实、完善、调整有关政策法规,使旅游地生命周期能得到处长或调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音乐种类中有一种是民间音乐。其功能特点和其他音乐种类是相同的,真实地反映了民间人民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也给旅游地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旅游充满了热情,对旅游心理充满了文化气息。然而文化气息已经成为一项最基础的文化动机。人民不仅仅局限于当地文化特色,逐步地对新生事物及文化充满着渴望,更加追求异地风情,从中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旅游音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旅游音乐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音乐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体。通过打造旅游地音乐名片、发展音乐节会旅游、开发式保护民间音乐资源、培育演艺市场、开发音乐旅游商品、发展传媒音乐等途径,推动旅游音乐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旅游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承而生产流通的物质类产品,如果在旅游线路和消费中能够很容易地被识别为地方的文化标志,那么它们就承担着旅游地物质文化传播载体的功能。促进南充市的旅游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借助汉服复兴的时尚潮流,发扬“中国绸都”的优势,促成汉服产业的形成,使旅游消费者建立“汉服一丝绸一中国绸都一南充”这样的思雏图式,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品格。汉服在南充旅游文化传播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汉服的“丝绸”文化核心与质料的非统一性、推广汉服需培育和发展的二元消费市场、与其他旅游产品配套推出的市场布局以及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了旅游形象分析的“二维三地四脉”理论模型。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运用新“四脉”理论等,对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旅游地分析包括地脉分析和文脉分析,分别研究旅游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资源为导向,是旅游形象的本体。竞争地分析即商脉分析,从旅游形象区分的角度,研究旅游地之间旅游形象的屏蔽与叠加效应,以竞争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一次修正。客源地分析即人脉分析,是针对旅游者的旅游形象感知调查研究,以需求为导向,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第二次修正。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地更(争)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文章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评价了这一现象,在地方感层面,旅游地更(争)名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文化悖论.地方感立场是旅游地命名的重要准则,更名可能削弱旅游地旅游文化的完整性,使旅游地失去应有的地方感.在文化真实性层面,旅游地更(争)名要平衡好真实性和创新性这一动态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16,(4):134-138
中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旅游也日益受到大家的追捧,对国内民族地区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中以松原查干湖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和个人博客中有关松原查干湖的游记、攻略,进行网络内容分析,总结出吉林省松原查干湖民族旅游地形象的发展主题形象。应用ROSTCM6软件提炼出该景区旅游形象的60个高频特征词、形成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图,以探索游客对查干湖民族旅游地形象的感知,为民族旅游地产业发展和形象塑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安徽省旅游地的旅游首位指数及旅游地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安徽省旅游地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指出目前旅游地规模结构特征:旅游首位度不显著,规模分布较为集中,旅游人数分布差异不大。由于受资源、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地规模结构发育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安徽省旅游地发展的相应对策:坚持分类指导,完善规模等级;积极发展皖江城市带,迎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了旅游演艺市场的繁荣。旅游演艺既能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地及景区发展,又能演绎文化精髓,保护文化遗产。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如何推进旅游演艺产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国演艺之都"的目标,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品对旅游地旅游发展的影响——以乔家大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华 《考试周刊》2009,(30):45-46
本文从影视旅游兴起与国内外学者对影视旅游的研究入手,结合乔家大院的实例,探讨影视作品对旅游地的旅游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双方面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旅游地该如何利用影视作品更好的发展当地旅游业。  相似文献   

20.
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旅游地演变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一直是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基本情况,对反馈闭环系统理论及旅游地旅游反馈系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应用反馈闭环系统理论,对资源型旅游地旅游发展进程中的反馈过程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总结了有利于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几点启示,以最终使旅游地在达到新的平衡时该旅游地更具有旅游价值,或延缓旅游价值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