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鲍德里亚符号文化研究的视镜下,探讨了香奈儿五号香水广告中出现的几类代表型符号,通过这一分析得出了现代社会符号消费异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民族文化中的歌舞艺术因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需求而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商品。文章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原红》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逻辑及其特征,指出为迎合旅游者的“符号化”消费欲望而生产出的民族文化表演,其原生性的符号所指已经完全被消解,经过取舍、改装之后的再生性符号能指则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生产及消费的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剧坛,一向重“案头“轻“场上”,李渔一反前人的见解,响亮地提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把舞台性作为戏剧的第一要义,并把它始终贯穿在自己的戏剧理论中,成为自己戏剧理论的立言宗旨、核心观念和指导思想,李池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4.
戏剧作为跨媒介艺术,按“文本-演出”模式分段创作而成。舞台指示部分以其诞生于剧本创作阶段、改造于舞台演出阶段的特殊地位,成为维系戏剧艺术独立性的关键所在。本文概观并深入论述了舞台指示在曹禺剧中的特殊表现,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与历史审度,对研究戏剧作为完整统一的艺术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戏剧文学是以人物的对话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的。因而在教学中把注意力放在人物对话的分析上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不可忽视对“舞台说明”的讲解。舞台说明”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活动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把握剧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性格;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现代多元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更加趋向信息化、科技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冲击力,但同时也使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新颖的思考角度,逐渐出现了舞台与影视化妆造型艺术的新技术、新材料,使得各种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包括视觉文化、后现代主义相互交融与碰撞,让舞台与影视化妆造型艺术有了更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汤霁昀 《英语广场》2022,(23):50-53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舞台上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中国莎剧表演以抒情性为主要审美特征,强调了戏剧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有利于中国戏曲的国际化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观众的眼界,满足了民众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理,对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君 《文教资料》2009,(20):79-8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戏剧舞台呈现的种种差异性表现,探究了中西方戏剧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舞台戏剧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艺术,其中的舞即形体的表现形式,舞台戏剧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表现故事,传达情感。舞台戏剧形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形体有所差异,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与创新型特征。本文分别就其艺术性和创新型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对舞台戏剧形体获取更为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剧最初是和19世纪中期的华工一起登陆美国的,作为一种社区文化活动,其基本功能在于缓解乡愁和族群认同,但它们在客观上促成了最初的中美戏剧交流.美国华人社区的戏剧活动的波及面虽然极为有限,但让美国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戏剧.这些早期的中国戏剧表演,为出现在美国舞台上借鉴戏曲手法的实验戏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逻辑并未摆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对待自然的态度,自然依旧处于被人类奴役、支配的附属地位。而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和生产理论的考察发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具有无比丰富的内涵,其中蕴含着先在性、审美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等多个维度。马克思的"生产一般"概念是一种合理抽象的结果,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各个不同的生产所共有的那种标志性和规定性的东西。因此,鲍德里亚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批判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月亮光光》以林怡芳走出还是留在山区的几次心理矛盾,构成戏剧冲突、艺术悬念,具有浓烈的戏剧性;剧中真善美的情感和有趣的细节、片段,产生感人娱人的戏剧效果;其剧情和主人公的形象,具有突现倡导的人生路向和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戏剧作为再现生活的叙事型艺术,是人类认识社会、反映生活并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文化反思的特殊形式,积淀着人类的各种生命体验,饱含着人类对于具象世界的哲学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今天在窦桂梅的课堂上,我最大的发现是,好的课堂一定会让所有人感受到教育朴素而真挚的力量,这种力量直抵每个人生命的灵府,在我们获得提醒、点拨和敞亮之间,某种内在的,确实是由我们生命自身萌发的精神需要被唤醒了,与其说被唤醒,不如说它一直是“等待被唤醒”的,因为对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儿童而言,真善美就是生命本身最重要的元素,它天然地寄寓于生命之中,现在它需要的就是一个“相信者”的相信,一个“肯定者”的肯定,一个“塑型者”的塑型。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一、剧本的假定性:戏剧最重要的本质是其假定性,新时期戏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剧作家在创作中要大胆地假定。二、舞台演出的假定性:主要指假定性手法  相似文献   

16.
一、校园戏剧表演的基础 如果把文化知识比作学生的“物质财富”,那课外活动就可以看作“精神财富”。积极健康的学生生活,应该“物质”、“精神”共建设,学生既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参加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各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组织体育活动,有的开展诗歌朗诵,有的学习乐器演奏,有的进行绘画学习……这些活动很好地调剂了学生的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戏剧舞台的变化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从传统舞台到现代舞台的几种变化形态所导致的舞台物理和心理距离的变化,并对随之所产生的舞台幻觉、戏剧贫困化、戏剧假定性、戏剧性、反文学性等一系列舞台审美形态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戏剧的历史发展与华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华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舞台形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华裔的社会地位。从19世纪中期华人移民美国开始到20世纪中期的近一百年期间,在美国的华裔舞台形象经历了智力上被幼儿化、外貌上被妖魔化、文化上被另类化的负面化的过程。这些形象广泛见诸于美国社会。匡正华裔刻板形象的努力是促成美国华裔戏剧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负面形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从历史的视角了解美国华裔戏剧的产生和发展。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华裔舞台形象进行梳理和阐释,说明华裔舞台形象的负面化与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华裔戏剧的相关性,并说明戏剧舞台不仅是华裔的表演平台,也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和文化诉求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语教学视点下的“戏剧”属于语言艺术,因而语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就必须把握“语”特征体现“语”特点。[编按]  相似文献   

20.
现代餐饮业将饮食生产和消费与人文紧密结合,使得饮食文化和饮食活动,及其相应的饮食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人文地理学强调商品、经济与文化的融合,由此,饮食文化的生产模式成为了值得探讨的话题.通过对饮食空间、文化生产以及其中符号化生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选取具有独特文化体验的主题餐厅为案例,通过文化建构和饮食质量两个维度,对主题餐厅的文化生产进行分析,发现主题餐厅的饮食文化空间多数是为迎合市场而进行的符号化生产,没有完成深层次的文化重构,导致主题文化在主题餐厅的展演趋于商品化.与此同时,经营者难以在文化与饮食质量专业性上均达到高素质状态,在日常经营中需要在文化建构与市场绩效的两难中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