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多民族聚居的这一特点,使新疆文学因为有各种不同民族的书写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本文以汉族作家赵光鸣的创作为例来探讨新疆汉族作家在新疆生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身份归属的焦虑;以维族作家帕蒂古丽的创作为例来探讨少数民族作家进入内地生活后所承受的迷失、消融自我的困惑,进而探析在强调民族身份认同的同时是否可以更多地提倡公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包含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民族认同问卷》对三至六年级610名新疆小学儿童的民族认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民族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新疆小学儿童民族认同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和正面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低、中年级段呈下降趋势,高年级段呈上升趋势;儿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三至五年级呈上升趋势,五至六年级呈下降趋势;在本民族认同上,不同民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汉族小学儿童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即使是同一少数民族内部,由于采用不同的语言授课,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问题凸显。面对新疆特殊的民情、区情,分析新疆各民族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原因,找出新疆各民族增强国家意识的途径和方式,对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 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 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语言认同在认同研究领域的地位日渐提升,学者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以族群整体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他们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点出发,分析在新疆特殊的多元文化以及该群体特殊性的影响下,他们所表现出的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公民意识为视角进行文化认同培育是处理新疆跨界民族多重而又复杂的各种认同关系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加强对新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以构建国家精神疆域,挖掘中华主流文化和新疆跨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正确处理新疆跨界民族伊斯兰教信仰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此研究运用基于项目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群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状况。文章分析了维族学生参与者对于"中国人"、"维吾尔族"和"中华民族"3个概念的认知情况,从而说明作为符号建构过程的维吾尔族学生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文章最后建议,在实践中建构各族群的共同政治认同的同时,需要促进各群体间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保障各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流动;此外,在多民族传统下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认同基础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国民共同的品格、文化抑或理念等属性,避免过分强调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而导致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特殊化"、"唯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不仅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落实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交流、加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对国家认同的根本要求.因此,搞好新疆双语教育,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策、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对国家是否认同,关乎我国今后的政治进程和民族命运。为深入了解新疆医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对新疆医学生国家认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新疆医学生国家认同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国家认同度相应对策,奋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各民族大学生是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由于新疆地理环境复杂,受宗教、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三股势力"常利用这些因素,把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和渗透作为重点。对新疆地区各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加强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问卷调查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新疆民族生的族群认同。结果表明:(1)族群之间必须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发展;(2)有意识地引导汉族学生接纳新疆民族生会促进族群之间的认同;(3)为新疆民族生提供就业后的发展机会能缓解机会不均造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调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认同作为高层次的认同,是国内单一民族认同和地域认同的升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坚实基础.调查表明,新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国家意识,对国家具有较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始终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对我国实施分裂与渗透的突破口,他们的干扰和破坏已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也使新疆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面临着挑战.为此,新疆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树立国家认同的理念,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国家认同教育,营造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的社会大环境,确保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二者关系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理论发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完成二者的统一是关系到国家安定、民族和谐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挑战与应对:认同与和谐新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东西方不同民族迁徙和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形成了新疆具有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共生的特点;在新疆影响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除了历史的原因外,还有现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口、文化和跨界民族等方面,也是构成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历史与现实、挑战与应对、对策与措施三个方面对和谐新疆的构建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认同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是跨界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稳定联系起来,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然而,人们研究方法受"多元文化意识"的影响,没有抓住认同意识的根本属性,以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为地把两个不同属性和不同层次的认同对立起来,引起混乱。本文以跨界民族认同作为讨论的核心,强调中国跨界民族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特殊性,意在反思当前认同问题研究存在的一些误区,厘清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和研究的思路,把问题的实质引向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民族唱法的本质来讲,其在国家意识主导下的身份认同是一种政治认同。文化观念传统驱使身份认同是一种文化认同。从中国民族唱法诞生后的国家-政治身份认同与群体-阶级身份认同的功能,中国民族唱法在发展中的自我身份认同,到中国民族唱法多元风格的多重身份认同,再到新世纪民族音乐的以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为主的多元身份认同。中国民族唱法的每一次风格转嬗,其背后所潜藏的正是中国社会特殊意识形态规约与社会文化宰制下主体追寻自我身份的历史。因而对于中国民族唱法的身份认同阐释本质上也是对中国民族唱法主体性成长的有声解读。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平衡和整合,如何在维持原有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是其关键。以移民为主体、民族极为多元的美国,在民族认同上采取的是以族群为核心的文化策略,而对国家认同则采取了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政治化策略,并通过民族建设、国家建设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等举措予以大力强化,从而实现了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政治一体。  相似文献   

18.
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同时也形成并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在边疆地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认同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国家认同在两种认同关系中的地位问题,是典型的边疆问题.因此,在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种认同的关系,尤其是要维护和巩固国家认同的优先地位.这就是边疆治理中的认同整合.认同整合的关键是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稳定和统一的认同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价值多元化、民族问题多元复杂,国家认同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国家认同教育根植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政治语境当中,具有民族性和境遇性。基于我国现实语境的国家认同教育,一方面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基础上的多元统一的民族认同教育,另一方面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平等、法制基础上的公民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的方法上,我国应该从灌输式的抽象说理走向对话式的话语叙事,立足于个体的生活世界,直抵受教育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对我国实施分裂与渗透的前沿,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的未来,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与我争夺的重点。调查显示,敌对势力的歪曲宣传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狭隘的民族意识较浓,进而弱化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为此,必须健全高校国家认同教育体系,重视双语教育,增加学生活动中国家认同教育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学校中举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此来增强国家认同教育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