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作为元代重要的工艺美术组成部分,其史料价值也是多方面的,而服饰观念则更能集中地体现元代设计最为核心的精神。研究古代服饰,对探究元代各阶层的审美观念、造物思想、等级制度甚至是元代时各文明互相交融的状况,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拾遗记》成书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记述了上古伏羲至晋代诸多异域远国的传说、神话、奇闻逸事,包含着先秦至魏晋时人对异域孝文化、历法、耕织文化、幻术、学术等方面的认知,总体上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域外文明观念。这一域外观念与传统华夷观并存,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相似文献   

3.
曹松稳 《考试周刊》2011,(26):236-236
英国著名学者威尔斯曾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这就是说:中国人的观念曾经领先于西方,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先驱。诚然,  相似文献   

4.
董雪 《华章》2012,(26)
“舞蹈服饰”是一个具有一定限定性的名词,它将服饰界定在了舞蹈这门艺术的范畴之下,也就决定了舞蹈服饰的特殊性.不管舞台服饰如何变化发展,都离不开民间生活和舞蹈服饰的基本形制、装扮观念以及装饰习俗等等的制约和影响,都只是民间生活和舞蹈服饰的艺术再创造而已.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先民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创造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繁荣的农业造就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法制度成为传统社会制度的主体。宗法制度讲求氏族成员间亲缘关系,因此"孝"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从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上看,孝道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无论贵贱贫富,都深深地受到礼教的熏陶和影响。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绝地反击     
<正>1915年,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时欧战正酣,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中国人的精神》为辜鸿铭用英文写成,后来陆续被德、法、日等国引入出版。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亦为陷于危机的欧洲文明,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的写作目的旨在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了儒家文明救西论。他认为:"真正  相似文献   

7.
服饰拾趣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灿若星辰,我国的古代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直被人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古代服饰根据颜色、材料或质地等特征,显示了不同着装的尊卑贵贱和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现撷取一部分,以飨读  相似文献   

8.
刘杰 《生活教育》2014,(5):27-28
正国民素质反映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文明程度,虽然新中国出现了不少先进人物和事迹,但社会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三鹿奶粉、地沟油、小悦悦被压等事件,这些事件拷问着人类的道德和良知。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国人,你缺了什么?》一书中说,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并不是很好,中国人缺少对公共道德的遵守,中国人闯红灯、抢占座位等行为被外国人嗤之以鼻,因此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趋势,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是形成完整的"中国人"观念,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家事,而且应该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人类大事,也是中国恢复自己亚洲文化宗主国的历史,同时还是中国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绝地反击     
1915年,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时欧战正酣,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中国人的精神》为辜鸿铭用英文写成,后来陆续被德、法、日等国引入出版。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亦为陷于危机的欧洲文明、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1.
<正>左玉河教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是两种各自独立发展而有着较大差异的文明。这种差异,究竟是根本性质上的带有民族性的差异,还是人类文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这是五四时期乃至近代中国人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也是在中西文化比较中长期困扰中国人的重大问题。今天重点讲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中西文明差异问题认识的历程,弄清中西文明之间的差异到底是何种意义上的差异。大体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对  相似文献   

12.
服饰图案是黔东南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黔东南苗族文化深受巫文化的影响,苗家人崇拜自然,信奉互渗率,借服饰图案再现并获得奇特的神力。这引导黔东南苗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并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这种观念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儒家服饰礼制、佛教人体美学和佛教造像服饰的中国化特征以及传统儒家服饰制度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佛教的服饰制度在人体美学思维观念和服饰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以此探究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4.
沿淮的花鼓灯服饰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反映出淮河两岸灯舞的风格特点,体现了沿淮民众的造型观念、色彩心理等审美思想。花鼓灯服饰的发展衍变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语境的改变沉淀了深厚的精神思想内涵,透视出了淮河流域花鼓灯灯舞服饰审美风格的变化,这对进一步研究淮河流域服饰造型的演变、现状及其传承发展趋势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服饰图案这一图案学科中的重要分支,论述了服饰图案风格的构成因素,探究了服饰图案风格的四类表现方法:即传承演绎古典风格、丰富创新传统风格、借鉴拓展异域风格、捕捉传达现代风格。实现从不同的风格观念到表现形式及手法都出现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知识经济社会悄然地 ,然而又是迅速地向我们靠近 ,持续了 30 0年的工业文明将被打破 ,代之以信息时代的文明。面对这一时代性的跃迁 ,教育将如何改革与发展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刻不容缓地做出选择和决策的问题。一、2 1世纪的社会呼唤着新的观念体系1 .观念、观念体系及其时代性“观念”一词是近十年来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 ,以致“观念更新”、“观念转变”这些词汇成了不明其义的“口头禅”。事实上 ,“观念”一词是一个科学性十分严格的哲学术语。所谓“观念” ,是人们在特…  相似文献   

18.
卞文 《成才之路》2009,(33):79-79
科学的出现一度被认为是希腊文明优于中华文明的佐证,笔者从生产力、生产工具和文化观念角度理解两大文明价值观的差异。创造使用“广场自由”这一概念概括希腊文明,就促进科学发展之目的给当代中国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问者:龚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您曾在今年的“中国服装论坛”上讲:“时至今日,欧风东渐,中国人早已尽弃传统服装而改穿洋服了,时尚界更是唯欧美马首是瞻。把衣服当作身体的延伸,或以衣服创造出身材假象的观念亦早已‘全球化’,中国这种真正的服装文明观却乏人闻问。”我注意到您在公开场合总是身穿中式服装,这里面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诗经》的细读,解析了这一早期百科全书中阐发的先秦时代的服饰美学思想,对服饰这一人体包装中透露的多种文化功能和哲学观点做出梳理,并进而解读中国古代“文质彬彬”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