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艺术学是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将传播学和民俗艺术研究相结合,可以为民俗艺术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分支方向。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内容包含民俗艺术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等。传播学和艺术学方法的结合,更有利于民俗艺术研究。在重视民俗艺术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民歌是语言民俗的一部分,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以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为例,可以考察明代民歌中的多种民俗如婚恋民俗、信仰民俗与生产民俗。研究明代民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多方面的意义:明代民歌与民俗是紧密结合的,对民歌与民俗进行综合考察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明代民歌有助于明代民俗语言的研究;明代民歌中的民俗事象的解读有助于对明代民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历史民俗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民俗学界,钟敬文是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倡导者与建设者。历史民俗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正在生长的新型学科,它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界显学。民俗旅游研究火爆,旅游民俗研究稀少是其现状,建立旅游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迫在眉睫。旅游民俗学是以民俗学的视角对于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俗旅游产业和旅游民俗文化事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旅游民俗学有着四个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一是可用于旅游的民俗资源及其转化研究,二是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研究与服务,三是对于旅游者与从业者的研究与服务,四是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民俗学首先需要更新自我对于民俗的解释,才可能为民俗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民俗的核心属性是构建认同,叙事是民俗的存在形式,通过民俗叙事拓展民俗旅游研究的空间,是民俗学家的独特优势。以语言叙事、仪式表演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为一体的民俗大叙事观,是旅游民俗学的研究入口。大叙事学说,民俗认同学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民俗学研究的话语系统。民俗表演的观赏性与民俗景观的观赏性,都是民俗叙事的再生产的重要内容。把民俗叙事研究定位为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和前提,是因为民俗旅游不能离开民俗叙事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起源看民俗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民俗体育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提出了民俗体育的发展趋向:必须加强对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提高民俗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全民健身性,充分利用民俗体育的文化资源,进行经济建设,推动民俗体育的发展,使我国民俗体育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主体、对象和语境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整体。截至目前,学界对民俗整体性的关注仍较少,研究尚浅,成果甚微。民俗事象之间存在互文性,民俗研究应从整体出发,从宏观出发,力争呈现民俗原有的生态和整体性,使研究具有更广阔和深远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动中的具体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9,(2):38-41
民俗叙事是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另一扇窗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有众多关于上海民俗的书写。从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走向和集体记忆等三个角度来探讨民俗叙事:以电车和房子民俗作为研究范本,着力探讨民俗叙事的暗示性作用;以人物的装饰和打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民俗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故事主题;而繁杂的节日仪式民俗,则传递了一个时代民众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9.
高丙中以为民俗有其“作为传统、历史现象”的一面,却又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俗的“消逝”,主张取消民俗的“传统性”标准,拓展民俗概念的内涵。关于民俗之“民”,高氏以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的人都是‘民'”。他还抽掉了“传统性”对民俗的规定,实现了对“俗”的内涵最大量扩充。本人认为高氏对民俗概念的扩充违背了学术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对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的解释会使民俗研究对象失去独特性或封闭性,使民俗学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本人以为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保证民俗研究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0.
清代戏剧家李十三的"十大本",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其中有"大团圆"的审美民俗、三寸金莲的畸形审美民俗、男女互赠定情信物的民俗、节日民俗、结拜民俗等等。研究探讨这些民俗,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李十三"十大本"的内涵,又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对赣南客家宗族的民俗体育进行研究,分析了赣南客家宗族的制度特色,进而对民俗体育、赣南客家宗族民俗体育的价值与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赣南客家宗族民俗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括当今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挖掘发现并解决当今民俗体育问题,促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彰显活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试以客家民俗为考察对象 ,从象征意义这一角度入手 ,重点分析它与文化、民俗的关系及其在民俗中的表现形式 ,对客家民俗事象的意义进行归纳、分析 ,认为客家民俗存在隐喻象征、谐音象征意义等。通过这些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促进我们对客家民俗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并求得此类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湖南民俗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历经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局面。其中,以傩文化为代表的精神民俗研究和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民俗研究名列全国前茅,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湖南民俗学研究与全国的发展态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国内外的学科大势,尤其需要在范式转型、主攻方向、领域拓展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俗语言研究,属于民俗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是方言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一般的词语解释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方言词语的民俗内涵。只有深入解读民俗意义,才能充分了解方言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语音和语法也反映了客家民俗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徽州的民俗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徽州民俗简单介绍的多,理论阐述的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徽州民俗的内涵与分类、徽州民俗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和徽州民俗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对徽州民俗作一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构建了徽州民俗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民俗研究要有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俗研究走向深入.同时,文章还具体地介绍了几种新的研究方法,如考古学、民族学、语言文字学、符号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在民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