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最早用词的形式,描写古榆关的边塞景色,抒发浓郁乡情和古今之思。这组词,无论是在题材内容或艺术表现方法上,都给今人以重要启示,其意义和影响,都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以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初唐武德、贞观赋坛,以唐太宗为首的十九位宫廷赋家为主流,他们创作的赋在题材、技巧、体式、词采上对南朝宫廷赋有所继承,但在情志、思、格调上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革除了南朝赋作的绮艳追求;二是显示出了刚直古拙之气;三是有了流畅壮大的情思。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使学生思之有“源”、思之有“理”、思之有“序”、思之有“创”,这是广大教师应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将原生态性与民族、社会、文化等概念的联系,用审美的、艺术的思雏来观照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创作。其意义重在以人文传统和人性品格,解读藏族题材对人物画家施以影响的稳定性,体现和证明了藏族题材的最终呈现不是一种符号,而应当是一种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从本质上说,创新的含义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能先于他人,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从而获得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新突破。“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8.
本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对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训练思之快,训练思之活,训练思之深,训练思之新)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千山剩人函可和尚因诗而得罪,因罪而诗奇。其诗题材广泛,笔墨朴素,情感细腻,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恨打拼入诗,故感人至深。其浓浓的乡关之思、淑世之情及人伦之感,是构成其诗的基本内容。其人不愧为情僧,其诗不愧为奇诗。  相似文献   

10.
李煜,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思国之情,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奠定了一代悲剧词帝的地位,史称愁宗。前期词作,题材较窄,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  相似文献   

11.
《关雎》“寤寐思服”之下,《传》云:“服思之也。”四字当连读,共训“思服”。作诗时为了能更好地押韵,“思服”乃“服思”之倒,“服”当通“復”。“思服”非同义并列连,乃前正后偏之结构。“思服”,“反复思念之”之谓也。  相似文献   

12.
北宋中后期词人贺铸词中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诗化"和表现手法的"诗化"。题材的"诗化",包括抒怀词、怀古咏史词、思边词和悼亡词,这些词对宋词对题材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表现手法的"诗化",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运用典故等方面。在北宋中后期沿着苏轼开辟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创作的众多词人中,贺铸的创作成就是最突出的。贺铸词之"诗化",对其词多样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词之"诗化"及其"诗化"后的豪放词对南宋辛弃疾及辛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漫议双基与思维的关系王云霞双基与思维有着辩证的关系。双基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是进一步掌握双基的必要条件。正如我国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可见,学习与...  相似文献   

14.
庚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对庚信入北后的心态及“乡关之思”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庚信性格具有矛盾复杂性,其生平遭际的曲折变化与独特性格相结合,形成他多变的心态与丰富的情感,他在诗中,借用大量典故来寄慨抒怀,“乡关之思”由此产生,“乡关之思”具有哀梁亡、悲民生、叹身世、恋故土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15.
《虞美人》本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曲名。作为词调,它的源起大致与虞姬或虞美人草有关。该调几乎全为三五七言句式,体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唐五代和北宋共有词作100多首,题材多样,涉及闺中情思、怀人怨别、羁旅之思、自伤身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呼唤有“思”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中“思”的缺席表现为:教育中存在着技术之思的泛滥与解放之思的缺席,“我—它”之思的充斥与“我—你”之思的缺席,对在场之思的关注与超越在场之思的缺席。我们不满足于本真的思在教育中的缺席现状而呼唤有思的教育。教育中“思”的到场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离不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自始至终所保持的惊异状态。  相似文献   

17.
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谓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由于在词风上一改晚唐五代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所以,被视为豪放词之先驱,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整首词不仅逼真地透过景物揭示“思”这种情感,而且丰富了“思”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的描绘了这不同寻常的“思”。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事物内部结构或外部联系的和谐统一,是美的普遍规律,如果没有节奏,美会显得苍白无力。纪录片不仅以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和画面震撼而取胜,而且节奏美感对一部纪录片的成功也很关键。纪录片的叙事节奏包括以心理感受为主的隐形节奏和以视听感受为主的显形节奏两大层面。隐形节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它靠创作者用心感受,用神领悟,用思统领,犹如梅花落雪,竹影入池,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内在之美。显形节奏是由解说、画面、音乐融会贯通的交响。具有外露的曲线,突兀张扬,转轴俯仰,滑雪凝滞,色香和谐,不曼不枝,有水中之影,镜中之像之境,言犹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