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意境丰富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珍品。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跨越时间和空间造成的文化障碍,在目的语中再现原作的文化精神和美感。  相似文献   

2.
艾小芳 《海外英语》2011,(6):228-230,23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化转基因为切入点,通过对许渊冲所译诗歌《游东田》进行研究,认为诗歌翻译应当从文化转基因角度采取适当策略,保证"意美"、"音美"和"形美",在传递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源语诗歌的文化特色以飨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4.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5.
徐姗姗 《海外英语》2014,(7):137-138
诗歌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其最高标准是力求实现音美、形美、意美的"三美"结合。该文将从英国诗人约翰·邓恩的《告别词·莫伤悲》的不同译本与原诗的比较来浅析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以"中国·上海"这一网站为例,笔者发现网站外宣翻译现存的两点问题:语言错误和可读性差。同时提出目的论指导下从事网站外宣翻译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站的对外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诗歌的“不可译性”,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关论”给诗歌翻译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以陆游词《钗头凤》译本为例,分析“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结合在汉诗英译中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诗之可译本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译诗也确实很难,因为译诗首先是内容的准确把握,其次是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延伸,所以既要准确把握内容,又要兼顾形式。在评价一篇译诗的好坏时,往往要运用翻译批评理论,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恰恰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文章就将尝试着运用其理论对傅浩所译的兰斯顿·休斯的一篇诗歌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解析诗歌翻译之意美时,涉及了“格式塔”创造这个美学范畴,其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依从整体的性质.整体意向与个体意向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以及诗歌韵律形式与诗歌意义忠实并重和原诗整体意向的再造,将译诗的格式塔质纳入翻译关注的范畴。在语言不断发展,丰富的今天,译者将担负起文化和美交流繁荣的使命,搭起一座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诗歌翻译也不例外。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使“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以网络流行诗IamAfraid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探讨诗歌翻译“创造性叛逆”中“三美”的影响因素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苏轼的《江城子·猎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下片末“西北望”三字的理解有三种解释。结合苏轼的用语习惯,以及北宋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可以确定此处指密州之西北向、与宋有战事的西夏和吐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与其若干英译文所实现的语言功能,探讨了由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译文在传达原文文本三大纯理功能方面的缺失,证明了三大纯理功能在诗歌翻译及评价中的作用,以期为诗歌翻译及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章盈  张汨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03-105,109
杜甫《登高》英译本通过适当的用词、长短音的运用和句式的排列尽量贴近原诗悲壮的意境,通过头韵尾韵的运用和句子长短的控制,以aabbccdd贯穿整诗,在形式和语篇幅度等方面都顺应了原文的简洁而不失韵味,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读诗环境以及社会、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达到了成功进行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概念是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首次提出来的,旨在让人们以一种新的不同的眼光来感知艺术作品。陌生化翻译是译者试图通过翻译选材和翻译修辞,使目的语文本所述对象变得"陌生",引导目的语文本读者以一种异样的、惊喜的方式感知文本的新奇性。徐志摩英诗汉译中的"陌生化翻译倾向"主要体现在词语和句法两个方面,其丰富而"偏异"的诗歌翻译的独特艺术体现了"陌生化翻译倾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多种不同的英译文。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文本,文学翻译中一本多译的现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旨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以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探讨该类政论文的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结合其词汇、句法和修辞特点,归纳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论文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政论文翻译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7.
因为是诗歌,故具艺术性;因为是翻译,故具科学性。在诗歌翻译的实践中只有对艺术性和科学性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把握才能创造出比较完美的译诗。本文简要介绍英诗汉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对《A Red Red Rose》在不同阶段的翻译版本及其特点的分析,论述了诗歌翻译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敏 《文教资料》2010,(30):23-26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密切关系引发了空前的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研究热情。本文通过《红楼梦》诗歌译例的分析,旨在发现翻译过程中语用预设对等效翻译的影响,以期拓展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研究视角,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20.
影视作品不仅是娱乐活动的方式之一,还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文化背景差异会给观众造成理解障碍,翻译时恰当运用“舍”的方法既可消除这些障碍,又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