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无产阶级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探讨的道路上留下深深足迹的不但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还有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的探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误;有宝贵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这个摸索多年的难题——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代伟人邓小平花了很大的心血,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几百年来世界各国先进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在探索这一理想的过程中,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研究的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十分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落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中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劳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理论认为,虽然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和一般的规律性。认真研究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有助于更好地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社会形式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劳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理论认为,虽然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和一般的规律性。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有助于更好的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思想。毛泽东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策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完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并对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空想性并吸收其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平等、公平及正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义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正义观。围绕着实践的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基于个体自由、社会平等以及历史进步的实践正义观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社会制度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有的模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次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公社是古代社会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通常都将土地公有制作为其基本特征,视为原始社会组织形式或其遗存.全面深入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前资本主义公社的系统论述,显然可见,前述观点并不正确.内部自成系统、自我调节、作为整体与外部社会发生经济及社会关系,这才是前资本主义公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比较成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显著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从理论的高度回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兴起的过程,阐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强调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石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行展望,探索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今世界的现状来看,民族与国家的不一致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何协调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如何选择国家建构形式,是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而且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也是无产阶级建设和巩固其政权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建构形式的思想进行简单的论述,以求证马克思、恩格斯对多民族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的最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什么样的国家发生并取得胜利,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又遇到了高难度的课题。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条件,曾经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发生和取得胜利,它将在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陆续取得胜利。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致使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但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一劳永逸”的方案。为此,社会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过许多重要贡献,但都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性飞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理论只是他的跨越理论中的一种形式。本文阐述了马克思跨越理论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关系及其在唯物史观这一整体中的重要地位问题,从而清楚地界定了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的关系,使我们能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列宁、毛泽东在马克思跨越理论指导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并解决了马克思所遗留的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而且跨越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 ,也一直关注着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革命。在研究了印度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俄国的农村公社后 ,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又将其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本文讨论的就是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1、1 9世纪 50— 60年代提出了“东方社会特殊论”。19世纪 50年代初 ,英国国会就东印度公司展开国会辩论 ,马克思对此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对印度、中国…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们这个以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是学习他和恩格斯关于农民的理论。正如恩格斯在和考茨基合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在马克思的理论研究中,……对特定时代的一定制度、占有方式、社会阶级产生的历史正当性的探讨占着首要地位。任何一个人,只要把历史看做一个有联系的,尽管常常有矛盾的发展过程,而不是看做仅仅是愚蠢和残暴的杂乱堆积,象十八世纪人们所做的那样,首先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俄国在革命成功后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过渡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先后进行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践。在过渡的过程中,既有实事求是的可贵探索和成功的经验,也有严重的失误和深刻的教训。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两次过渡的得失,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从系统整体来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力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论;邓小平更加重视和强调发展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改革动力论;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是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尤其青年的价值观如何关系到广大社会的价值观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马克思指出需要是人类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中的原动力。因此,站在大学生需求视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推进认同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曲折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弊病后,设想社会主义应该是在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公有制条件下,“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行的大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