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既属于心理学,又属于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交叉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作指导,以实验方法作为基本手段,研究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因而,它是一门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心理语言学的产生,是语言学和心理学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学家要探讨声音和意义怎样结合,怎么成为一种结构;心理学家要研究人们怎么掌握这个结构,如何运用这个结构。正是在这个交叉点上,语言学和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过程。一般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及其体系,即语言的内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心理语言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对语言的理解、语言的发生和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人类言语机制的构造和功能,研究人类获得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心理过程。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对探讨语言的起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应用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它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言语障碍、受损言语的恢复、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等方面,并已成为工程心理学、航空心理学、宇宙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略地谈谈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进化与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相伴随,研究语言的进化必须体现以人类为核心的原则.进化心理学是近20年来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任何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刻的背景.通过对人类起源及发展的"过去"的寻根究底,探究到语言起源与进化的心理机制,才能把握语言进化的历程.进化语言心理学试图运用进化论的观点研究语言学,从而把语言学纳入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开辟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而生态学、细胞分子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的研究为进化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此文是心理语言学方面的文章。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的新兴分支,它从心理过程与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方面来研究语言机制的构造和功能,属于实验语言学。它的研究和发展,对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都产生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理语言学以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为研究对象.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关于语言模糊性中西方学者多有论述,但却林林总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心理语言学基本理论为框架,讨论与模糊语言使用有关的心理机制问题,据此揭示语言处理过程中心理学意义上的样态和性状,进而阐释语言模糊性的心理学动因,以期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寻语言模糊现象的存在理据和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6.
心理语言学最早在国外兴起,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我国俄语界心理语言学起步略晚,深受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近20年(1996-2016)33篇发表在国内外语核心期刊和心理语言学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为蓝本,从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且总结其研究成果。望更多学者了解并关注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吸收了许多现代科学成果而又应用范围较广的学科.它不仅和哲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学、数理逻辑学等都有相当密切的联系,而且对语言教学影响尤为深远.因此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随之扩展到了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这又牵涉到外语学习的模式、学习者的诸多因素,如学习动力、学习才能、学习方法;语言错误的分析,外语教学方法,本族语与所学外语的关系等等.本文试就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及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学要研究语言结构,心理学要研究语言行为。而心理语言学则主张结合语言结构来研究语言行为。它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图依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心理语言学对字、词、句教学的指导作用。一、关于字、词的感知汉字形体异常复杂,给字、词的感知造成一些困难。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语言学帮助克服这一困难呢?现仅就对字、词教学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略述如下: (一)汉字的结构影响字、词感知的难度。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尤其是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许多中外学者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没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的心理的内在发展和他的心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跨越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主要研究语言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理论可用来研究外语学习问题。本文在心理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堂英语阅读课教案,并略微分析了该教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神经生理学四个方面探析心理语言学产生的历史根源,评述心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心理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以及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心理语言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心理学理论基础经历了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语言学对我国当前的二语习得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全面透彻的了解心理语言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对于促进第二外语的教学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从三个层面论述了乔姆斯基对现代心理语言学的影响,即其学说在现代认知科学、发展心理语言学以及实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他对现代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对英语词汇习得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在认知基础上,根据诸如人们较易记住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和名称,经过语义深加工的词汇记忆深刻,人们对具有相关语境的信息提取较容易等心理认知规律的特点,运用范畴化、语义网络、语境和组块等方法有效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来阐释英语听力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它的三个过程来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a book report of "Psychology of Language",a book on the field of psycholinguistics written by Carroll,a professor of University of Wiscosin-Superior.In this book report,besides a general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inguistics and an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my personal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psycholinguistics is also stated,that is,the in-fluence of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up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6-2010年5年间8种主要的外语类核心期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国内外语心理语言学研究发展的整体态势。结果显示:1)5年来心理语言学研究呈上升趋势,尤其在09年之后;2)研究范围逐步扩大,但仍以言语理解为主,对语言和思维,语言习得及应用心理语言学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可对言语生成的研究严重不足,因此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需拓展;3)研究方法上实证性研究在09年之后开始逐渐增多,但大多数是以重复性试验为主,缺乏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公式化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成分,目前从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对其研究还较少,尤在国内更少。文章主要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现有的公式化语言相关研究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讨论这些研究的结果以及其局限,分析现有研究对今后公式化语言在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研究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颖 《海外英语》2012,(1):155-157,159
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活动,而不只是指译文本身。所以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译文的研究,还要更深入到对翻译过程的研究。翻译活动是心理活动和语言应用的统一体,而心理语言学正是对语言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所以心理语言学可以从最基础的语言、心理、思维的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和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更深的理论基础。以跨学科的视野来拓宽现有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翻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维果茨基通过批判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主要表现为独具一格的心理语言学方法论,并行、交叉的思维和言语关系论,社会历史的、活动的言语功能论,对立统一的言语结构论,动态发展的言语过程论。维氏的心理语言学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