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的解放和自由是有条件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技术实践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迈向解放与自由的一步。现代技术正在为人类开拓着多种可能的解放之路,主要表现为:摆脱种种危机的技术,筑牢自然解放的根基;改变生活方式的技术,探求社会解放的新路;开拓生存空间的技术,踏上空间解放的旅途;改变发展方向的技术,感受基因解放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发展与解放 ,即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展开 ,而技术进步是其现实性展开的物质基础。人类早期 ,技术水平极端低下 ,共同体拥有的自由是氏族成员所享有的自由的绝对界限。农业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 ,个体自由在社会共同体中得到了相对发展 ,但人的自由发展仍受到极大遏制。产业革命对技术的巨大推动 ,标志着人在社会中自由度的大大增强。后工业时代 ,科学技术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具有更加鲜明的作用 ,技术的历史进步 ,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动力学 ,而且也是人类自由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都很关注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从对劳动的分析入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提出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达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但资本主义社会却利用技术理性使人们仅仅满足于虚假需要,出现了消费异化。他主张通过艺术和审美形式来实现人类解放,但由于缺乏现实依据,不免陷入乌托邦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在智能化时代,劳动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人类劳动过程的解放。从解放体力到解放脑力,劳动过程中“观念改造”实现了智能化;为人类进行想象与创造提供更多优选方案,提高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类自由劳动时间增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实现可能。与此同时,人类劳动形态亦发生了系统变革:重复性、程序性的劳动逐渐为智能机器所取代;多种过渡性非典型劳动形态大量存在;对知识、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检视劳动的主要侧面。相应地,智能时代劳动关系的逻辑走向亦发生变化:人机关系一体化的智能创造要求人类与机器实现优势互补;市场用工形式愈发灵活;传统产业工人面临一系列困境与挑战,要自觉主动实现劳动技能转型升级以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呦呦鹿鸣》中的中心意象雄鹿比比是真善美的象征,它被残忍虐杀的命运说明人类真正的解放是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自由,而不是肉体的解放。只有改变人的奴性,使人成为自由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是马克思在理论旨趣、文本主体、实践求索和终极价值中不断追求的最终理想。但是,人类解放理想的形成和确立需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得以实现的三个现实层面:上层建筑解放、经济基础解放、自由与个性解放。这三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与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育迷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人在教育中被放逐了,人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主体地位而沦落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一种技术过程的中介。解放人的价值、个性、潜能与自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解放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自身是实现教育解放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人的放逐到人的回归,才能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由观,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自由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点,是自由观发展史上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包括:自由存在于人类劳动之中,劳动是人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是个体与全体共同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生产力水平决定着自由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解放必然要经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简婕  马萍  张晓彤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18-22,52
技术的教育价值一直是教育技术学者孜孜以求的终极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成为人们再次思考这一问题的契机。从21世纪对人的发展要求出发,世界各国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以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的21世纪技能是当下教育的宗旨。从技术作为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场域来说,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技术使人获得了发挥自身创造性的权利自由与解放。这种旨在让人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主体向度),并有能力积极改造社会(社会力量向度)的教育价值观彰显了教育的元价值。古往今来,技术在教育活动中一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而在21世纪的教育活动中,技术应当成为教育元价值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生活环境,环境也改变着人。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由于人的实践方式、交往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内涵和本质特性也不一样。当今人类生活在物理空间、过渡空间和虚拟空间三元共生的空间环境之中,人的本质兼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虚拟性三重特性。人永远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才真正拥有了自由自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2.
在重新审视“人文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技术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指技术教育对人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孙朵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5-17,30
自从哲学产生以来,人的问题始终是哲学家思考和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归宿。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彻底解放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需要一定条件作为前进和发展的支撑。因此,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归宿,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必将指导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与奋斗。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主客二元对立的主体哲学思想,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对抗。自然环境在人类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下不断恶化,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后现代技术美学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技术负效应的同时致力于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技术的关系,并把人和自然的解放及自由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革命呈现出与以往科技革命不同的时代特征,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显著,高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趋势加强,科技活动的社会性、国际性突出,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有序性、平衡性,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时空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促使人们努力构建一种系统的、开放的、多维的、模糊的崭新思维方式,以体现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更大活力.  相似文献   

17.
塞耶斯立足于西方发达社会的现实和马克思的劳动观,批判了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揭示了高兹关于劳动和休闲、劳动解放和人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高兹的劳动观进行了系统地阐发。他指出高兹的劳动观建立在其个体人本主义的立场之上,高兹坚持休闲至上的观点,将人的解放归结于时间的解放,并以消费价值观和需求观的变革来构建其乌托邦式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的思想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及社会结构。当今,中国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化进程正进入重要时期,要保持经济又快又稳的发展,最根本的方式是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好高新技术,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抓,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把国有经济改组与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握国有经济重组和信息化变革的时机,以实现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革新,提高国民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