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容姐"的名字叫汪容,"容姐"的称呼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对她的爱称。六月份的"容姐"又让师生们为她骄傲了一回,在高考中考得高分,可谓星光灿烂。然而,"容姐"实在是一个平凡的学生,是那种放在学生堆里你绝对不会注意的学生。她就曾在我的眼前这样轻易地溜走过。我的眼睛扫过政治班近四十位同学的脸。那是一张张经过学校高一高二两年的历练已经逐渐成熟的脸,但却又带着刚入高三的紧张与兴奋。  相似文献   

2.
李欣 《今日教育》2013,(9):41-41
我说教师宽人严己,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朋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但求无愧于心。于老师的学生叫他"于哥""天哥",而私底下,学生们则称其为"老大"。他对学生也不称呼同学,而是叫"孩儿们"。这是于天伟的教育哲学,在一种平视角的交互中,让学生学会理解爱,进而爱人。理解学生,学生才会理解你在于天伟看来,教育是个细心活,需要更多的耐心。  相似文献   

3.
学生们这样评价她:"她是我们最可信的大朋友。"学生家长们这样评价她:"把孩子交给她教育百分百放心。"同事们这样评价她:"她对‘三尺讲台’有火一样的热情。"她自己经常对自己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追求无悔人生。"她叫周丽萍,是东营市海河小学的一位老师。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耕耘教坛十七年,赢得满园桃李芬芳;她没有伟岸身躯,却时刻践行教师天职,用爱心谱写着教育教学的美丽诗篇……  相似文献   

4.
赵锋 《上海教育》2012,(28):38-39
探寻同济中学五年来的变化,与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力探索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强调"心理的正向力量",发挥"爱"的魔力密不可分。"我们班的孩子……""那些孩子……"在杨浦区的同济中学,对于学生,教师们的称呼更多的是:孩子。在一声声"孩子"的称呼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他们把学生当做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爱、去教导。贾佳老师不再教某个班级了,她的告别方式是:送给每个孩子一个自己制作的蝴蝶结。  相似文献   

5.
赵锋 《上海教育》2012,(19):38-39
探寻同济中学五年来的变化,与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力探索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强调"心理的正向力量",发挥"爱"的魔力密不可分。"我们班的孩子……""那些孩子……"在杨浦区的同济中学,对于学生,教师们的称呼更多的是:孩子。在一声声"孩子"的称呼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他们把学生当做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爱、去教导。贾佳老师不再教某个班级了,她的告别方式是:送给每个孩子一个自己制作的蝴蝶结。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  相似文献   

7.
黄娅菲 《教师》2020,(12):9-10
以德立教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爱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到"爱"是一个有魔力的字,爱能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需要爱。同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乡村教育,提醒我们,"爱"也是一个有营养的字,爱如甘霖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乡村学生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爱的滋润。文章论述了如何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8.
爱是教育的点金石,她显示着巨大的魔力。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教师只有亲近学生,为学生付出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只有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互通的桥梁。而"情感教育"的关键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上。就学校情感教育来说,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理所当然地成了"情感教育"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会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教育好学生。也许不经意间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做一位与爱相伴的教师,给学生的心灵徐上爱的底色。爱的底色,有一种色彩叫"尊重"。叶圣陶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称之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想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则说的更为直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生命,教师和学生是她灵魂的载体。我们热爱学生,就应该犹如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带着这一理念,我也开始探寻自己在教师旅途中的所做、所思、所感。一、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爱的天平倾斜于听话的学生,而给予个性较强、顶撞老师的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12.
爱,曲径涌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良好的情感沟通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成其为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因斯坦说过:"过了若干年后,那些教的知识都忘了,留下的东西才是教育。"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我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教师必须把爱深深地撒播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14.
关淑艳 《课外阅读》2011,(3):223-223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犯错误,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作为班主任,我时常提醒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加点爱在里面,就这样我把自己对学生真诚的爱用最普通不过的形式传递给了学生,因此我由衷地体会到: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深师生了解,增强相互信任,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0,(24):60-61
教育好学生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这种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师生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我们培养,这是极大的信任;人民把家庭的未来交给我们教育,这同样是极大的信任。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这样伟大的育人事业,需要教师师爱荡漾,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16.
李倩 《考试周刊》2014,(25):169-169
<正>十一年前,我走上了挚爱的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凭着对汉藏学子的满腔热情,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享受属于自己的教育幸福。一、大爱无声,以生为本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十一年来,我所负责的每个班级,同学关系总是那么融洽,师生关系总是那么和谐,奥妙所在,正如  相似文献   

17.
杨虹萍 《教育》2013,(7):61
笔者在班主任岗位上耕耘了1年,深深懂得教师不仅要走进学生心里,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心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因为,只有懂了孩子的心才能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你瞧,以下这几位"名将",就是我们"幸福十二班的骄傲。"老班长"黄月凌黄月凌是一位小个头女生。在一年级开学之际,我问孩子们谁能主动担任班长职务,全班只有她主动举手,理由是她在幼儿园是担任班长的,我真佩服眼前这个小个头女生的勇气。她就这样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我时不时地进行沉思,回味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究竟,爱的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书中阐明一条观点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善良的人。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名叫韩璐的同学,她先天听力不健全,五岁  相似文献   

19.
郁吉 《现代教学》2012,(10):50-51
教师心中有爱,就会在学生面前更具亲和力;心中存爱,就会情不自禁地去体贴、理解学生。做班主任,心里就要充满爱,从心底去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我带的近几届学生现在都进入了上海市的许多中学继续读书。总有家长向我报喜:"我家小叶在徐汇中学,语文考试名列班级第一,谢谢你,郁老师……""我女儿小季明天要来看你,她说昨晚梦见  相似文献   

20.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常常要与学生沟通。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呢?一、积极聆听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