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9):82-85
一、班集体自我管理的特点及发展阶段(一)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涵义和特点班集体作为一个自主能动的教育主体,它的发展和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师集体的教育影响下,通过集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结果。现代班集体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管理、教学、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而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积极的班级管理方式——发展性班级管理。发展性班级管理包括;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和班集体的自我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10):73-75
一、“问题学生”及其与班级集体的关系 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艰苦和复杂的工作之一。在中小学的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问题学生,虽然数量不多,却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班主任用尽了各种可能的办法:耐心谈话、批评表扬、严格管教、关爱帮助、发挥其长处、与家长联系,等等,然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成效却依然甚微。难怪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类学生称之为“难教学生”,并称“难教学生”为学校教育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班级教育共同体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保障 班集体是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是影响班集体建设最为重要的因素。现代班集体建设成功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教育经验是:学校和班主任应当致力于班级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才能使班集体获得健康、持久发展的动力。所谓班级教育共同体,是指以班级每位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由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班级学生共同组成的、相互协作支持、彼此关系融洽、并在班级发展、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上达成高度一致的共同体。班级教育共同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学校支持下,通过班级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集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包括对话和合作)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班级教师集体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相合作与关系的不断调整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中的班级教育共同体主要是指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6):63-66
一、班集体建设的一般过程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和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尽管每个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尽相同,但对于一个新组建的班级而言,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基本阶段:  相似文献   

5.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2):70-71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细胞,是学生成长的文化、制度和心智环境。健康的班集体能够建构高质量的集体精神生活。为进一步推广现代班级经营理念,帮助广大教师提高班级建设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本刊特约请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胡麟祥同志就“现代班集体建设”主题开辟专栏。  相似文献   

6.
7.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3):71-73
什么是班集体?有人把组织有序的教学班看做班集体,有人认为,“班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班级学生群体”;其实,组织有序的班级仅仅提供了班集体发展的基础,班集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班级群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班集体是在学校教学班基础上,在教师教育指导和集体主义价值引导下,在共同活动中形成了文化心理共同体的学生主体。如果要对班集体的本质涵义作进一步理解,还需要从三个层面去认识班集体。  相似文献   

8.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8):71-74
一、班级活动是一种班本化的课程体系 活动是班级集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离开以学生集体为主体的共同活动,班集体建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班级活动,广义而言,指以班级为组织基础的一切活动;狭义上理解,则是指除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班级成员共同参与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平时我们所说的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指导、集体劳动及各种文体娱乐、游戏及解决班内问题的集体讨论等等,都属于班级活动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10.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11):64-67
一、班集体智力背景的涵义、特点和功能 班集体的智力背景是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而独特的领域。智力背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来的,其涵义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思想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智力上的准备。班集体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它同学生个体一样,不仅具有自己的情感、思想、追求和个性,也具有自己相应的智力背景。  相似文献   

11.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5):71-73
在我国传统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班集体属于学校德育的范畴,通常把班集体理解为学校德育(特别是集体主义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班集体建设则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和教育要求组织、培养班集体的过程。班集体被看作是按某种共性规范要求被动塑造的客体,因而忽视了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班集体作为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和自主建构过程,也忽视了班集体建设在整合、优化班级各种教育、文化要素中的独特价值。因而,需要在新的课程文化背景中重新认识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许多环节要靠班集体落实,各项活动也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本文就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目标设计、组织建设、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班华 《班主任》2011,(4):9-11
班集体即班级学生集体,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主体。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实施教育的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教育力量,也是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也是班主任的教育策略,即通过建设班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建设班集体是工作目标,通过班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管理》2010,(7):39-40
通过班级这一基本组织形式,“教育不仅使个体获得知识,而且也是对个体发展的一种价值认定,教育使个体赋有了价值,价值的增长又赋予了人的发展意义”。班级管理不仅要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更要重视对学生价值的认识和定位,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科学的班集体建设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完善也有利于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可以说,学生个性发展与班集体的形成、发展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班集体在我国,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但班级并不都是“班集体”。所谓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的联合体,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以儿童与青少年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亲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介、以…  相似文献   

17.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7):66-68
一、教学活动与班集体建设的关系 在传统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学活动和班集体建设分别属于教学论和德育论研究的范畴。前者关注的是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认知过程。后者则主要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多大联系。但在实践中,教学活动和班集体建设都必须以教学班为共同的组织基础,以教学班全体学生为教学、教育的对象,以每一个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因而,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2(4):76-78
一、班集体的发展规律 班集体是现代学校中最为稳定和基本的儿童集体形式。班集体成员是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社会变动、多元文化、教育改革、学校理念、教师素质等复杂因素都会影响班集体的发展。因而,要真正揭示班集体发展的规律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总是认为只要把学生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能够达到在思想上、行为上、感情上一致,就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其实不然,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如果仅仅是把学生驯化成一批听话的机器,那就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