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一个正义女神手持天平,蒙住双眼。她手中的天平不倾斜,意味着正义与公平,她蒙住双眼,意味着不带任何偏见。这个神话表达了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对公平与公正的渴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过“有教无类”的主张,这个主张既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民  相似文献   

2.
《青海教育》2007,(3):54-54
30年前,高考在被废止了10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事实上,这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建立,反映了人人享有教育资源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与公正这一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念的认同和信心,反映了社会的理性和进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对公平性原则进行操作的第一要务,就是确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1.在以往科学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体系。2.强化考试的情景设计,鼓励和引导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3.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价值,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不公正不平等现象,而且日益侵蚀社会稳定和影响社会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公平公正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在各方面进行纠正和改革,贯彻公平公正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这需要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文章从教师要关注世界各国时事动态、强化使命担当展开论述,强调教师要立足于当地社会资源、扎根于课程标准要求、筑基于学生思想实际,做一个终身学习、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的典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教育调配工作的公正、公平,我们郑重承诺:不接受任何教师的钱物和吃请;不违规为任何教师调动说情或开绿灯……”近日,竹溪县教育局局长王玺在县实验中学学术报告厅,向全县人民作上述承诺。这一庄严承诺,正式拉开了该县2011年教师调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包括教师公正在内的教师专业伦理品质的培育和践行,在道德重建的时代,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价值和意义。就教师公正而言,其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教师公正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头脑中的偏见、利益的考量、权威的压制以及感性的偏好。基于此,教师公正的实现就需要教师检视头脑中的偏见,在人的意义上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超越利益的诱惑,在严格自律中实现公正;摆脱特权思维,创造公平的学校生活环境;正视自我局限,在自我反思和完善中实现公正;用仁慈补充公正,令公正的实现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体制的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导致了许多社会冲突和不和谐,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的,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构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公正作为一种规范性范畴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要求,它既是一种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要求.追求公平与公正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在追求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上人们是没有分歧的.然而,公平与公正并不具有永恒真理的性质.在社会历史中具有历史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的性质,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要求的公平与公正的意蕴存在着差别.在不同阶级的人群中,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在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上,既要反对绝对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相对主义观点.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追求应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只有符合历史必然性要求的公平与公正的价值诉求才具有现实性与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谈论公平与公正问题,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本前提与参考坐标,人们追求的应是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公正,而不是一种抽象的,或是没有确立坐标限制的公正.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高等教育走过了近30年,有18所大学实施单考单招政策招收残疾学生。到2011年,招生计划达1349,有近30000名残疾人享受单考单招政策,圆了大学之梦。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改革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本文阐述了单考单招政策,指出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涉及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它的招生制度直接体现教育公平。追求公平、公正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原则,现阶段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得到大幅改善,但是在招生程序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程序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制度公正与招考公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公正是实现招考公平的重要前提,没有公正的制度也就不可能有公平的招考。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和考试管理部门在招生考试制度设计的公正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对促进招考公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招考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与否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如何从招考制度设计公正的理念出发,积极探索实现招考公平路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义务教育德育质量监测常态化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评价素养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成为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评价素养既要体现学科共性,更应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个性,即内化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层面的学科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一种品质。为此,从评价理解、方法选择、工具研发、结果解释、交流应用和反思改善六个维度,尝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评价素养结构,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评价素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招生公正公平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建立。反映了人人享有教育资源的认同和信心。反映了社会的理性和进步。应该说,高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公正的象征。高考的实施和操作,更多的是对公平原则的理解和操作。公平、公正是高校招生的灵魂。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为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所关注,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是摆在我们教育考试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是当前教育战线突出而紧迫的重要任务。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公正与公平地对待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是教育实现公平最基本的体现。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在大力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共享教育阳光的今天,我有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因为成绩不是很好,表现也不是很好,初中时期的老师并不重视他们。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心理上多少有些缺陷,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什么都无所谓。这对于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上存在了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勤动脑。  相似文献   

16.
素养者,修习、修养者也。能反映人之素质与涵养,乃人立命安身之本,创业立世之根。语文教师,应学习不止,常修素养,方能两袖儒雅清风,一腔从教热血。吾以为:语文教师之素养,当修语言、文学、精神三者。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建设世界级的教育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从提高教师质量入手,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新标准围绕三项专业要素——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哜段。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关键性作用,为澳大利亚青年提供优质的教育,注重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高考竞争的加剧,“倾斜的高考分数线”渐趋显露。对此,考试公平论者认为应该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制度;而区域公平论者则认为应兼顾省区之间入学机会的大致均衡。其实,两者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公正观,考试公平代表了个体主义的公正观;区域公平则代表了社群主义的公正观。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争论,既是不同地域集团竞争教育资源的利益纷争,也是不同公正理论对分配入学机会的价值分歧;既是因人们理性自觉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更高水平的公正性期待,也反映了依凭有限理性建构的录取制度滞后于改革实践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卓越,建设世界级的教育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从提高教师质量入手,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新标准围绕三项专业要素——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关键性作用,为澳大利亚青年提供优质的教育,注重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为其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出于教师的社会角色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