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而落实学生重心地位,中职学校德育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以往学生德育是处于从属地位,而现代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想敢干,富于创造的新型人才。传统的德育方法与这一要求很不相称。为此,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而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应是改革和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工作、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通道。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些学校教师居于重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以灌输  相似文献   

5.
教学与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学习体和教学体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其中,学习体的重心决定教学体的重心,教学体的重心随学习体的重心变化而变化,学习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学业水平与德育发展水平具有高度正相关性,因而在对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群体实施德育时,学校要根据学生德育发展水平,降低德育重心,并建立强有力的德育支撑体系,使低重心德育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使德育为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保驾护航,必须立足于德育的长远效应,让德育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德育必须实现观念和做法上的人本化调整,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心灵世界,同时以做好班主任队伍的智慧化建设、德育本质的回归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基本措施,为中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有效应对各种反文化潮流和垃圾时尚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以往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重外律、轻内修。传统的德育方法已很难适应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教育目标,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使德育为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健全保驾护航,必须立足于德育的长远效应,让德育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德育必须实现观念和做法上的人本化调整,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心灵世界,同时抓好班主任队伍的智慧化建设,推动德育本质的回归,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中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的过程中校准现阶段的德育工作发展方向,有效应对各种反文化潮流和垃圾时尚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田国秀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  相似文献   

10.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方法体系与现实要求很不相称.要顺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德育教学中“投入大,产出少,实效性低”的现象,在研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德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德育培养目标,革新德育课程内容,活化德育教学模式,改革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郭颖 《文教资料》2007,(25):153-154,148
因制度的学生的等原因,职校德育出现现实的困境。面临困境,职校教师需要在德育实践中探索适合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路,实现德育目标由务虚向务实的调整、德育路径由一元向多元的拓展、德育方式由单纯说教向多方互助的丰富,提高德育实效,突破德育困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应当是按照整体规划,确定德育的时间、内容、数量、程序和做法,组织全体教职工按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在入学后三年内,在德育活动、德育体验和德育思考等三个方面的递进性和总容量得到保障,保证德育内化的完成,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德育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以传统观念看来,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  相似文献   

15.
德育实践中,德育重心必须从他律转向自律。其基本遵循是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省自控和自然自由。其必由之路是德育课程渗透、专题活动引导与生活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体验。德育方法的尝试和实践,重心是突出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刘琼 《师道》2007,(2):46-46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杨娟 《文教资料》2006,(31):74-75
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及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传统的“教会顺从”的道德教育已日益受到冲击,德育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的发展要求道德教育必须从“教会顺从”向“教会选择”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从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方法、调整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成人德育必须转换教师德育角色,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成人教师队伍的德育能力,以实现成人德育的科学性、时代性、生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理、寓教于德。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