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学教育是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对科学教育的内涵追问与方法探索是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落地的重要根基。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如何成为人的主动学习行为,体现在科学知识内容、过程方法、教学规律和社会互动之中。本文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内涵、问题和方法的探寻以深度回应新时代科学教育关键议题。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演化中逐渐丰富,发展至今已形成关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等多重愿景的交互表征。时代性的政策演进与多元化的学科主题诠释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阶段,素养导向的人才观念和连续贯通的培养理念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育人趋势。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体现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及其互动的过程中,我国科学教育教与学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即学生高学业成就的背后表现为低水平思维与情感技能,教师专于学科教学而弱于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学生擅长双基掌握而缺乏高阶思维培养。因此,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当广泛开展基于新兴技术和生理证据的实证与跨学科交叉研究,有效推进概念转变、元认知、科学论证、推理和建模等高阶思维教学实践,深入挖掘科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规律,以达成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十分重视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问题,而且十分重视科学发展问题,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建设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当然,其中包括教育科学,这是对教育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那么,什么是教育科学的中国气派呢?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过程中所必须清楚地理解和把握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虽然已历经百年,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在新时期解决科学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必须厘清科学教育中的几个关系性问题:第一,科学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与科学教育分属两个范畴但又相互关联;第二,科学方法与科学教育方法之关系,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者做科学之方法,科学教育方法则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之方法;第三,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之关系,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追求之目标,科学知识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四,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随着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科学与技术在教育中逐渐走向融合,但现时期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仍具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石发 《教育革新》2007,(6):20-21
幼儿最早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家庭在科学教育幼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多数家长对如何科学地教育幼儿的认识不足,由于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及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有明显的差异。家庭教育的实际现状不容乐观.对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施指导,为从总体上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幼儿的质量,使广大家长重视家庭科学教育幼儿的问题,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与活动,进行多种渠道的宣传沟通,以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是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在对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的访谈中,杨院士以科学家理性的思维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如何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益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教育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困境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科学教育未来发展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系统论述了我国科学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从教育内外部同时着手,建立科学教育与社会文化良性互动的开放系统的问题,无疑对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教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科学教育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我国科学教育的主干,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过渡阶段、学习苏联阶段、探索阶段、十年动乱阶段、调整尝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科学教育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在我国科学教育进一步发展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科学教育在近些年。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科学教育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并应用科研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剖析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包括教师的科学素养问题、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科学课程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问题等。旨在解决科学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增加一点积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我国传统人文精神自我消解、西方的人文精神没有移植进来的情况下,在科学教育蓬勃发展的映照下,使人产生人文教育式微是科学教育造成的错觉,造成了人们对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状的误读。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维度、比较的维度剖析了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不是太多而是不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量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及特色常德高等专科学校谭长贵陈清泉一、科学定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科学定位。也就是说,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不是高...  相似文献   

13.
张凡 《辽宁教育》2002,(10):34-36
中学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科学素质,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也就是要对其进行评价。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科学行为。培养中学生的科学能力是科学教育尤为重要的目标,科学能力的评价是科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评价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多地重视对科学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科学能力的考核。近些年来,在各种测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开始注意考查学生的几种科学能力,如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简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激活了教育科学,人类不只是确认了社会进步要依靠教育,而且同时考虑到科学教育要依靠教育科学的问题。现在,对教师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已发展为学科专业和教育科学的双重性。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5.
资料荟萃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谈努力提高 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水平 在对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进行研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什么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有什么关系?事实上,科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开放的系统,不仅系统内各个学科相互渗透,而且与系统外的技术、社会、文化发展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教育是一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教育。同样,科学发现和发明背后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动因以及它们对人类发展的促进,则是科学教育更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简单地说,科学观就是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科学价值的总的根本看法。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既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理论课题,也是当前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理论的基石。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反思科学教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我国科学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其一,唯科学主义的科学化观;其二,社会本位的科学教育观;其三,推崇“双基”的科学课程观。其原因是受西方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我国传统化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影响。这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必进科学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科技社会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社会与科学教育陈士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变迁节奏快速、知识信息剧增、生产力发达的科技社会。生活在这个科技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这就涉及到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问题。那么,何谓“科学教育”,对它该如何界定?一般认为,“科学教育”是包括科...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教育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对中国教育工作者科学精神的迷失,教育学风问题凸显,中国教育学风纠正与教育评论的使命,21世纪中国教育应倡导的教育学风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20.
王燕娇 《成才之路》2023,(10):93-96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接触科学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合理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以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科学的奇妙,有效提升科学素养,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文章从找准课程起点、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兴趣,搭建问题支架、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反复试验、强化幼儿科学品质意识,重视感知体验、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精神,结合幼儿生活、积极进行科学活动反思等方面对快乐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