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对青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路遥作品中“奋斗型人物”和整体呈现出的乡土气息可以培养青年读者对一普通的、平淡的生活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路遥及其作品是对青年进行人生教育的优秀素材。  相似文献   

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孙少平是这部小说中具有经典意义的形象,他以一个硬汉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弱者的卑微生存及其奋斗历程。然而他的硬汉气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而是伴随在人物成长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
"几天以前,我在榆林清涧县调研途中参观了路遥纪念馆,参观之后很有感慨,很受震撼,我一直和随行的同志讨论‘路遥的意义’是什么。""路遥自小家境贫寒,在农村务过农、在小学教过书,可以说没有任何背景。作为一名文学青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超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这是路遥精神的核心价值。我坚信,陕西的厚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路遥’。"  相似文献   

4.
路遥在《人生》中,通过两段爱情描写,既展现了人性的深度,也从物质的角度刻画出了城市对农村的优势,以及这种优势造成的人性异化.高加林淡化社会责任,仅仅追求个人前途的奋斗之路,是当代中国青年奋斗的先行者.路遥对上述社会动向的把握,展现了其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敏锐.  相似文献   

5.
路遥的《人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部中篇小说。众多的文艺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不懈奋斗的高加林形象,以及提出农村青年如何走向城市和走向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小说并没有把重点落实在高加林的人生奋斗上,也即在这部小说中“奋斗叙事”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6.
路遥一生经历的四次精神创伤,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格气质和文学创作。早年过继生活在贫困之中,路遥将这些生活经验带到了自己所创造的文学世界中;文革中被停职及失恋,使路遥跌入痛苦的深渊,他在从政不成的情况下逐渐走上了文学道路;家庭生活中夫妻感情不和,感情的缺失使得路遥在后期的作品中,情感基调少了早期清新、雅致的诗意氛围,多了忧伤、沉郁、凄美的叙述;中年患病,疾病对路遥的创伤产生了促进作用,反过来,疾病中的创作又加速了作家的病情,使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路遥传》作者厚夫说:路遥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断奋斗的传奇人生,他是众多草根阶层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典范。1966年,路遥考上了西安石油化工学校。但这一年文革开始,高校停止招生,他不得不留在延川中学参加文革。他从一个农村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学校造反派"红四野"的头头。他给自己刻了个斗大的印章,带着一拨儿头脑发热、精力过剩的小青年,在城里呼啸而过,抢了延川县武装部的武器,砸了县银行的大门。这些激进、冒进行为多少释放了他长期以来被压抑的自卑、屈辱情绪。但这也成了日后反噬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作为题材,描写普通劳动人民平凡的故事。路遥的著名作品《平凡的世界》深刻描写了时代变化中平凡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描写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吃苦耐劳,靠着不懈的奋斗去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故事,谱写了平凡人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9.
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他的《平凡的世界》就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典型的人物形象,尽情展示着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从作者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展现了人物的奋斗精神以及路遥作品特有的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0.
路遥与陈忠实分别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等代表作品 ,为陕军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 :路遥多反映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用一连串的奋斗者形象 ,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陈忠实则在一个又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身上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 ;路遥作品多以直线式结构叙写故事 ,陈忠实的作品多以网状结构展开情节 ;路遥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 ,按生活的本色 ,再现陕北农民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抗争精神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在对历史亦真亦虚的描绘中 ,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11.
路遥的《人生》与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都以自叙传的笔调描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底层知识青年为梦想奋斗的历程。本文从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作者创作心理情节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高加林和马丁·伊登的梦想追求以及爱情经历,并得出结论:二人的个人奋斗模式代表着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无论是选材还是人物、无论是思想主旨还是艺术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养育他的陕北多土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从不同角度对陕北化在路遥性格、气质、学观、爱情观形成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中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魅力: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人生》通过丽个主人公写了两类悲剧,一类是在高加林身上体现的人生奋斗的悲剧,一类是巧珍身上体现的爱情悲剧。两者都带有宿命色彩,但前者更带有社会陛,而后者更富有人情味,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出身农民的作家路遥对于生活的悲剧感,同时满足了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或有底层生活经验的读者对悲情艺术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路遥的《人生》主要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群体普遍遭遇到的奋斗悲剧。路遥先生虽然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主观倾向的为这些青年设置了人生目标、追求的途径以及遭遇挫折后的何去何从,文章试图将巧珍放到与高加林同样的社会青年位置去谈这个人物在作者的男性话语下所受的局限,即走不出去的"围城"。  相似文献   

15.
《平凡的世界》是以西北农村为背景的史诗性小说.作者路遥通过全景式描写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塑造了新时期、寻找新出路的农民典型孙少平、孙少安等,展现了平凡人物的奋斗历程、爱情归宿,歌颂了主人公们在与人生苦难的抗争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以及人性的美丽.小说无论是主题的开拓、人物的塑造,还是爱情的描写,都体现了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既是自己长期崇尚风格的延续,又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生活经历有关,也受到了柳青的影响。他始终注重以社会历史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一方面强调真实客观再现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强调历史性。在对时代环境的描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中,真正做到了环境的典型和人物性格的典型。路遥并不着意于现实批判,而是强调文学为人生服务。这种创作观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对其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衡量路遥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既是自己长期崇尚风格的延续,又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生活经历有关,也受到了柳青的影响。他始终注重以社会历史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一方面强调真实客观再现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强调历史性。在对时代环境的描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中,真正做到了环境的典型和人物性格的典型。路遥并不着意于现实批判,而是强调文学为人生服务。这种创作观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对其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衡量路遥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18.
路遥小说受众群体大,读者人数众多,路遥小说的评论和研究呈繁荣的态势,路遥小说是出版社的“长销书”。路遥小说的阅读、研究和出版情况是“路遥现象”存在的实证。  相似文献   

19.
路遥的《人生》与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都以自叙传的笔调描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底层知识青年为梦想奋斗的历程。本文从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作者创作心理情节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高加林和马丁·伊登的梦想追求以及爱情经历,并得出结论:二人的个人奋斗模式代表着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于连和孙少平分别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也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奋斗者的形象。他们身居异国,在个人与社会的格斗中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奋斗的历程,对待爱情的态度、结局、内涵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