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保安族人民,分布于甘肃省积石山边临夏大河家,刘集一带。人们擅长歌舞,民歌称“花儿”,具有高亢、奔放的艺术风格;舞蹈吸收了藏族舞蹈的特色,节奏鲜明,舞姿豪放。《卡依克哈特舞选曲》是一首欢庆丰收的保安族民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     
我喜欢我的家乡——桐庐,喜欢那山,那水,那风土人情。家乡有许多让我引以为豪的地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碧波荡漾的江水,有江南特有的灵气,更有那青山秀水间千百年来不变的风俗——过“时节”。过“时节”是家乡的特色。每个村过“时节”的日期是不同的。一般都安排在秋冬季节,因为这是丰收后休闲的好时光。乡民们在“时节”里庆贺丰收,祈祝来年好光景,为亲人朋友祈求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3.
古代计时器大致有表、漏两类。 明代的圭表于公元1437—1442年,建在北京古观象台。清乾隆九年重修。古代圭表的重要功用是判断方向,测定节气,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测定节气,不误农时,圭表这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晷、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又称刻漏、漏壶、水钟等。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方法,观测壶中“刻箭”的昼夜计时器。据《初学记》引梁《刻漏经》说:“制作刻漏,开始于黄帝时,传播在夏商时。”说明刻漏的出现是很早的。  相似文献   

4.
寻白露     
活动背景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南京是一座非常神奇的城市,仲秋已至,气温有时仍在30℃以上,这让人们很少能明显感受到白露节气的特征。因此,当我们和孩子谈论“白露”节气时,不禁少了几分底气。但是,好在经过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不同节气的洗礼,孩子们对“白露”节气的名称产生了好奇,于是,我们顺着他们的好奇心,开启了“寻白露”的旅程……。  相似文献   

5.
金秋丰收。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第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 蹈展演”取得圆满成功。 “小荷风采”是中国舞协为少儿舞蹈表演搭造的一座闪亮的展示平台,受 到全国的关注和重视,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老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精心设计备课,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如我在教三年级第六册劳动课第3课“农时与节气”时,提前让学生预习。当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时,有一名学生提到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农谚,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这句话也不一定对,例如,蔬菜大棚里就没按这个农谚去种瓜种豆。”对于此事我…  相似文献   

7.
景爱 《科技文萃》2001,(2):29-31
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对森林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说起森林的生态作用,人们都可以例举出涵养水分、调节温度和湿度、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等许多好处来。除此以外,森林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森林能够影响成云降雨。 一、从民谚得到的科学启示 我国是一个农业出现比较早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农事活动中,总结、概括出许多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言简意赅的谚语,多半是讲农时与节气的关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常常是根据民谚来安排春播、夏锄、秋收、冬储活动。民间有“春种早一日、秋收早十天”的谚语,说的是春天莫误农时,早播一天,农作物即可早熟十天,避免秋霜的危害。民间还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的谚语,说的是秋种的节气。错了节气,农业自然不会有好收成。 传统的农业是手工劳动,靠天吃饭。因此,人们对气候的变化非常重视,只有风调雨顺,才能有五谷丰登。“瑞雪兆丰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雨水)连天吃饱饭”,都表明了人们对雨(雪)水的祈盼。人们对雨水的早晚有无观测最为认真,因为旱涝是关系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也是如此。 人们在观察降雨过程时,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就是民谚中的“隔山不下雨”、“隔河不下雨”、“隔路不下雨”。所谓“隔山不下雨”,指的是山的两侧降雨不同,此侧大雨倾盆,彼侧小雨零星或根本无雨。“隔河不下雨”、“隔路不下雨”的情形也是如此。这里所说的隔山、隔河、隔路、都是指同一地方、同一时刻而言、如果说山有阻碍风雨作用,形成地形降雨(迎风有雨、背风无雨)的话,那么,“隔河不下雨”、“隔路不下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是纯属偶然,还是别有它因?这种降雨不均匀的现象,给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启示——在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8.
柏科 《老年教育》2009,(4):48-48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相似文献   

9.
谭文 《幼儿教育》2004,(12):32-32
迎新年演出时,我班的六人舞蹈被评为一等奖。我买来糖果与孩子们共同庆贺。忽然,我发现茵茵伏在桌上.没动面前的糖果。我走过去摸摸茵茵的头,问:“不舒服?”茵茵摇摇头,我也没太在意。  相似文献   

10.
秋意飞扬     
农民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弯下腰,举起镰刀,手握着稻谷的“腰”,轻轻地划过,将稻谷放在蒌箩里。一阵秋风徐徐吹来,起伏的稻浪好像波涛汹涌的浪花,不时传来一阵阵“海浪翻腾”的波涛声。农民伯伯跳着丰收的舞蹈,沉浸在欢跃中……  相似文献   

11.
楹联 ,写尽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 ;楹联 ,解析了茫茫宇宙的深刻哲理 ;楹联 ,增添了多彩人生的真情雅兴。我在这里想略表一下妙趣天成的节气联。有一副28字的节气联几乎是传世之作 ,联曰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春分、秋分两个重要节气及所在月份嵌入联中 ,又道破了闰年的玄机 ,可谓恰到好处。又如有一副24字的楹联 ,嵌入了六大节气 ,语气顺畅 ,如行云流水 ,毫无造作之感。联曰 :天气大寒 ,霜降檐前如小雪 ;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大寒”、“霜降”、“小雪”、“端午”、“清明”、“重阳…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不仅集戏曲、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于一身,还吸取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之精华。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优化舞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重视舞蹈表演,轻视舞蹈教育的现象特别严重。而由于舞蹈教学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教育者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术技巧,更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舞蹈意念”、“知识舞蹈”、“心理品质”的意识,有责任扭转长期以来对舞蹈专业人称之为“小脑巨人”和舞蹈欣赏“曲高和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舞蹈     
在乡村,没有人在山梁上舞蹈.也没有人在田垄上舞蹈,更没有人站在丰收的庄稼上舞蹈——在乡村舞蹈,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特定的人群来进行,否则,你在乡村的名声就彻底地毁了。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28日、29日下午,浙江省天台职业中专“庆贺十七大,喜迎奥运会“元旦文艺汇演隆重上演,两个年级的70个节目分两台推出,形式多样,紧扣主题,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博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舞蹈《校园风景线》、三句半《夸夸校园新面貌》、小  相似文献   

15.
邵妍彦 《课外阅读》2011,(4):199-200
本文阐述了意念”、“气息”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舞蹈的“意念”、“气息”的训练,使学生摆脱那种为动作而练动作的简单模仿,强调以“气息”为训练中心,以“意念”、“气息”来带动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  相似文献   

16.
分析“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路径,通过相关文献及资料的研究,了解“非遗”舞蹈定义、“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意义和“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现状。“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路径可以是增强高校师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非遗”舞蹈与高校舞蹈教育的有效融合,创新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学生舞蹈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其感知“非遗”舞蹈的魅力和神奇之处,从而浸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对“非遗”舞蹈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邓青 《家长》2022,(8):126-128
<正>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印证了中国古老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同和肯定。“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是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彰显劳动人民创造力的优秀民族文化。教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挖掘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进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让学生从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了解和感知节气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与自强精神。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基于节气课程的开发与构建,可以让学生在认识节气文化、感知节气民俗过程中开阔视野,掌握更多与节气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发展实践素养。为此,笔者将“二十四节气”知识课程化,从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节气”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多元化文化发展的结晶。“节气”赋予我们生活满满的活力,与此同时也丰润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浸入二十四节气的元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庆典与教育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3):F0003-F0003
随着历史足迹的慢慢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庆典即将拉开帷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多民族的“大家”走过了60年,按照“六十花甲”的传统说法也应该庆贺,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认识、农耕安排和顺天应时的直觉感受、经验总结,是观照天象、关乎人类自然时序的二十四个刻度。西芯小学将节气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五年级间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各节气的“三候”、节气习俗,并进行节气文化赏析。依据学生年段特征,整合多学科的学习内容,确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三个能力点,以完成方式多元、内容选择多样为手段,以渗透文化信息为目的,我们设计了以美食为主题的节气项目式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