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丽 《声屏世界》2017,(8):24-25
农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舆论动态,探索舆论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从而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理顺农民情绪,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农村社会问题的舆论引导,需要政府、媒体、农民等三方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2.
高江宁 《记者摇篮》2006,(11):35-36
就舆论的定义而言,笔者倾向陈力丹先生的说法: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件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依此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到“,舆论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如果理智的成分大于非理智的成分,舆论的质量自然好,反之,如果理智的成分小于非理智的成分,舆论的质量就差,并容易对问题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对舆论应该有正确的导向。舆论的质量取决于舆论的主体要素公众。公众是自在的,是对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网络舆论属于一般舆论的范畴,但因其与网络紧密结合,因而又具有独特性.同时,这些独有的特征也决定了网络舆论更易于导致群体性的网络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集群行为,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会对网络内外秩序产生干扰,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吴玥 《东南传播》2012,(5):28-29
舆论是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逐渐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舆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西方学界对于舆论的定义和作用的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为了探究中美两国舆论的社会作用与功能的异同点,本文将舆论的作用划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粗线条的划分,大致地对中美舆论的社会作用和功能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出现与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意义,又要对不良网络舆论产生的负面作用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好对网络舆论的规范、调控和引导工作,以实现网络舆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荣 《新闻世界》2016,(1):55-57
"两个舆论场"现象产生于大众传媒主导的传统媒介生态之下。在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社会初步成型。"两个舆论场"被吸收、融合,形成主体多元、场域统一的网络社会舆论场。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力量在新舆论场中意图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场,即物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概念事实来争夺话语权,以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7.
"两个舆论场"现象产生于大众传媒主导的传统媒介生态之下。在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社会初步成型。"两个舆论场"被吸收、融合,形成主体多元、场域统一的网络社会舆论场。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力量在新舆论场中意图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场,即物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概念事实来争夺话语权,以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8.
李丹 《青年记者》2006,(6):40-41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心理和意见的“表露”往往得靠媒体这一桥梁来实现。正是舆论和媒体的这种契合关系,使得舆论不得不借助媒体的翅膀来飞翔。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已经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体。据此,新闻评论对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值得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由于人类思考的天性,内在的评价事物的心理需要,还有对民主政治的舆论监督的需要,使得新闻评论这种基本新闻…  相似文献   

9.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敏 《新闻界》2006,1(1):123-124
新闻从业人员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的重任,从事表达舆论、引导舆论的特殊行业,对社会思潮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肩负着推动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对经济、政治和民情问题作出反应的不同类型的舆论,穿插融合、变动不居,形成复杂的结构和社会声呐系统。经济舆论是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测度器,政治舆论昭示权力及其意识形态是否符合民意,民事舆论则显现政府的治理能力、社会伦理秩序和法治状况。三种舆论的交互演变勾勒出社会变动的轨迹,揭示社会发展的真切路径。在舆论声呐中,政府和民众通过意见交流寻找社会管理的最大共识,不断调整社会政策,使各种社会矛盾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刘峰 《新闻世界》2009,(8):147-148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技术媒介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一股新兴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民间舆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民间舆论的形成以及现状,揭示了中国民众话语渠道的重要性和不足,并指出,只有让民间舆论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来表达公众的意见,才能切实保障民众利益,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12,(6):5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涛甫教授撰写的《表达与引导》近日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本书聚焦的是当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的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问题。研究发现,在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群体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的观念、态度不确定性交互作用下产生了"舆论风险",致使表达与引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张力。本书在深入剖析转型中国舆论表达问题、揭示舆论表达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破解舆论引导困局的思路和策略,尝试为  相似文献   

14.
微博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①“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舆论是多数人对于某一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②“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③……尽管“舆论”一词的定义在学界和新闻实践中尚众说纷纭,但无论从哪种意义看,微博无疑都是当前中国社会舆论重要的呈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袁媛 《记者摇篮》2012,(5):26-27
舆情:群情;民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所谓新闻舆情就是新闻媒体作为中间个体,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以及作为主观个体对此产生反应的综合分析及相应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刘晓文 《今传媒》2007,(7):10-11
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引起社会关注,产生社会影响,这是新闻媒体舆论影响力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即通过信息的随时发布聚合社会"注意力",对舆论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对社会热点的引导社会热点,是指一段时间内公众强烈关注的事态或问题,是舆论热点产生的根源,也是舆论引导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的好,可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推动社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应该成为政府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张勇锋 《新闻前哨》2012,(9):101-102
现代社会,舆论的作用日益明显。舆论趋向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监督的力量。这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意识成为国民的牢固成见,公众的各项自由权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人们公开的言行受到其他人的评价。马克思对舆论产生的这种无形的监督作用,有过多种比喻,其中"舆论陪审团"的喻证,出自马克思写的小册子《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他强调舆论在某些正式的场合对当事人或机构造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1851-1852年,普鲁士政府制造了迫害共产主义者同盟组织和成员的"科隆共产党人案件"。  相似文献   

20.
地震等自然灾害非人力所能避免.但是这些灾难在社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回避。灾难发生以后,舆论成型的速度往往比事实真相的查清来得更快。这些舆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将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诱发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