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朱军 《教育》2013,(21):46-4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对联以及古代自然科学、日常生活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江苏南通的地域文化,即江海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江海文化与江苏许  相似文献   

2.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盛唐的诗苑里诗作颇多,独树一帜。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文化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诗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样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现代企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病症及应对之道等三个方面,揭示了现代中国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从自在的影响到自觉的吸收,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充分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新诗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创新,从传统古体诗歌的经典体式里成功突围,形成了中国新诗的新风格。新诗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是政治和文化的激烈运动,促使中国文学的求新求变,完成了文学本身的蜕变。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潮是文化激进主义,而文化激进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反传统,与传统彻底决裂,中国新诗在文化激进主义的影响下,不断探索中国新诗的出路,实现了中国新诗的话语重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集中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品格,即人生信念、社会理想、生存方式等多方面的价值追求。中国被世人称为"诗之国",而唐诗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居于中心的地位。唐诗中张扬性情、率真自由,情系天地、浑厚蕴藉,心灵相映、人情浓厚,刚健自强,关注民生等文化品格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激励着后人积极追求健康向上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一书中包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论文选取《红楼梦》第五十回的《访妙玉乞红梅诗》,对诗歌的文化负载以及霍克斯(David Hawks)的翻译展开分析。通过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国古诗的理解及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把握,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技巧与文化意象再现。  相似文献   

7.
简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会计实践活动之中。它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的融合性综合文化。会计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又从属于传统文化并由传统文化决定。中国会计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会计文化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影响了现代教师的职业认识与职业观,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并促进了教师肩负重任、履行自己作为教师角色应尽的义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以及孔子的教师形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都体现了教师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教师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让教师心怀热爱,真诚对待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寻访文化故址、学习相关的教师课程、参加相应的研讨会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1],教师努力追求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并以自己的信仰、思想、学识、人格去示范并影响教育对象注1。  相似文献   

9.
“诗言志”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源头,随着它的发展与后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诗论的价值导向,塑造了中国诗歌的道德品质,规范着历代文人作诗、评诗.本文力图从“诗言志”内涵及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诗人以诗“言志”形成的含蓄的文化道德传统、读者以“志”读诗塑造的忠君爱国的道德观念三个方面,论述“诗言志”对诗论的影响.这种影响支配着人们对诗歌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国诗歌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讲究独特且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视角、时代视角、地域视角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准确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深入理解长安文化。长安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长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为古代各政权认可并极力推动、普及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文化,记载着中华传统的辉煌与骄傲;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多民族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11.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现代条件下 ,它唯有放弃原有的文化优越感 ,才能找到与世界先进文化进行交流的契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与区域性的客家文化存在着矛盾冲突 ,但也存在着融合的可能性和内在需要 ,通过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客家文化必然能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传统优势 ,又具备现代性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由于她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及现代大学教育的契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可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严于律己等道德原则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形态的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物化科学技术则属于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基本原因除了生产的需要之外,便是文化的孕育.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从讨论这一问题出发,引出面临科技兴国大业的当代中国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的深层内涵是人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人的文化的现代化。文化转型意味着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深刻变化,它直接制约着我们能否在实质上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文化转型应坚持尊重历史、传统重建、文化整合的基本原则;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我们的文化使命是努力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是士人隐逸山水的产物。山水之美和士人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融合,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美。从先秦的比德山水,探寻山水中的哲思;到秦汉时期对山水的客观摹写,再到魏晋南北朝,融主观情感于山水之中,山水文化才真正独立存在,展现它独特的存在个性。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根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高校应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建构,对提高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在大学中都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中国文化通识教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该课程缺乏鲜明"时代意识"和回应时代文化问题的理论自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善中国文化通识教育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关键性作用的传承者、发展和创新者.高校在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注重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确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民族正气和气节;做人处事诚信为本;处理人际关系遵循忠恕和仁爱原则;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合格的新世纪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新诗重要一支的现代主义诗潮经历了发生期、确立期和成熟期,从而完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周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但它仍是中国传统诗歌创造性的延伸,具有汉民族的思想内核和现代性的艺术姿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将其渗透在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文章就此问题进行分析,首先简述了在职业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就具体渗透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