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参加第11届亚运会体操比赛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受到海湾局势的影响而使一些国家未能参加,但就其参加本次男子比赛的十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运动员和女子比赛的七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运动的角逐来看,还是如实地代表了亚洲体操的真正水平。众所周知,中国队自进入80年代后就成了世界的强队,其中男队曾于1983年战败苏联而获得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女队也曾获得世界锦标赛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又如日本队曾于60-70年代先后十年之久称勇世界体坛,此外在各项上无论中国、日本都先后创造了前人所没有的,由中国和日本运动员命名的动作——如李宁吊环,塚原空翻等等。相比之下,南亚和西亚的体操水平多年来一直处在很低的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6届亚洲运动会体操比赛男子比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队在亚洲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东亚实力强劲,西亚退步明显,中亚潜力较大;个人全能比赛比赛中国后继有人,但是实力与世界级运动员还有较大差距;吊环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杠项目优势明显;单杠难度动作特别是空翻腾越类动作较少,在世界大赛中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9月1日—9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四十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比赛过程及成绩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通过研究得出,本届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有稳定性高、动作难度大(A分高)、尖子运动员的带动作用等等,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前的劣势项目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比赛后半程老运动员的体能不足等,本文欲通过研究对这些不足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调研报告指出中、朝、南朝、日四国比赛成绩突出,代表着亚洲体操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国队在技术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动作规格、技术质量尤为突出。朝、南朝、日具有一定的难度优势,但动作规格质量较差。今后中国要加强创新,提高难度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发林 《体育世界》2009,(4):98-100
采用观查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竞技体操比赛男子体操运动员的现场发挥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重点剖析了中国男子体操队取胜的主要原因,揭示出当前世界竞技体操男子发展动态和实力格局,旨在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保持优势地位,展望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第11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于1990年9月23日至26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参加本次比赛的有5个女队7个男队和几个未组队国个别队员共93名运动员。经过激烈争夺,中国队以较大优势夺得11枚金牌;朝鲜队获2枚金牌,日本、南朝鲜队各获1牧金牌。本届亚运会亚洲体操群英荟萃,与四年前的汉城亚运会相比,无论是参赛队与人数,还是技术实力都有明显增长。除亚洲老牌三强中、日、南朝鲜仍保持领先外,朝鲜队、中华台北队也以惊人的实力进入先进行列。特别是朝鲜队,以高难的动作和完美的表演,夺取了2金2银3铜,列奖牌总数第二。其它一些起步较晚的地区和国家水平也有很大进步。历经四载春秋,亚洲体操运动已由上届的三足鼎立发展到今日四强争霸、群雄并起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40届世界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及29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前八名运动员的动作类型、动作类别、动作难度以及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优秀跳马运动员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建议我国跳马运动员和教练员注重"潮流动作"的训练,不断提高完成对高难动作完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第16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于2010年11月13-17日在我国广州举行,共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体操运动员(女37名、男83名)参加了比赛。经过5天10场比赛,中国男、女体操队以绝对的实力和稳定的发挥,获得13枚金牌、7枚银牌和1枚铜牌,再次称霸亚洲。现结合本次亚运会比赛情况,对我国男运动员的实力进行分析,为2012年奥运会备战提供参考。一、比赛概况(一)中国男队技压群雄本届亚运会,中国男队的参赛队员是刚刚获得鹿特丹世界  相似文献   

9.
李向东  李明光 《游泳》2005,(5):31-32
国家男子水球队于2005年7月14日至7月30日参加了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水球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我队虽然努力拼搏但五战皆负,没能完成好力争打败一到二个队的任务指标。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了和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年轻队员在激烈高强度的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全队在找到不足的同时也看到了进步和今后努力方向,这为我们树立信心搞好今后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每两年举行一次的陕西省高校体操比赛于1989年10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经过一天的激烈、紧张角逐已圆满结束了。通过本次比赛,我们发现了高校体操比赛中的一些问题,对于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必要作出对比分析,以便为今后我省高校体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相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42届体操世锦赛和16届亚运会体操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中国男子体操队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中国男子团体冠军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队;男子个人全能型选手相对缺乏;单项中吊环、双杠项目优势明显;鞍屿和跳马项目后继无人.在"533"赛制下,比赛偶然性...  相似文献   

12.
第27 届奥运会体操比赛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27届奥运会体操比赛进行了评述,对世界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对男、女各单项的技术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亚洲是创立洲际运动会最早,并最有序地坚持定期召开该运动会的地区。 熊熊燃烧了15天圣火的国际大都市曼谷,书写了第13届亚运会的新篇章。 第13届亚运会既未打破传统格局,继承了强弱分明及广泛参与的特性,又重新整合,面对新世纪调整了新姿态;既是对即将过去的20世纪的亚洲体育的准确描述和总结,又是对未来亚洲体育新走向的展示与宣言。  相似文献   

14.
15.
第28届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第28届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的技术发挥情况和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子体操发展已呈多元化格局:俄罗斯强国地位已衰退;罗马尼亚再次有出色表演,确立了世界体操霸主地位;美国队迅速崛起,成绩突出;法国、西班牙、巴西、朝鲜等异军突起,对强国构成巨大威胁;中国女队失误过多,成绩欠佳;单项比赛竞争激烈,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6.
1.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参加第28届奥运会女子团体、个人全能及单项决赛的运动员。(2)研究方法:电视直播、录像观察记录,搜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对资料做定量统计处理。2.研究结果与分析(1)团体比赛:团体前3名队罗马尼亚、美国、俄罗斯均出色发挥,无一人失误。而我队4次大失误,与冠军队相差4.365分,与亚军相差3.575分,与第3名相差3.227分。本届团体赛中我国传统强项高低杠、平衡木排位已跌至第6位以后。(2)个人全能比赛:我国小将张楠首轮跳马9.325分,高低杠获9.462分,平衡木9.662分,自由体操9.60分,总分38.049分,仅少于…  相似文献   

17.
第27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27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前6名、全能前36名、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第33届、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男子体操运动的格局较为稳定,中国队的团体实力近阶段仍将保持领先地位;全能比赛呈均衡性发展特征,这一项目的竞争将会是单项难度与稳定性的争夺;单项比赛呈特长化发展趋势,技术的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同时更加注重比赛中心理素质和落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 35届体操世锦赛和九运会体操比赛各单项决赛成套动作的统计 ,分析我国体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具有的优势 ,扬长避短 ,为今后体操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即将于今年9月22日至10月9日在中国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是汉城奥运会后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乒乓球作为亚运会比赛的项目之一,金牌数量较多(共7枚),因而,对各国的金牌总数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那些乒乓球运动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更是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它们都将为夺取金牌,而不遗余力地去拼搏。作为我国的优势项目,乒乓球的7枚金牌将对我国能否取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就近几届亚运会而言,乒坛的形势比较清晰,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第11届亚运会系统工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11届亚运会是一个内涵扩大型运动会。亚运会系统工程由运动竞赛活动和大型社会活动构成,以7个子系统(即硬件、软件、活件、服件、舆件、外件、窗件系统)服务十两大类活动。亚运系统工程具有巨系统、人文系统、社会关注系统、内涵扩大系统、不可逆系统、自适应系统特征,其控制原则包括宏观控制原则、效益控制原则、随机控制原则、一流控制原则。亚运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方法包括:举国体制、两级指挥、类C3I系统、矩阵结构、科学预测、程序决策、计划网络图、流程图、目标管理、层次管理、全区合练、时统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