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研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肩负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任。在新课程实施中该如何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如何突显教研员的组织、示范、引领作用?笔者认为教研员“走进课堂上课、走出课堂研讨”则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在聚焦课堂教学、促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教研员、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心灵沟通。下面就以笔者策划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未来教育强调"学习本位",教师发展转向教师学习。教研员要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型:一是作为教师学习的引导者,设计与组织教师的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创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建设实践知识库;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引导教师基于学生学习来设计教学,指导教师营造学习环境、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发挥教研员的作用,让教师深人学习《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以笔者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本地区实施三年,实效怎样?前景如何? "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关键在教研员."这是教育部有关领导在全国"基础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这位领导的讲话充满了对教师的信任和理解,对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督促,对教研工作的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4.
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工作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尤其是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如何转变,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切实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增强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是教研员从学科指导者走向课程领导者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浓厚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展了很多年,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改变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这也是所有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本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我校教师如何"教"及"学生"如何"学",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陶静 《现代教学》2011,(7):110-110
教研员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建设区域学科教师队伍,打造区域学科特色品牌。这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研员能否有效指导教师实施新课程。笔者认为:亲历课堂是提升教研员有效指导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就数学来说,有效课堂教学涉及很多因素,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教学?笔者从重视数学教材的有效挖掘、实施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两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应该是一个不够新鲜的话题。在课程改革的伊始,就要这样的争论。有一线教师发出最质朴的呼声:转变教研员的角色,改变教研员的作风,深入课堂、走进课程、参与课题、引领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引路人、知心朋友和宏观课程的谋划者等,应是教研员必须努力的趋势。课堂是教研员的根,研究是教研员的魂,课程是教研员的力量之源。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我们一线教师心中教研员的必备素养。  相似文献   

9.
刘秋敏 《辽宁教育》2003,(11):24-25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对教研员有两句话最引人注意:一是课程改革的全新观念使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二是教研员队伍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这两句话说明课程改革对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表明教研员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责任重大。通过两年的课改实验,我认为教研员在课改中不但要转变教研观念,更要承担好各自角色,并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研工作。 一、教研员要做课改的同行人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研员已和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教研员如何在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笔者认为主要是指如何用最少的教学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如伺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则更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话题.怎样充分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钟进行有效教学,体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前预设、课堂组织、课外延伸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要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多与教师沟通,多深入一线.而深入一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行走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学课程改革走向深入,需要高效课堂作支撑。当前,全国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正在开展高效课堂的创建活动。事实上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判断,它也是教师们永恒的追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仅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课中组织和学生习惯培养三方面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对某县区38名教研员做过粗略了解,78%的同志在如何使教研工作求新求实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大部分也仅仅是能够按照传统作法去听听课评评课而已。笔者认为,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研员必须做到“三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职责到位、教研方法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教研员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和教师,而不是教研部门单方面的人员;教研的过程是教研员与教师、教研员与新课程共育共进的过程,而不是教研人员的“单兵独战”和“闭门造车”;教研工作是一种通过教研员与教师互动、合作、对话与探究共同构建的教…  相似文献   

14.
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应如何定位,应怎样为推进教改服务?理论上我们已经意识到:教研员要由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变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要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变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推动者,他应当是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桥梁,是将抽象的课改新理念实实在在贯彻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促进者。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些角色的转换?我走进了教师们的课堂,开始新的尝试。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社会课:《买东西的学问》。真实教学情境1上课铃响之前,我们走进了林老师的教室,眼前一亮:教室中央拼接了七八张课桌,放着琳琅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观念得以更新,课程意识得到增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这些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纷呈,学生却没有学到多少。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管课程如何改革,有效教学永远是教师应当追求的目标。那么,教师怎样打造出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求简、求优、求实。下面笔者就这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使县级教研员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教研员应尊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研员应做好新课程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促使基层产生"造血"机制,抓紧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法改革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要抓好配套考试改革,促进课改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记、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这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困惑.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角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梅 《当代教育科学》2004,(21):53-54,57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已日渐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引领教师自主化、专业化发展,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系列问题向教研员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教研员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教研员应如何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发挥服务、研究和指导的作用,这是每个教研员应该认真加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高效课堂。作为英语教师如何践行生本教育,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习惯于"讲评"模式,将教育教学理念演绎为自己理解的教育教学行为,以评判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在教研员的眼里,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有问题的。一些优秀教研员甚至亲自给教师修订公开课教学设计。这种将教育理念通过教研员的理解"植入"教师课堂的外部驱动方式,并没有触动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依然按照习惯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中,我时常想:怎样才能让教研活动真正触动教师变革课堂信念呢?我尝试着改变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做法,观察活动中教师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