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11,(5):107-112
文章简要回顾了民俗语汇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包括语言学界、民俗学界及民俗语言学界国内外的学者对民俗语汇的研究,提出“大力加强民俗语汇的基础理论研究势在必行”。文章还试图对民俗语汇研究过程中关于“民俗语汇”的概念界定与定位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对近年来民俗语汇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张殿典 《文化学刊》2008,(5):166-173
《里语征实》是一部流行于民间的以俗语为辑录对象的准辞书,它为我们今天的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里语征实》所收录的民俗语汇为语料,运用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研究本书语汇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本书的民俗语汇进行分析,展示本书民俗语汇的独特风貌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且对发掘隐藏在民俗语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要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黎燕 《文化学刊》2012,(4):99-101
《菽园杂记》民俗语汇的演变,遵循“语随俗变”的规律,“语”和“俗”二者的变化,具有同步性,即该书的某些民俗语汇,随着具体民俗活动被时代淘汰,亦不再被当代人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而是进入了历史词汇、语汇的行列;《菽园杂记》某些民俗语汇的历史演变与民俗文化变迁存在异构现象,即两者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存在不对称、不对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于琴 《文化学刊》2011,(3):144-150
民俗语汇是指各种反映民俗事项或涵化民俗要素的语汇,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也是考察民间文化最生动、最活跃的语料实证。《秕言》作为明代一部俗语辞书,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对《秕言》中所收录的民俗语汇分类研究,旨在梳理和揭示其蕴藏的丰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袁耀辉 《文化学刊》2009,(1):160-166
《通俗常言疏证》是清代的一部别具特色的俗语专著,也是一部民俗语言专著,收录了载干典籍和各地流行于人们口头的俗语近6000条,在俗语辞书编纂中以资料丰富而著称。《通俗常言疏证》中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本文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所辑录的这些民俗语汇进行简论。  相似文献   

7.
叶春生 《文化学刊》2013,(4):135-138
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民俗文人事象,正是通过这些地域民俗语言的言传身教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本文以深圳地区的本土民居(含广府、客家两民系)所操的待业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指出人群混杂、言言交错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汇、语态、语音都折射出这一地域民俗的特异涵义,要仔细体味领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资源,进行立体研究,使民俗语言这一学科确立起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刘佳慧 《文化学刊》2009,(4):103-107
民俗语汇就是那些与具体的民俗形态或某种民俗事象密切相关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语汇。《越谚》正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这些均为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9.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常谈考误》作为明代一部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著,在记录和保存民俗语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作者在分析民俗语汇过程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民俗语言学分析意识,具有令人敬佩的进步意义。作为一部明清俗语辞书,对后世俗语辞书乃至当代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具有不可忽视的拾遗补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常谈考误》作为明代一部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著,在记录和保存民俗语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作者在分析民俗语汇过程中所体现的超前的民俗语言学分析意识,具有令人敬佩的进步意义。作为一部明清俗语辞书,对后世俗语辞书乃至当代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具有不可忽视的拾遗补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秕言》是明代的一部俗语辞书,其中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这些质朴的民俗语汇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先人生活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本文对《秕言》中民俗语汇的编纂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让这部明代学术笔记更好地进入大家视野。  相似文献   

12.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08,(4):103-108
《目前集》是明代名人笔记,该书收录670余个条目,具有珍贵的民俗语言学研究价值。笔者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稽考民俗语汇的百科性及修辞心理的运用。《目前集》的存在为研究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的历史和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虽然《目前集》是名人笔记体的准辞书,并且体例结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于同时代的辞书编纂,尤其是对后代辞书的编纂体例及词源考辨上都有内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增订雅俗稽言》是一部"稽考与诠释常言俗语"的辞书,该辞典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俗语辞书。"尽管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此书颇有微辞",但该书的应用参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增订雅俗稽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谚语、俗语,这些俗语对古代民俗风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增订雅俗稽言》作者、其书、民俗语汇分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简要地对《增订雅俗稽言》中民俗语汇进行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妍 《文化学刊》2011,(2):133-137
我国对俗语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清代笔记类俗语杂书,《言鲭》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词条280个。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没有任何论述从民俗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言鲭》中所收词汇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中蕴涵的大量民俗语汇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言鲭》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晓娜 《文化学刊》2012,(4):147-151
《齐鲁方言存古》和《渔古碎金》两卷是“清代怪才”吴秋辉遗稿中的两卷,大部分词条是作者在研读经书的过程中收录的方言俗语。本文则是对这些语汇从释词方式、内容概述和语汇分类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民俗语汇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丽 《文化学刊》2009,(3):90-94
我们现在居住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传媒都得到高速发展。传媒语言作为传媒时代的产物及标志,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及民俗发展的轨迹。本文力图从民俗角度入手,打开传媒语言的内宇宙,以民俗视野来研究考释传媒语言的语源,让读者领会到语言与民俗在传媒时代的相互博弈,以此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7.
黄涛 《文化学刊》2008,(3):10-15
"民间语言"又称"民俗语言"、"语言民俗"。从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和学术史上的研究实践来看,民间语言主要指那些有着鲜明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话套语。常引起民俗学者注意的语言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两  相似文献   

18.
王端 《文化学刊》2008,(3):117-121
民俗语言又叫"民间语言",是指广大民众口头传承的,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语和套话。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既是一种民俗事象,同时又是其他民俗事象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语言往往容易成为交际障碍,影响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解说是帮助留学生跨越交际障碍,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民俗解说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不同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民俗解说还要从当代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出发,兼顾历史变迁和地域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饱满的热情、开放的胸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语言与民俗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王焯 《文化学刊》2009,(5):38-40
近日,“语言民俗、民俗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变异”专题会议作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的专题之一成功举办,成为由中国学者创立的民俗语言学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专题会议围绕民俗语言与社会生活、跨文化交流中的民俗语言问题、民间隐语行话研究和其他有关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四个议题展开探讨,与会专家发言精彩,会议成果丰硕。此次专题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表明民俗语言学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普遍认可,而且在民俗语言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民俗研究中,要注重民族语言的民俗表达与民族认同。民族语言民俗的表达,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