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记者在战时重庆的报道活动记略张功臣1938牛10月,日军占领汉口后,国民党政府迁往陪都重庆,外国各通讯社和报纸的办事处也随之转移到重庆,在这里开始了长达7年的报道活动。在这7年中,外国记者对抗战的报道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骤然缩小的报道空间这一时...  相似文献   

2.
用字须用心     
《今传媒》1995,(5)
用字须用心文/雷智勇近读《西安晚报》,发现有两个字儿用错了,现提出并探讨一下。一、是“牛轭头”而非“年跟头”《西安晚报》1995年5月12日柯喜堂先生的《头一次吆牛后半截》中,有这么两段文字:①(社员们)从饲养室拉出肥肥瘦瘦大大小小的牛,不慌不忙地把...  相似文献   

3.
且莫等闲看科技名词规范化·宁吉祥·最近,英国一家研究所采用无性生殖技术成功地培育了一头小绵羊。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我国新闻媒体作了大量报道。绝大多数汉语媒体都把这只羊称为“克隆羊”,把这种技术称为“克隆技术”;甚至把“克隆”当动词用,什么“克隆出牛”...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身份     
6月30日,南京某报报道了“南京一工地挖出墓葬群,民工不懂保护,文物惨遭破坏”的新闻,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 报道是这样写的,“昨日上牛9时,记者赶到发现古幕的工地,只见一名工人正用铁棍撬着埋在地  相似文献   

5.
王霖 《声屏世界》2007,(1):44-45
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常见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生动、真实、现场感强等特点被频繁地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深受听众的喜爱。一篇成功的录音报道能够让听众更真切地感受现场的情景,接触事件的实质,引发听众的思索;较之于单纯的文字报道,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事实说服力。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两档重点新闻节目《早间新闻》和《全省新闻联播》为例,每天都有两到三篇录音报道,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6.
(一)韩美林画得真好! 写报道讲究要有独家新闻,其实画画同样讲究要有新意.比如今年是牛年,春节里报上真是"牛气冲天",不仅是彩色画刊.有些专版、专页主题都是"牛"与"牛画",但看多了,基本上都是一个形象,即牛头上加两只犄角,不是老黄牛就是老水牛.  相似文献   

7.
澳门回归,举世瞩目。中央电视台对这一历史盛况作了48小时连续直播报道。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电视台在举办直播报道上正不断地走向成熟。记者电视意识的高水平发挥在直播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澳门回归直播报道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记者在直播报道现场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救牛记     
28头烈牛在上海获救了。有人对我说,你的一篇报道救活了这28头烈牛,也使上海多了斗牛这样一个娱乐项目。说实在的,最初我写这篇报道《牛啊,你能否慢些“走”》,只是一种感情冲动,一种责任驱使,至于能否救活这批烈牛则是心中无数,就象把球打了出去,是否有人接球真不敢奢望。因为,要买下28头烈牛(其实,还包括19只雄鸡、16头山羊),对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都不是一件小事。28头烈牛,意味着它们每天要吃多少饲料?每天要清除多少粪便?更困难的是,在上海这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在某市报上看到一则《临沂农民卖牛前来入股》的报道,说模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募股,来自外地农村的一位农民将牛卖掉后入股分红。报道此事的记者称之为“一大新闻”。笔者以为此举不妥,若报道则应该有个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0.
《华盛顿先驱报》有一篇经典报道,是关于一名一战残废老兵的.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光荣的代价是什么?两只眼睛、两条腿、一只胳膊——每月12美元。”简单的词句,极为生动地把那个老兵一贫如洗的悲惨境遇展示给读者,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制作新闻标题活用成语,能增辉添色。这是我在编辑通讯《孤掌一鸣惊世界———牛贵平奥运会夺魁前后》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孤掌一鸣惊世界———牛贵平奥运会夺魁前后》刊发在黔西南报三版头条,它报道的是:第8届国际残疾人奥运会上,望谟县牛贵平靠残存的一只手,居然在男子A8级400米自由泳中,冲破世界纪录登上冠军宝座,为国争光。这“夹皮沟”里的“小字辈”爆出了震惊中外的新闻,可谓一鸣惊人。收到作者杨建华同志的来稿———《浪里白条今安在盘江汉城泳馆中》(《孤掌一鸣惊世界》的前身),我认为是篇好新闻,但标题要进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新年春节期间,沈阳日报推出《温暖行动特别报道》。报道在主题、角度、写法等方面。没有多少惊人之处,然而其社会反响却是近些年来十分罕见的:首篇报道见报当天,担负这项报道任务的社会新闻中心的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采写稿件记者的两部手机一部被打得欠了费、一部被打得没了电;整个报道进行期间,更有数以百计的读者眼含热泪,提着大包小裹络绎不绝地来为被报道的特困户捐款捐物。  相似文献   

13.
每每翻开报纸(特别是县市报),看到的新闻图片不是某某领导检查工作,就是某某领导讲话图像,再者就是机器加人,或牛耕田的图片。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图片实在太少太少了,新闻摄影在报道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新闻摄影如何跳出工作性报道圈子?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尽快从呆板俗套的工作性模式中走出来,深入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挖掘素材,用摄影记者独有的第三只眼去观察事物,去构思,去抓拍。只有这样才能形象地再现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使报道更具感染力。 新闻摄影要在工作性报道中求得创新与突破,必须打破类同化,摆脱老框…  相似文献   

14.
中韩对抗赛     
记得WCG2003刚结束的时候曾经有一篇中韩对抗赛的报道,写得是意气风发.因为中国不仅赢了,而且赢得很牛;在韩国人的家门口打得他们的职业选手摔键盘。这是以前电子竞技里从没有过的,但是现在,我们开始怀疑,这以后是不是也将不再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作编辑接触通讯员的稿件多,在十几年的编辑工作中,发现很多通讯员在不经意间就把新闻资源给浪费了,实在可惜。 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利用新闻资源,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批评报道产生积极效果 这几年写批评报道的多了,但批评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的事件、客观的报道。真实的事件是客观现实的,而客观报道却不易做到。举一例说明。去年春天,我收到一篇稿件,标题是《不该发生的悲剧他为小树殉情死》。文章大意是: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孔许公路边上的7棵小树被牛弄断了,看护树苗的孙发玉老人找村干部说理,村干部说"这牛的主人是生产…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方格稿纸比作沃野,那么,自学成才的通讯员何承业就是一头勤奋耕耘的牛。这是我看了他的那厚厚两大本的新闻作品剪报资料以后,所得出的结论。五年多来,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各级新闻单位写稿,先后被中央和省市十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六百多篇通讯报道。这位三十岁刚出头的通讯员用他的一支笔,夜以继日地写工农商学兵,写男女老幼,写表扬,写批评,描述日益美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牛干事相亲孔令杰 牛干事姓牛名子儒,是沈阳军区某部新闻干事,因在重大任务中担任政治部《战地快报》稿件的编辑工作而被官兵们敬称为“牛编”。 “牛编”频频在报上露脸,天天笑容可掬。可近日,细心的战友都发现,“牛编”的脸却是阴多晴少。 原来,他接到河南老妈的电话,老人家亲自给儿子作了指示,今年春节一定要“领一个”回去。并委婉地透露,“牛编”在广州打工的弟弟今年春节就要把对象领见父老。 想来也是,“牛编”事业上是一帆风顺,没让家里操过心,偏偏爱情鸟迟迟不来,眼看就要步入大龄青年之列的他曾有不少人给张罗过对象…  相似文献   

18.
孙成民 《青年记者》2016,(35):36-37
2010年《农村大众》创刊60周年时,出了本报的新闻作品集,以示纪念.笔者翻看早期《农村大众》上刊登的新闻,发现基本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写作的.1953年9月1日该报一版上的一篇稿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篇稿件的肩题是“认真贯彻护牛政策团结生产”,主题是“东房上村全部牲畜早下湖耕地”,报道的是苍山县二区东房上村早下手全力进行秋耕的事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粮食短缺,粮食生产是全国的头等大事;而当时用作耕地的牲畜(牛驴骡)很缺乏,保护好作为耕地主力的牛,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耕种,是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所以,这篇报道选择的是当时的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19.
一篇稿件的好坏,一个版面的综合效果的高低,有无策划意识在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年一月份,题为“将人流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报道策划中(连续两期),我深刻地感受到一次有充分策划意识、有精心筹备的报道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污水处理站改扩建项目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包括多个子系统的施工,每一个子系统的施工质量都会影响到污水站的施工质量。文章以污水站改扩建项目为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污水站施工技术要点,确保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