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近几年,每年都有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考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只涉及物体的初末两个状态而不涉及物理过程,这在一定的情况下有简化问题的功效,成为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要求同学们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会灵活运用.对于定律守恒的条件,只会背书上的原话是毫无用处的,而应理解它包含的多种情况下机械能守恒问题.下面就几种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中一条重要要的物理规律.机械能守恒律的条件是教学中的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对机械能守恒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应尉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由于只涉及物体的初末两个状态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简化了问题,成为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机械能守恒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是一类广泛而典型的物理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解决应从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一要正确地分析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特征;二是要正确地分析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特点(如机械能是否守恒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临界条件的分析和判断.例1如图1所示,光滑的水平面连接一个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其半径为0.5m.小物体A(质…  相似文献   

4.
“人船模型”问题是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物理过程类似于反冲模型,以人在船上运动为原型,所以称为“人船模型问题”.满足人动船动、人停船停、人快船快、人慢船慢这样的物理过程,人与船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与船的运动是变速的,但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满足动量守恒,又称平均动量守恒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卷第22题(压轴题)以考生十分熟悉的弹簧为依托,设置一个系统包含三个物体,其物理过程复杂,图景“模糊”,条件隐蔽,是一道既考查知识-力学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又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更突出了对物理过程的考查,是一道能拉开档次的好题.解答时,考生必须首先弄清整个过程的物理图景,针对不同的物体(或系统),分析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再确定其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遗憾的是许多考生不重视物理过程分析,“东一榔头西一棒”,耽误时间,最后随便套用定律列几个方程.因此,…  相似文献   

6.
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审视一个物理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相应能量转化的方向,是同学们学习物理要建立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一条重要的解题思路.本文就用能的转化与守恒的观点来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分类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江永红 《考试周刊》2013,(38):155-156
<正>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物理规律的内容,为力学综合部分,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和受力。同时它也是在前面学习动能定理的基础上,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在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能够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够使学生形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初步建立守恒、物质不灭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质是不灭的,与物质不可分割的运动也是不灭的,这不仅是自然科学史上经过检验的真理,也是贯穿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思想.物理学中的许多守恒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等,为这一客观真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学习中学《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善于站在“守恒”的高度认识物质世界,运用守恒的思想掌握物理知识,依据守恒的观点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而且也为形成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自然观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阶段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简捷.对于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无法解决的变力做功问题,可以巧用动能定理进行求解,此时变力的功用W表示.下面通过几道例题展示动能定理的巧用.  相似文献   

1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巧妙的设计使两小球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后均做平抛运动,且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由于巧取飞行时间作为时间单位,从而用测出的小球水平飞行距离替代水平速度的思想来验证物体系动量守恒.同时通过实验让同学们掌握一种等效代换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导体棒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很常见的,导体棒受到安培力(变力)作用。一般做变速运动,虽然我们可以从功能角度。用各种守恒定律来避开中间过程求解答案,但由于运动过程比较复杂,分析导体棒运动的初、末状态也很困难.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导体棒最终的运动状态——即导体棒的收尾运动,要确定导体棒最终的运动状态当然要从导体棒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分析才能得到,而分析受力和运动的关键是分析回路电流,  相似文献   

12.
任何物理过程均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前提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又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决定,于是在一个具体的运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多个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论析,指出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中,首先要看清相关的力学系统、明确研究对象;第二要注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做好受力和作功分析;第三要选准所研究物理过程的初态和末态;第四要灵活运用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是:综合分析和把握复杂的物理过程的能力,包括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学生熟悉的、相互间关联的物理过程的能力和寻找每个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并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本题应涉及以下几个过程:过程1、B、C 碰撞结合成一个整体 D 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认为弹簧仍为原长,A 仍静止。此过程 B、C 系统的动量守恒,且 B、C有共同的末速度 v_1,而 B、C 系统的动能(机械能)有损失。过程2、从 D 开始压缩弹簧,A 在弹簧的作用下开始运动,一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突然被锁定的瞬间。此过程 A、D 系统动量守恒,且 A、D 有共同的末速  相似文献   

15.
物质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人们发现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守恒的,我们可以用这些“守恒量”来表示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这就是守恒定律.中学物理中的守恒定律有四条,即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由于守恒定律只涉及到运动物体(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始末两个状态,不需要考虑中间的变化过程的具体细节,如物体受到的力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变化的等等,从而使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步骤都大为简化,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对于不少较难的具体问题,我们用相关的守恒定律可以获得简明的解答,这就是我们常用的守恒法.运用能量守恒研究和解决问题是中学重要的问题,下面通过这方面的例子说明,从中掌握守恒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很方便的解决连体问题,对多个物体组成的连体系统,要注意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这种问题中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并不守恒,所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必须选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注意寻找连接体之间的物理关系,利用ΔEK=-ΔEP的形式列方程解决.一、连绳模型此类问题要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注意物体之间的速  相似文献   

17.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由于它只涉及守恒过程的初、末两个状态,不涉及过程的具体细节,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比应用动力学和运动学公式求解更简单方便,用它还可以求解出用动力学和运动学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所以,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时,我们应首先考虑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8.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物理规律之一,既适用于宏观领域,又适用于微观领域;低速、高速运动都适用.动量守恒定律既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又在基本粒子、核反应、宇宙航行等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应用此定律,重在抓好守恒条件的“三性”以及速度的“三性”.  相似文献   

19.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规律,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只涉及物体的始末两个状态而不涉及物理过程,简化了力学问题的求解。本文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表达形式和守恒条件,并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金炉 《新高考》2006,(10):13-15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综合解决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的做功、能量转化等问题,是高考的热点.解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建立动量守恒方程;其次,分析物体间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建立能量守恒方程;最后,将两方程联立求解.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渗透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多个领域,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