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但比较起来,语言教育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语言能力不仅是文字、文章、文学多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文字、文章、文学是语言的固化和进一步发展,也是语言进化的桥梁。在语文教育中,文字、文章、文学是实现语言教育的手段,而语言教育又是前三者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四个要素组成。语言好比文章的细胞,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文章靠语言来表现,各个部分靠语言来构成。语言的质量影响着作品的流传。而语言的运用能力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反复的强化才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习惯认为,语文包括语和文两个方面,语即语言,含书面语和口头语;文是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就这样解释语文: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从教学角度看,作为课程的语文也是围绕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几个要素来展开的。但人们似乎忽略一个前提:什么是课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解释课程: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其中核心词语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物质形式。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语言这种形式,才能得以表现、阐述和发挥。语言的存在为文章的存在奠定了首先的和必要的物质基础,离开语言,思想内容就没有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语言在思想中,在文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思想的直接构成因素。因此,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  相似文献   

5.
选词境空(答案选填序号)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讲究(),小说语言讲究(),散文语言讲究(),戏剧语言讲究(),相声语言讲究(),演讲语言讲究()。(1生动,2优美,3风趣,4精炼,5雄辩,6传神)二、文章妙喻:()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性别,()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心脏,()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脉络,()是文章的细胞,()是文章的脸面,()是文章的五官,()是文章的神经,()是文章的衣衫。(1主题,2结构,3词汇,4语句,5修辞,6标点,7体裁,8题目,9逻辑,10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深刻的主题,更要有生动传神、富有魅力的语言。语言是文章扎根的土壤,是文章思想内涵的表现,只有好的语言,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情  相似文献   

7.
张庆岭 《山东教育》2004,(11):34-34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文章的优劣,如何分界?第一要看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外表、身段、肤色、面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没有生动、形象语言的文章,尽管素材新颖、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也难以赢得读者青睐的眼光。语言是文章的外在因素,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已成为衡量作文水平高下的重要尺度。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作文应当在语言方面精心装扮。凸显语言的功能,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赢得读者“芳心”。当然,语言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平时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文学写作中发挥着精确语言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口语交际和文章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语言表情达意,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本文仅从模糊语言的包孕性、动态性和双重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文章的材料好比人的"血肉",文章的结构就像人的"骨骼",而文章的语言恰似人的"细胞"。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的单位,是生命的基础;而语言也正是构成文章的最小的单位,是文章的基础。高尔基在谈到"文学"的诸要素时,曾明确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离开了语言文字,任何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结构,都是无法表达、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常常把文学视为"语言的艺术"。高尔基指出,"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运用语言","文学就是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直觉的感知和领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训练层次。良好的语感,有助于体会文章词语含义、语句的优美和思想的深刻。品味语言。入选课文中的文章都是优秀文章,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离不开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些重点语句,能表现...  相似文献   

12.
屠建平 《语文知识》2003,(11):38-39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语言是神奇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语言的内涵千差万别。文章的语言由于作家的风格不同而姿态万千,或含蓄,或深邃,或明畅,或豁达,或清雅,或飘逸,或委婉,不一而足。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以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充分体味语言表达效果为目的,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加以辨析和品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文章的一个通病是词汇贫乏,语言苍白干瘪,枯燥乏味,有的虽通篇艳词丽句,但空洞无物.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本文作者认为在生活中学习和提炼语言、精选动词、恰当运用辞格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运用能力是作文的基本能力。作家汪曾祺说,文章的语言浸透了内容,浸透了作者的思想,语言粗糙就是内容粗糙。可见,语言的好坏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丰富灵活呢?首先要从用词入手。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材料少,文章自然会显得简单、粗陋。词语丰富,并不是要刻意用最多的词汇表情达意,而是要把自己积累的词汇用最佳的表现方式组合起来。一、妙用成语成语是千百年来人们语言实践的精华,语约意丰,恰当使用可以令语言更精炼、更生动,表意更准确、更丰富。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依靠语言来完成表达。作文语言在强调规范、准确、通畅的同时,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则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呢?语言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打造应立足于语言的“鲜”  相似文献   

16.
语篇分析是一种全新的读写教学模式,强调从整体出发,对文章的文体、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写作手法及相关语言知识。语篇分析教学的本质在于使教学的过程更符合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怀想天空     
语言范本之三:朴实语言我们也许都有这样一种误区:表达好的文章一定是语言华丽、多用诗词名句的。其实,表达好的文章不是仅限于华丽的文字,那些朴实无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的文章更容易出彩,也更容易得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章、文学——语文学科固有的文化内涵,三足鼎立。读、写、听、说——语文学科特有的言语能力,"读"占鳌头。语文新课标如果采纳"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的新语文观,坚持语言素养、文章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和谐发展,那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阐释必将有新的提高。"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系统的语感和美感,是对文章文学体式的文感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以语言为材料建构出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艺术世界来表达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品的一切内容和形式,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承载着作者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渗透着作者丰富充盈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是鉴赏文章的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并从小抓起。作文训练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其中一部分学生已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